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譯老子道德經五十七章】
作者:術龍
-------------------------------------------------------------------------------------------------
【老子道德經五十七章原文】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
以此。
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
朝多利器,國家滋昏;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直譯內容】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用合規矩的與合常理的管理與統理地區,用出人意表與難以猜測功能與效果軍事,用沒有所作所為選擇所需時間裡面。
吾何以知其然哉?
我哪裡而洞悉與了解他這樣呢?
以此。
因為這裡。
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
時間裡面過分與不必要顧忌而隱避不說,然而百姓更加生活窮困的;
朝多利器,國家滋昏;
君王統治不少的銳用具,有土地、人民、主權、政府的團體引發糊塗與不明事理;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每個人不少的手段虛偽不實,怪異與不尋常與少有的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引發產生;
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制度與律令指示引發表露與宣揚,指使壞作亂的人經常事實與狀況的正面存在。
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所以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說:「我沒有做然而百姓主動的使改變,我可以停止不動然而百姓主動的修改錯誤,我沒有作所為然而百姓主動的豐厚與充足,我沒有願望想得到滿足的意念然而百姓主動的實在與不浮華。」
主題【直譯老子道德經五十七章】是要告訴我們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用合規矩的與合常理的管理與統理地區,用出人意表與難以猜測功能與效果軍事,用沒有所作所為選擇所需時間裡面。
運用符合專屬程序與合乎平常規範來管理專屬空間,運用天地運行機制知識使出人意表與難以猜測功能與效果當成工具,用沒有以自己欲望來所作所為提早去選擇所需得到目標時間裡面程序法則。
吾何以知其然哉?
我哪裡而洞悉與了解他這樣呢?
我為何能洞悉與了解如此這樣時間裡面程序法則呢?
以此。
因為這裡。
就在上述這裡。
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
時間裡面過分與不必要顧忌而隱避不說,然而百姓更加生活窮困的;
時間裡面程序奧妙方法因為正確方法少人懂,所以平常因為不懂掌握時間程序法則所以失去先機因而產生更加生活窮困的環境空間;
朝多利器,國家滋昏;
君王統治不少的銳用具,有土地、人民、主權、政府的團體引發糊塗與不明事理;
自己處理方法有很多力量的工具,自己專屬空間容易引發糊塗與不明事理的錯誤管理方法;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每個人不少的手段虛偽不實,怪異與不尋常與少有的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引發產生;
人喜歡賣弄技巧手段虛偽不實而吸引,常用怪異與不尋常方法不根據真正確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運行機制引發產生作用;
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制度與律令指示引發表露與宣揚,指使壞作亂的人經常事實與狀況的正面存在。
制度與規範都公開表露與宣揚,為何做壞事的人實際存在越來越多。
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所以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說:「我沒有做然而百姓主動的使改變,我可以停止不動然而百姓主動的修改錯誤,我沒有作所為然而百姓主動的豐厚與充足,我沒有願望想得到滿足的意念然而百姓主動的實在與不浮華。」
所以專業者說:「自己不做任何正確方法卻期待自己能主動而改變現況,自己不想動卻期待自己能主動會修改錯誤狀態,自己不做任何事卻期待能主動得到豐厚與充足資源,自己不奢望卻期待自己能過清新寡欲的生活。」
本文章單字單義如下:
【以】
(1) 用、拿。如:「以毒攻毒」、「以物易物」、「以逸待勞」、「以卵擊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2) 以為:
A>當做。如:「原來是你,我還以為是姜先生呢!」
B>認為。如:「這辦法你以為如何?」
(3) 因為。如:「以人廢言」、「不以貧窮而氣餒。」
(4) 連詞。相當於「而」。如:「治世之音安以樂。」
(5) 介詞。相當於「之」。它的後面常接時間詞或方位詞。如:「以前」、「以後」、「以往」、「以東」、「以上」、「以下」。
【正】
1.
