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9-20 04:28:36| 人氣39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載:詩人余光中原鄉行(有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生就等這一天
    余光中永春祭祖歸根


  70年,對一個人的一生來說是何等漫長。昨天上午,離開故土70年、漂泊海外半世紀的台灣詩人余光中,終於回到了他的祖屋,回到他兒時玩耍過的地方,祭祖歸根,省親懷舊。他說:"我一生都等著這一天!"

  "讓我靜靜地和我的祖先在一起"

  永春縣桃城鎮洋上村村口,用樹枝紮成的彩門上,是一副巨大的對聯:"學富五車中華藝苑添奇葩,才高八斗世界文壇享盛譽"。余光中一下車,就被鄉親們簇擁著前往餘氏宗祠。
  餘氏宗祠坐落在一座大山腳下的斜坡上。前呼後擁的人群使余光中費了好大的勁才跨進宗祠的大門。鄉親們已經在祖祠的大廳裏設好祭台,上面有全豬全羊各一頭以及其他祭品。余光中在天井裏被記者團團圍住,進退維穀,這位一向溫文爾雅的老人急了。只見他把雙手圈成喇叭狀,大聲喊道:"請你們離得遠一點,讓我靜靜地和我的祖先在一起。這是嚴肅的事情。我一生都在等著這一天!"
   "我要把故鄉的蘆柑帶回臺灣"
  終於來到神龕前,余光中和夫人范我存面對祖宗的牌位莊嚴肅立。在宗親餘淵川的主持下,祭典開始,余光中大聲朗讀祭文。祭文中說:裔孫久旅他鄉,思祖勿忘,萬裏跋涉,特歸梓桑,謁祖省親。臨走時,余光中帶上了兩枚帶葉的蘆柑。他說,這是故鄉之物,我要把它帶回臺灣。

   "我們現在來比賽爬樹好不好"

  祭祖儀式後,余光中來到他兒時住過的祖屋。這是一幢典型的閩南土角厝。1935年,余光中隨父親余超英回鄉?祖父奔喪,住的就是這幢老屋。那時他才6歲。70年過去了,老屋依舊,而當年的孩童如今已成了耄耋老人。在老屋門口,他鄭重要求大家給他20分鐘,讓他安靜地繞屋走一圈。但記者們太想知道他此刻的心情,這個微不足道的願望竟然不能兌現。
  余光中來到屋後,堂兄余江海在這裏等著他。余江海這些日子不知把老屋的裏裏外外打掃了多少遍。一見面,余江海就用閩南話對余光中說,小時候我們經常一起在這裏玩爬樹,這5棵大荔枝樹我們都上去過,還一起用彈弓打鳥。余光中說,我們現在來比賽爬樹好不好?余江海說好。說得大家都笑了。

   "我也是代表父母還願來了"

  余光中在荔枝樹下久久留連。鄉親們擺好桌子,鋪好宣紙等他題字,有祖屋的堂名,有宗祠的匾額,有村裏的校名,有勸學的勉詞,他來者不拒,一一滿足。有記者問他:您回來之前記得這老屋、這山水嗎?他說,我小時在這裏住得不長,記憶比較模糊,但常聽父親講往事,因此我始終能保持對故鄉的記憶。
  余光中坐在荔枝樹裸露的樹根上讓記者拍照,把他和根留在一起。他動情地說,我的父親一生都在想念永春老家,他活到97歲去世,和母親一起葬在臺灣。我也是代表他們還願來了。以後我在臺灣上墳的時候,會把在故鄉的經歷和見聞告訴他們。(廈門日報記者 田家鵬)
  

"'浪子回頭'才知家的可愛"

