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8-08 22:14:35| 人氣30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神風特攻的由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神風特攻的由來

Kamikaze在日語中意謂著「神風」。歷史上,在國家有難的時候,它是神明所顯示的奇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它代表著自我犧牲的武士,駕駛著戰機,勇敢抵禦強權的海上侵略。它的力量是神靈或邪惡的,完全取決於你屬於哪一邊。

在幾個世紀前,這個字的解釋比較原始。幕府時代的武士,是劍客,具有無可匹敵的技巧以及致命的效率,將恐懼直擊外敵心中。與他們徒手相鬥是沒有用的,就好像是用小飛機來撞航空母艦一樣。你也許可以殺一兩個人,但是在你還搞不清楚來人有多少之前,就會死掉。致勝的唯一方法,就是從遠處攻擊,避開銳利的武士刀鋒,用弓箭收拾他們。在任何可能的情形下,武士會祈禱一陣神風來把敵人吹跑。

在1281年,在日本的鷹島(Takashima Island) 的海平線上(譯註1),漸漸因大批出現的船艦而變黑。這不只是日本武士有史以來見過最大的侵略船艦,而且數量也是最多的。總共有四千四百艘船,載著十四萬多的軍隊,帶著最近的軍事科技,包括戰馬、火炮,以全世界最大的超級強權為名義,在令人聞風喪膽的國家領袖忽必烈可汗(Kubla Khan)命令之下,浩浩蕩蕩前來。其時(蒙古軍)已經完成了由忽必烈祖父成吉思汗所開始的征服中國的任務,滅了宋朝。現在只剩下一個肥櫻桃待採,那就是日本。幕府武士們看著大海(譯註2),數著船艦的數量,並且祈求奇蹟。

數天或數週之後,無敵的蒙古戰艦從海面上消失了。在它們沉下去的同時,立下了戰爭史上最無解的公案。為什麼世界上最強、最精明、最有戰略的軍事領袖,所命令的四千四百艘船,會在只拿著刀子、以陸戰為主的敵人面前,一艘一艘相繼沉下去?幕府武士們自己完全沒有疑問,他們的勝利來自神明的旨意,來自神靈以及復仇的風,來自「神風」。

大海將此秘密隱藏超過七百年以上。沒有人知道在日本分布廣達兩千英哩的三千個小島裡,哪裡才是蒙古艦隊沉下去的地方。什麼遺跡都沒有留下、史冊也沒有提供任何線索。終於有一天,一個在鷹島島上採集貝類的漁民,碰巧撿到了一個奇怪的金屬物品,顯然很舊了,上面刻的字是他完全看不懂的外國文字。他把它放進家裡工具箱,有一陣子忘了它的存在;後來想起來的時候,他把它交給市長,自此以後,這個金屬物品終於引起考古學家的注意。他們立即領悟了它所可能代表的意義。可是還要再過二十年,他們才可以確定,不過,忽必烈可汗所犯的錯誤、帝國海沉的真正規模,終於可以拼湊起來。這個故事乃是有關高傲、暗中破壤以及祈禱應驗的--比較不像是一個歷史調查,反而更像是探索一個國家靈魂的旅程。一家得過影片大獎、以倫敦為基地的電影製作公司:大西洋製片公司(Atlantic Production),正以此為題,拍攝紀錄片,紀錄海底探查的過程以及一吋一吋的鑑定科學;這將是第一次,把日本一直到二次世界大戰都接受為歷史事實的傳說,揭露它的誕生,及奇怪的真相。

忽必烈可汗不只是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人之一。他拿下中國以後,開始採行中國的生活方式,他把首都建立在可汗巴里克(Khan-balik)(現在的北京)(譯註3),創立了元朝,並且立佛教為國家。在上都,或稱夏都,有他裝潢豪華的夏日宮殿,是為人類放縱史上最有名的享樂製造機--馬可波羅記載,在廣達十六英哩的狩獵園裡,放養著成群的公鹿、大鹿以及羯羊,宮殿本身一次可以容納六千客人。但這還不夠,忽必烈可能擁有中國、安南以及西藏,但是他的收藏品並不完全。他沒有日本,而他想要拿下日本。他在1274年派出一支先遣船艦,但無功而返,他對於日本不承認他為天下君主的崇高地位、並殺死他所派遣的使節,大感震怒。

他如此想要得到日本,事實上,他願意投入任何資源--除了時間以外。忽必烈命令他的下屬在一年之內完成征日的工作。如果是在早期的征戰中,一年的準備時間綽綽有餘。有著快馬及弓箭手的蒙古軍隊,所向無敵,勝利是家常便飯,從來不知道戰敗為何物。蒙軍移動快速、征服也快速。但是蒙古沒有海軍的存在,而日本遠在開闊而不可預測海洋的五百英里之外。這個目標並不容易,而且需要強有力的軍隊才有辦法達成。忽必烈可汗命令阿拉罕(Arakhan)為主帥(譯註4),他有十四萬善於打仗的軍人可供差遣,並且在12個月裡要完成此一任務。阿拉罕立即下令開始造船。