(1) 不偏斜的。如:「正午」、「正中」、「公正無私」。
(2) 合規矩的、合常理的。如:「端正」、「正經」、「正路」、「正道」。
(3) 恰巧、剛好。如:「正好」、「正巧」、「正值」、「正中下懷」。
(4) 表動作在進行中。如:「他正在讀書。」、「外面正下著傾盆大雨。」
(5) 修改錯誤。如:「改正」、「訂正」、「糾正」。
(6) 純而不雜的。如:「純正」、「正紅色」。
(7) 肯定的。與「反」相對。如:「正面」、「正方」。
(8) 與「負」相對。如:「正數」、「正電」。
(9) 原本的、正式的。如:「正本」、「正職」、「言歸正傳」。
2. 正月:農曆的第一個月。如:「正月初一是中國人歡度春節的時候。」
【治】
(1) 管理、統理。如:「治國」、「治理」、「統治」、「治家」。
(2) 處分。如:「治罪」、「處治」、「懲治」。
(3) 研究。如:「治學」、「治經」。
(4) 診療。如:「治病」、「醫治」、「無藥可治」、「不治死亡」。
(5) 太平的、安定的。如:「治世」、「治平」、「長治久安」。
(6) 政府機關所在地。如:「省治」、「縣治」。
(7) 經營。如:「治產」。
(8) 整理、辦理。如:「治裝」、「治喪」、「整治行囊」。
(9) 疏通清理。如:「治水」、「治河」。
【國】
(1) 有土地、人民、主權、政府的團體。如:「國家」、「中國」、「美國」、「國際」、「愛國」。
(2) 屬於本國的。如:「國人」、「國貨」、「國土」、「國歌」、「國民道德」。
(3) 代表國家的。如:「國花」、「國旗」、「國歌」。
(4) 地區。如:「水鄉澤國」。
(5) 古代諸侯的封地。如:「魯國」、「齊國」。
【奇】
1.
(1) 怪異、不尋常、少有的。如:「奇怪」、「奇蹟」、「奇遇」、「奇人奇事」、「稀奇古怪」、「奇裝異服」。
(2) 出人意表、難以猜測。如:「奇計」、「奇招」、「出奇制勝」。
(3) 覺得訝異。如:「驚奇」、「不足為奇」。
(4) 極、甚、非常。如:「奇恥大辱」、「槍法奇準」、「菜肴奇豐,碗盤奇大。」
2.
(1) 單數。與「偶」相對。如:「一、三、五、七、九……都是奇數。」
(2) 餘數、零頭。如:「年二十有奇」、「長六尺有奇」。
【用】
(1) 使用。如:「用人」、「任用」、「運用」、「用兵」。
(2) 功能、效果。如:「功用」、「器用」、「作用」、「效用」。
(3) 吃、飲。如:「用飯」、「用菜」、「用茶」、「用湯」、「用餐」。
(4) 花費的錢財。如:「家用」、「零用」、「花用」、「用度」。
(5) 付出、施行。如:「用情」、「感情用事」、「用盡心機」。
(6) 需要。如:「你不用去!」、「這件事不用你插手!」
(7) 可供使用的、應用的。如:「用品」、「用具」、「用途」、「用處」。
(8) 用功:認真學習。如:「用功讀書」、「努力用功」。
(9) 用意:存心、意圖。如:「你的用意何在?」
【兵】
(1) 武器。如:「兵器」、「兵械」、「短兵相接」。
(2) 戰士。如:「步兵」、「兵卒」、「兵來將擋」、「單兵攻擊」。
(3) 軍隊。如:「揮兵進攻」、「兵強馬壯」、「鳴金收兵」。
(4) 與軍事或戰爭有關的。如:「兵法」、「兵略」、「兵不厭詐」、「紙上談兵」。
【無】
1.
