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樟木頭,主人安排香港文藝家訪問團參觀的第一個活動理所當然是樓盤,緊接著便去了冠和家具博物館。可見,冠和在樟木頭的地位和影響力。路上,有位記者出身的作家王先生說:「我採訪過不少著名的博物館,這個冠和,不知道有甚麼獨特之處呢?」
導遊葉小姐脫口而出:「它是東莞市目前唯一的私人大型博物館,也是全廣東省最大的企業博物館;從全國來看,它還是第一家以古典家具展覽為主的博物館」。一連好幾個「最」,令眾人聽後更加好奇不已。
冠和博物館,地處樟木頭繁華市中心的莞惠大道中心廣場三樓,面積上萬平方米,收藏品達數千件,據說投資四、五千萬元。剛進館門,同行的一位書畫家說:這麼大的商業用樓,要是作為商場,收租金肯定是個不小的數字。館主的心意和追求實在叫人佩服。
女解說員一一介紹不同的展品,好像在述說著一段段久遠的歷史故事,娓娓道來,引人入勝。看上去破舊不堪,甚至很不起眼的大小物件,擺放在那裏,對外行來說似乎沒有特別之處,但其身價卻是千金難抵。更重要的是,由此保留了古人的文化遺產。現在,許多地方領導講究「經濟效益」,但目光極之短淺,粗暴地拆除古建築,毀掉價值連城的文化瑰寶,只為了興建其「業績工程」,實在叫人痛心疾首!相比之下,冠和的館主,作為一個企業家,卻不惜重金從各地搜救這些珍貴文物,開闢如此諾大的專題展館,讓海內外觀眾大開眼界。其德其行,十分難能可貴。
既號稱家具博物館,冠和的重頭展品當然是古典家具,以明、清兩代爲主,年代跨度長達五百四十三年(明初1368至清末1911),其中又以北方家具居多,產地包括河南、陝西、山東、山西等地區。女解說員解釋說,因爲當時中原地區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帶,所以家具工藝相對來說也比其他地區先進。不過,展品中也有少數清末民初的浙江、上海的家具,雕刻細緻、精密,人物、花卉栩栩如生,具有很強的立體感,充分顯示了南方人的靈氣與精湛工藝。
記者發現,冠和的藏品除了古典家具外,還收藏陳列古代兵器、陶瓷、書畫、木雕、根雕、古樂器、民間工藝繡品、古代農村生活工具、文革時期紀念品、西方古典用具等十幾個類別。當中最古老的展品是距離現在一千八百多年的漢代(206至221)陶瓷、陶瓷瓦當、米罐等陪葬陶具。可謂:涵蓋中西,縱橫古今,洋洋大觀,包羅萬象。
經過不斷擴充,目前的冠和博物館分為十個展區,包括陳列廳、免費區、書畫專題館、茶藝綜合館等功能組區。紫檀區典雅高貴,根雕區造型奇特;觀眾既可面對西洋區,把握前工業時代的脈搏,又能夠置身木石磚雕陶瓷區,感受到中國古代細膩純粹、匠心質樸工藝技術的風韻。那一件件古典家具,從農村日常生活用品,到官宦世家的雕梁畫棟、橫匾香案、官椅龍繡,應有盡有,琳琅滿目。總之,人們到此一遊,不僅能夠欣賞到古意盎然的中西文物,還能從中體驗不同時代藝術風格的浸染。
從解說員口中得知,冠和博物館自二○○一年九月十五日全面對外開放以來,先後接待多個省市文化界人士、文物專家前來參觀考察,省內及香港、澳門、台灣、日本等十多家媒體曾作專題報道,新加坡、日本、美國以及省外、港澳台等地的觀眾,也慕名遠道而來。此外,這裏還舉辦過《全國書畫名家作品展》和其他個人書畫展覽。冠和的名聲,正在海內外傳開。
冠和博物館的主人香港冠和國際集團,成立於一九九二年,目前在香港、東莞、惠州、北京等地的業務,涉及房地產投資,物業管理及代理,餐飲娛樂業等多元化項目,事業蒸蒸日上。記者託博物館人員代為聯絡創辦者,擇日作個專訪,對方卻客氣地婉謝了。是日,正值周末,當我們告別冠和時烈日當空,另一批訪客從外地趕到。
俗話說得好:「亂世饑民,盛世文物」。冠和博物館的創建,已被視為樟木頭社會、文化發展的一個縮影,也是這個南粵「美麗小香港」的文化、經濟繁榮的新標誌。(2003.08.07)
《樟木頭:美麗小香港》系列報道之三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