鷹島漁夫所發現的奇怪物品提供了第一個蒙古大軍犯錯的線索。這個物品結果證明是一個青銅印章,以外蒙古文法格斯巴(Phags-pa)書寫,製造年份約在1267年。在反面的中文字裡,說明了這個物品乃為「蘇哈」(souha)的財產,蘇哈在當時大略等同於今日將軍地位的軍事將領,帶領約一千名下屬。於是此印章回答了有關於這支消失的侵略軍隊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問題--它的位置。假設這個印章跟著它主人的船一起沉沒,那支龐大的艦隊,或至少部份的艦艇,也是在這裡--在小崎(Kozaki)港附近的鷹島外海--沉沒的。於是搜尋的範圍從原來的三千個小島,縮滅至一個島。

很快趕到現場之一的專家是日本首席海洋考古學家:林田健三(Kenzo Hayashida),他率領著一支由潛水夫、考古學者、科學家所組成的國際團隊。他們首先用聲納掃描海床,立即發現,在距離岸邊約100英尺處的海底,有一連串看起來很奇怪的突起物--對於潛水夫而言,是明顯的邀請。然而他們也立即遇到阻礙。這裡並不是美好、充滿陽光、布滿海沙的,得以遇難船身平躺著、露出寶藏的海床;而是厚達五英尺深的泥巴沈積物,只要稍稍攪動,就會在海面下掀起一陣濃密的黑雲。潛水夫除了自己的身體外,往往看不到其他的東西。他們花了好幾個月時間在泥巴裡摸索、過濾,終於他們碰到一個堅硬的物體,是一個木製船錨的部份殘骸,而這個船錨若未經過破壞的話,應該有七公尺之長。一個大船錨意謂著一艘大船。接下來的工作,就是以實驗儀器來檢驗,從木頭纖維裡找到的古代花粉來源。問題在,是中國還是日本?他們得到了他們想要的答案。這個船錨是在中國製造的。

在這個發現以後,即使不是大量與快速的,但已經有足夠的量來證明這裡就是真正阿拉罕部份艦隊的沉船地點。還發現另外九個船錨、一個蒙古頭盔、劍刃、箭鏃、部份的人類頭蓋骨、錢幣、幾個木製的梳子(蒙古人的頭髮很長,需要常常梳理)、以及成千片的木頭。從木頭中,他們重建超過了十八英呎寬的船艙的隔牆,意謂著船隻至少長達230英呎長--超過同時期歐洲船隻的兩倍。這個也完全與蒙古/中國的優越性完全一致。哥倫比亞大學的羅沙比教授(Morris Rossabi),是忽必烈與蒙古史的專家,主張在蒙古早期,中國的船隻是世界上最好的。『它們比較長、它們用鐵,而且指南針也很優越。』整體而言,中國船隻令人驚奇地接近現代船隻,強調安全:船身本身分為一塊塊的小隔間,並用樹脂密封,如果在海上破了一個小洞,仍可保安全無虞。蒙古艦隊裝滿了驍勇的戰士,以及航行在巨大得像是陸地的船上,當時一定看起來--而他們自己也相信的--無人能敵。

蒙古最有力的武器之一是文宣戰。身為征服者,蒙古軍事實上往往不如被征服者所害怕的野蠻,但是蒙古軍常常利用他們野蠻殘忍的名聲,敵人的害怕心理來癱瘓對方。他們有三項超級威力的武器:戰馬,每名士兵配到五隻、射程達350碼的長弓、以及無可比擬的戰略技巧。難怪他們的威名讓日本的防衛者只能祈禱。然而‧‧‧

蒙古軍輸了。這怎麼可能?船艦沉沒不只是災難,更是災難加上恥辱。蒙古的艦隊的確著陸了、也把人跟馬都送上岸、並且與幕府軍展開交鋒,然而令人驚訝地、與之前戰役完全相反的,蒙古軍被憤怒的幕府武士逼得必須徹退。兩方軍隊都認為自己有神明相助,但是日本這方面的戰鬥更加有勁,因為他們是為保衛自己的生命與家庭而戰,而不只是為了某個皇帝的榮耀。蒙古軍素以紀律聞名,然而這場戰役中,蒙軍戰士之間的溝通反常的以乎完全中斷,也許是因為戰士裡有不習慣蒙古方式的中國兵;或者因為蒙軍經過數天的海上航行而戰鬥力被削弱(這些人是步兵,而不是海軍)。無論如何,阿拉罕發現自己又回到船上,只剩下兩個選擇,一個是回航,向忽必烈皇帝承認失敗,或者再度整軍,重新再戰。

他知道自己的選擇何在。日本軍隊雖在小衝突裡獲勝,但也知道更大的戰鬥即將來臨。蒙軍人數仍然龐大,而且重武裝,現在他們痛恨安定下來。不論他們將怎麼做,蒙古軍將不會有興趣俘虜敵人。幕府武士知道,除了自己的勇敢外以及鋒利的刀以外,他們還需要另外的東西相助。他們祈求神明介入,並且在後來長達664年裡,都相信自己得到神助。由最偉大的皇帝派來的偉大的將軍,乘著最偉大的艦隊、載著最偉大的戰士,就在他們眼前折損、沉沒。這就是神風的威力。