(1) 沒有。如:「無用」、「無情」、「無辜」、「無中生有」、「無風不起浪」、「無事不登三寶殿」。
(2) 不。如:「無記名投票」。
(3) 不論。如:「無論」、「事無大小」。
2. 南無:佛教用語,合掌稽首,禮敬的意思。如:「南無阿彌陀佛」。
【事】
(1) 人類的所作所為,都稱為「事」。如:「事情」、「人事」、「事與願違」。
(2) 職業。如:「謀事」、「事業」、「事求人」、「人浮於事」。
(3) 關係、責任。如:「當事人」、「沒你的事,請別插手!」
(4) 變故。如:「出事了!」、「交通事故」、「平安無事」、「九一八事變」。
(5) 奉養。如:「事奉父母」。
(6) 做。如:「大事宣傳」、「不事生產」。
【取】
(1) 拿。如:「取款」、「收取」、「各取所需」、「探囊取物」。
(2) 選擇所需。如:「選取」、「錄取」、「取景」、「取道」、「取名」、「就地取材」。
(3) 尋求。如:「取暖」、「取笑」、「自取滅亡」、「飲酒取樂」。
(4) 接受。如:「吸取」、「聽取」、「分文不取」。
(5) 得到。如:「取信於人」。
【天】
(1) 日月星辰所羅列的空間,即天空。與「地」相對。如:「碧海青天」、「坐井觀天」、「頂天立地」、「天崩地裂」。
(2) 自然。如:「天生」、「天性」、「天籟」、「天造地設」、「樂天知命」、「人定勝天」。
(3) 日,一晝夜的時間。如:「昨天」、「今天」、「明天」、「一天」、「大後天」。
(4) 白日或一日中的某一段時間。如:「五更天」、「三天三夜」。
(5) 氣候、季節。如:「天氣」、「晴天」、「春天」、「大熱天」、「下雨天」、「梅天」、「三伏天」。
(6) 宇宙萬物的主宰。如:「怨天尤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謀事在人,事在天。」
(7) 宗教指神靈所住的世界。如:「升天」、「歸天」、「西天極樂世界」。
(8) 重要、不可或缺的事物。如:「民以食為天」。
(9) 數目極大。如:「天價」。
(10) 量詞。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時。如:「這項工作限你三十天完成。」
【下】
(1) 位居低處。與「上」相對。如:「下面」、「底下」、「樓下」。
(2) 降落。如:「下雨」、「下山」。
(3) 由高至低。如:「順流而下」。
(4) 做某種動作。如:「下麵」、「下棋」、「下工夫」。
(5) 結束、告一段落。如:「下班」、「下課」。
(6) 容納。如:「還坐得下嗎?」、「情人眼裡容不下一粒沙子。」
(7) 內、裡面。如:「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話下」。
(8) 攻陷、克服。如:「不戰而下」、「連下三城」。
(9) 量詞。用於計算動作次數的單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
【吾】
(1) 我。如:「吾人」、「吾輩」。
(2) 我的。如:「吾友」、「吾妻」、「吾土吾民」。
【何】
(1) 疑問詞:
A>什麼。如:「何人」、「何年何月」、「有何相干」。
B>為什麼。如:「何必」、「何樂不為」。
C>哪裡。如:「何去何從」、「子欲何往?」
(2) 嘆詞。多麼,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多」、「何其不幸」。
(3) 副詞。豈、怎麼。如:「何只」、「何足掛齒」。
【知】
(1) 洞悉、了解。如:「知道」、「知曉」、「知心」、「知己知彼」、「一無所知」、「知人知面不知心」。
(2) 學問、識見。如:「求知」、「無知」、「知識」。
(3) 使知道。如:「告知」、「知會」、「通知」。
