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某種因素,我看了這部電影,有點熟悉的場景,有點熟悉的年代,有點難過...
曾經和叩人聊天,聊到了特別喜歡海,跟布農族人不一樣的布農族人,還是跟布農族人一樣的喜新厭舊,番王,不是戲稱,而是對自己的理想...
曾經和別人討論過,國小升旗唱國歌有那麼重要,而且是對大山裡的人說,相對重要還是相對不重要?答案可能要涉及年代?
劇情中,最能貫穿全劇的一幕,在第一幕,而也在最後一幕.所謂中國傳統的父子鴻溝和望子女成龍成鳳,這可能是一般人的想法,但身為跟那位母親有相同身世的少數民族而言,自己最在意的一件事卻是老郵差所謂的〔想頭〕.
套大陸的習慣用語,有了〔想頭-理想〕就有了搞頭,於是更有幹頭.而我這個棄山而迎海的自己定義的叛徒而言,直指心內.曾經跟多少朋友說過,要維護台灣原住民的尊嚴,回擊不平等的任何對待;曾懷疑其他台灣原住民的價值判斷,大罵其為〔流有原住民血液的漢人知識份子〕,而且自恃為〔正統的原住民知識份子〕.自己的無知展露無遺,對大社會沒有想頭的人,還能待住嗎?
也許自己也有了那位老郵差的那份〔限制成長觀念〕,自己活在自己想像的夢幻世界,尊守自己定義的公平正義,自行定義了每一個個人的好與壞,私心....
番王心情指數 59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