然而,從海底打撈上來的遺物,卻描繪著另一個比較平淡無奇的圖像。雖然十三世紀的中國造船術享有極高的聲譽,然而這些船隻看起來只是由毫不在意船是否會浮或沉的人隨意地堆出來的。林田健三舉例,他展示著一個必須設計成與主桅桿完全相吻合的零件--在水手中的術語裡叫「桅座」("mast step")。此零件的精密設計以及堅固結構,對使用風帆的船隻極為重要。任何造船工程師,無論是在歷史上的哪個時期,都不可能會忽略這個重要的零件。然而這個撈上來的零件的品質卻糟糕到,只要一出航,船的主桅桿就會扭曲,造成船身不穩、難以控制。這個事實帶來有趣的可能性。有沒有可能,中國的造船師傅太憎恨他們的蒙古主子、或者輕蔑他們對航海的一無所知,以致於讓他們搭上根本無法航行的船?

羅沙比教授說:『忽必烈可汗在造船工匠身上加諸了太大的重擔,讓他們儘快趕出來。許多工匠都是對蒙古人不太有好感的中國人,而且傳言說,造船的過程偷工減料,有可能為真。』

設計殺人,聽起來很有吸引力的理論--幾乎有點像是好萊塢式的情節,我們也樂意它是真的--然而這應該是不可能的。倫敦大學東方及非洲研究院的藍喬治(George Lane)教授說:『我認為中國人不太可能破壞這些船。首先,這樣做很危險。而且不論他們願不願意,他們都已經是蒙古帝國、忽必烈王國的一份子,他們應該也跟其他人一樣想要征服日本。』假如胡亂造船理論為真,更有可能是因為匆忙趕工的結果--為了應付心急皇帝的無理要求。要建成一艘這樣的戰艦,應該需要三年到五年的時間,但是忽必烈要求必須在一年內完成,因此品質就必須降低、步驟必須縮減;因此危及生命安全。但是低劣的品質不是唯一的問題。

林田與他的團隊過濾數百件木材以後,遍尋不著任何可能是船體的龍骨部份。於是他們加把勁,又把所有的木板再度仔細研究一遍。說起來難以置信,然而證據無可反駁:這些船不是具有一定吃水深度、又有穩定龍骨結構的海船:這些船是平底的河船,只適合在平靜無風雨的天氣裡、在河口行駛。任何海上的勁風就足以讓這些船搖晃不已。

還有另外一項證據。當林田的團隊將船錨的方向重新擺好之後,他們瞭解到,所有的船錨面對的方向都是一樣的。他們領會到它一定代表的意義。林田說:『所有的錨都面向南方,而且繩索都朝向岸邊,表示有一個強大的力量正在把這些船拋向岸邊。』強大的力量在這裡只有一種可能。日本是一個多颱風的國家,而八月到十月的期間裡--正好是忽必烈的船隊在海上的時間--正好是颱風最多的季節。太平洋西部的颱風與大西洋的颶風是孿生子,都是在海上的猛烈風暴,風雨範圍可達幾百英哩,風速可以高達每小時150英哩,海浪可以高達10至20公尺。即使是對有經驗的海員、駕駛著良好的船艇,海上颱風都可能是可怕的經驗。對於沒有經驗的新人,臨時徵召來的海軍、待在臨時拼湊的平底船艇上,這種經驗大概只有地獄可以比擬。英國氣象中心的熱帶氣象預測科學家朱利安‧漢明(Julian Heming)說:『在這個區域的颱風往往會突然加速。這個颱風可能在短短的六到十二小時之內就掃到他們,如此一來,他們幾乎完全沒有警覺。他們很有可能被甩到岩石上或翻覆。』

古中國史記載約有七萬人死亡--如果為真,那麼將是海洋交通史上單次死亡人數最多的事件。還有一個謎。從歷史記錄可以獲知,並不是所有的船隻都沒頂,許多高階的蒙古軍官,包括阿拉罕在內,都安然返回中國。但這個也符合我們已經知道的。中國的船隻是當時全世界最好的。許多高品質的船一定包括在這次的任務之中,而且為高階軍官所使用。只有那些臨時建造的--那些在忽必烈命令下匆匆完成的河船--才真正是死刑船。在現代的法廷裡,罪名將是集體過失殺人罪,而被告,將是皇帝本人。因為他自以為了不起,他的判斷力因為自傲而發生偏差,他以為他的能力可以超越自然的力量。

但並沒有。幕 府武士認為力量來自他們的神明,而神明應允了他們的請求,用一陣風開始了永恆的傳奇。一直要到1945年以後,日本的學校才停止教孩子們神風的原來的意義。沒錯,它是一陣風,還是一陣很強的風,但是它的解釋儲存於氣象局的電腦裡,而不在神明帶來的好運中。

譯註:
1)日本九洲長崎縣外海。並設鷹島町。
2)其時為北條時宗主政的鎌倉幕府。
3)元史記載為大都。位置在今日的北京。
4)元史裡記載為阿喇罕。

台長: QK
人氣(30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