(4) 有交情的好友。如:「舊雨新知」、「他鄉遇故知」。
(5) 招待、禮遇。如:「知客」。
(6) 主持。如:「知縣」。
(7) 意識、感覺。如:「知覺」、「草木無知」。
(8) 知遇:受人賞識而得到優厚的待遇。如:「知遇之恩,自該銘記在心。」
【其】
(1) 代詞。他或他的。如:「聽其自然」、「各得其所」、「其貌不揚」、「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2) 那、那個。如:「其他」、「其中」、「其餘」。
(3) 文言助詞,表示疑問的語氣。如:「豈其然乎?」
(4) 尤其:特別的。如:「中橫公路沿途景色優美,尤其太魯閣到天祥一段更是美麗。」
【然】
(1) 對、正確。如:「大謬不然」、「不以為然」。
(2) 如此、這樣。如:「未必然」、「到處皆然」。
(3) 形容詞或副詞詞尾,表示狀態。如:「仍然」、「偶然」、「超然」、「恍然」、「茫然」。
(4) 轉折詞,但是。如:「然而」。
(5) 承接詞。如:「雖然」、「然後」、「然則」。
【哉】
文言助詞:
A>表疑問。如:「豈其然哉?」
B>表驚訝、讚嘆。如:「怪哉!」、「美哉中華!」
C>表悲哀。如:「嗚呼哀哉」。
【此】
(1) 這、這個。如:「彼此」、「顧此失彼」、「此時此刻」、「此物最相思」、「此曲只應只天上有」。
(2) 這裡、這兒。如:「由此前進」、「到此為止」。
【多】
(1) 增加。如:「班上多了一位新同學。」
(2) 豐富、不少的。如:「多事之秋」、「多才多藝」、「多愁善感」、「多難興邦」、「多子多孫多福氣」。
(3) 大部分。表示數量大。如:「很多」、「這幾匹馬多具有優良血統。」
(4) 經常、常常。如:「多看多聽」、「多讀多寫」、「不可多得」。
(5) 非常。表示程度高。如:「多謝」、「好得多」、「快得多」。
(6) 有餘。如:「一年多」、「十萬多人」。
(7) 過分、不必要。如:「多疑」、「多心」、「多管閒事」、「多此一舉」。
(8) 超出、勝過。如:「多出來」、「我走的橋多過你走的路。」
(9) 表示疑問。如:「你有多高?」、「你家離學校多遠?」
(10) 數目在「二」以上的。如:「多邊形」、「多年生草本植物」。
【忌】
(1) 嫉妒。如:「忌恨」、「猜忌」。
(2) 害怕、畏懼。如:「顧忌」、「肆無忌憚」。
(3) 禁戒。如:「忌口」、「忌酒」、「生冷不忌」。
(4) 逝世紀念日。如:「周忌」、「忌日」。
【諱】
(1) 因有所顧忌而隱避不說。如:「忌諱」、「諱言」、「避諱」、「直言不諱」。
(2) 表示避稱尊長名字的用語。用法如「父諱某某」。也可用來代指尊長的名字。如:「名諱」、「上諱」。
【而】
(1) 連接詞:
A>並且。如:「富而有禮」、「秀外而慧中」。
B>然而、但是、卻,表示語義轉折。如:「不勞而獲」、「有名而無實」。
C>然後,表示語義承接。如:「學而時習之」。
D>才、始,表前後的動作。如:「破門而入」、「跨步而行」。
(2) 用於形容詞或副詞的語尾,沒有意義。如:「忽而出現」。
(3) 至、到。如:「自南而北」、「自壯而老」。
(4) 以。如:「從今而後」、「自此而下」。
(5) 若、如。如:「人而無信」。
【民】
(1) 人、百姓。如:「居民」、「國民」、「原住民」、「民為邦本」、「民不聊生」。
(2) 與人民有關的。如:「民生」、「民權」、「民心」、「民意代表」。
(3) 出於民間的。如:「民歌」、「民謠」、「民營公車」。
【彌】
(1) 填補。如:「彌補」、「彌封」。
(2) 更加。如:「日久彌新」、「仰之彌高」。
(3) 遍、滿。如:「彌月」、「煙霧彌漫」。
【貧】
(1) 生活窮困的。如:「貧困」、「貧戶」、「貧民」、「貧賤」、「貧窮」。
(2) 不足、缺乏。如:「貧血」、「貧乏」。
(3) 貧嘴:罵人多嘴。如:「你少貧嘴了,當心被罵。」
【朝】
1.