  "離開了家,才知道家的可愛;離開國的時候,才知道國的可貴,一個人必須當一回'浪子',回頭後才能真正明白這一切"。九月十七日晚,闊別六十八年後回到故鄉永春的詩人余光中這樣描述自己的人生之路,表達胸中的萬千感慨。
  昨晚,終於回到故鄉的"浪子"在鄉親面前演講,細數自己七十多年的人生經歷和文學生涯。他說,很多人由於《鄉愁》知道自己,但他希望鄉親們能更全面的瞭解自己,瞭解自己的詩心文膽。詩人娓娓道來,仿佛一個孩子在母親面前彙報那樣溫情而詳盡。
  余光中的演講是從道歉開始的。他首先表示,回到自己的故鄉,本該用鄉音演講,遺憾的是自己閩南話不好。雖然如此,余光中對六歲那年的故鄉行卻在心頭有著點點滴滴的甜蜜回憶。
  雖在家鄉只待了半年,余光中先生至今還清晰地記得故鄉祖屋的格局,記得沿廂房的台階拾級而上是自己幼時常遊玩的所在。他還記得永春人喜歡吃宵夜,而且很晚才吃,自己往往在睡下後才被叫醒進餐。
  當然,最讓余先生難忘的是自己當在故鄉做"狀元郎"的情景。永春有一次舉行類似迎神賽會的"裝閣"活動,六歲的余先生被確定為扮成"狀元"的小孩,化好妝被遊行隊伍抬著從早到晚遊行了一整天。余先生說,自己一點都不覺得累,反而覺得出盡了風頭,很是得意。現在回想,也許這正預示了余先生在今後數十年間執中國詩壇牛耳的地位。
  作為詩壇名宿,余光中的演講自然離不開詩歌。回顧自己的詩歌創作生涯,余光中說他是在五十年代末到美國讀書,學習文學。在歐風美雨的衝擊下,他開始反省自己是誰,"發現"自己是中國人,他說,"那時,我的民族意識勃發了",於是他重返中華大地,當了文化上的"回頭浪子"。
  的確,在余先生身上,你能充分感受到他對中國文化的認同和依戀。在他的演講中,蘇東坡的詩歌、唐宋八大家的逸事幾乎處處順手拈來,有一句話最堅定地表達了他的思想:"寫詩不能忘記民族情"!其實當年在湖南演講時,余光中也有類似的形象比喻--"藍墨水的上游是汩羅江"。當然最有名的就該是他今晚再度提到的名句,"大陸是母親、臺灣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歐洲是外遇"。
  當晚,無論思維如何天馬行空,余光中都似乎在諄諄告誡,一個"浪子"必須回到自己歸屬的故鄉,回到自己歸屬的民族和文化。而余光中先生也用自己的人生經歷清晰地告訴人們,自己的故鄉是永春,自己的文化之根在中國,在綿延五千年的炎黃文化。(中新社記者  陳悅)



余光中武夷聽“雨聲”


  本報武夷山電(記者 田家鵬)正在福建出席“海峽詩會”系列活動的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先生,昨日下午由福州乘火車抵達武夷山。
  當晚,余光中先生應邀到武夷學院演講,他結合自己的經歷,特別提醒廣大學子要學好母語中文和英語。演講中時有妙語,掌聲不斷。據悉,許多師生是從180公里外的南平趕來武夷山聽演講的。
  昨晚氣候悶熱,上千名師生聚在一間大禮堂。余光中先生入場時西裝革履,演講時不得不脫下外衣。也許是這個原因,他在朗誦自己的詩作時選擇了《雨聲說些什麼》這首詼諧幽默、充滿童趣的小詩。巧合的是,就在他結束演講時,外面下起了小雨。當他登上回住地的汽車,窗外已是電閃雷鳴,大雨如注。當地人說,這裏至少已有兩個月沒有下雨,是余光中先生的詩給人們帶來了喜雨。
  “武夷山筆會”是這次“海峽詩會”系列活動的一部分。(2003-09-15)

“您應該早點回來”

  “我們等您等得太久了,您應該早點回來。”13日下午,泉州市文聯主席陳日升對余光中先生說。
  余光中詩歌研討會13日下午有一個自由發言的議程。陳日升第一個走上講臺。他說,我要講一講永春甚什麼會出一個余光中?因為這裏人傑地靈,文化底蘊深厚,出了不少文化名人,余光中就是其中傑出的一位。他歷數永春、泉州的地理人文優勢、經濟實力、各界名人,如數家珍。
  陳日升也是永春縣桃城鎮人,和余光中先生是真正的“同鄉”。他說,他的家就在余光中先生老家對面的山上。家鄉的親人多年來一直盼望著余光中先生早日歸來。他說,今年清明節,聽說您要回鄉祭祖,鄉親們高興得不得了,做了許多準備。可惜因?非典您沒有成行。他告訴余先生,您兒時在老家住了半年多,您家門前的五棵大荔枝樹依然茂盛,那時和您一起在樹下玩的小夥伴還健在。魯迅的小說《故鄉》寫到兒時的小夥伴閏土,這位老人就是您余光中先生的“閏土”。他焦急地盼著您。
陳日升引用了當地一句俗語:有成就不回鄉,猶如衣錦夜行。他對余光中先生說,家鄉人民急切地盼望著您歸來。泉州鄉親熱烈歡迎您回家鄉。我們等了很久了,您應該早一點回來!
  余光中先生出席當晚的“余光中詩文Party”時談到永春老家,他說,我已經差不多70年沒回去了,真是“少小離家老大回”,不知道會不會有一幫小朋友“笑問客從何處來”?我想象中故居已和原來的完全不同,但據說小時候和我一起捉迷藏的朋友還在,只是,我再也不會和他玩捉迷藏的遊戲了。(廈門報記者/田家鵬)

台長: 一片汪洋
人氣(39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