(1) 古代君王處理政事的地方。如:「朝廷」、「上朝」。
(2) 君王統治的時段。如:「朝代」、「唐朝」、「清朝」。
(3) 向。如:「坐北朝南」。
(4) 拜見、進見。如:「朝見」、「朝拜」、「朝聖」。
2.
(1) 早晨。如:「朝夕」、「朝令夕改」、「朝不保夕」。
(2) 日子。如:「今朝有酒今朝醉。」
【利】
(1) 好處、益處。如:「私利」、「利益」、「福利」、「利令智昏」、「有利有弊」。
(2) 銳。如:「利劍」、「鋒利」、「銳利」。
(3) 從本金生出的子錢。如:「利息」、「紅利」、「利潤」、「連本帶利」。
(4) 方便、有好處。如:「便利」、「利人利己」、「損人不利己」。
(5) 吉祥、順利。如:「大吉大利」。
【器】
(1) 用具的總稱。如:「兵器」、「器具」、「武器」、「容器」、「器物」。
(2) 氣度、度量。如:「器量」、「小器」。
(3) 才能。如:「器重」、「器識」、「大器晚成」。
(4) 生物體中負責某種獨立機能的組織。如:「器官」、「呼吸器」、「生殖器」。
【家】
1.
(1) 親屬所共居的地方。如:「家庭」、「回家」、「家破人亡」。
(2) 屬於家裡的。如:「家產」、「家當」、「家人」、「家業」、「家事」。
(3) 家中所養的。如:「家畜」、「家禽」。
(4) 稱專業人才。如:「專家」、「科學家」、「教育家」、「文學家」。
(5) 經營某種行業或具有某種身分的人。如:「農家」、「商家」、「店家」、「少東家」。
(6) 一種營業場所。如:「酒家」。
(7) 學術流派。如:「道家」、「一家之言」、「百家爭鳴」。
(8) 自稱或稱別人。如:「自家」、「咱家」、「哀家」、「姑娘家」、「小孩子家」、「婦道人家」。
(9) 對人謙稱自己的親長。如:「家父」、「家母」、「家兄」。
(10) 量詞。用於計算家庭、店鋪、大型企業等的單位。如:「三家報社」、「住戶不滿十家」、「開了三家分公司。」、「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2. 古時對女子的尊稱。同「姑」。如漢代班昭被人稱為「曹大家」。
【滋】
(1) 生、長出。如:「滋長」、「滋生」。
(2) 引發、惹起。如:「滋事」、「滋擾」、「滋生事端」。
(3) 潤澤。如:「滋潤」、「滋補」、「滋養」。
(4) 滋味:感覺、味道。如:「少年不識愁滋味。」、「這道湯滋味鮮美。」
【昏】
(1) 太陽下山後,天色未暗之時。如:「黃昏」、「晨昏定省」。
(2) 光線暗。如:「昏暗」、「昏天黑地」。
(3) 神志不清。如:「昏沉沉」、「昏頭昏腦」。
(4) 失去知覺。如:「昏倒」、「昏迷」、「昏睡」。
(5) 糊塗、不明事理。如:「昏庸」。
【人】
(1) 有高度智慧和靈性的動物。如:「人是萬物之靈。」
(2) 別人,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推己及人」、「助人為快樂之本。」
(3) 每個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4) 品格、性情。如:「文如其人」、「他這個人滿不錯的!」
(5) 身體健康狀態。如:「她今天人不太舒服,所以請了一天病假。」
【伎】117頁。
1、技藝;才能。通技。
2、歌女;舞女。通妓。
「伎倆」:手段;技能。今多取貶義。
【巧】
(1) 靈敏的。如:「靈巧」、「巧思」、「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2) 技藝精細的、高明的。如:「精巧」、「手巧」、「巧妙」、「巧奪天工」。
(3) 技術。如:「技巧」。
(4) 虛偽不實的。如:「巧辯」、「巧立名目」、「花言巧語」、「巧言令色」。
(5) 恰好。如:「湊巧」、「恰巧」、「碰巧」、「巧遇」。
【奇】
1.
(1) 怪異、不尋常、少有的。如:「奇怪」、「奇蹟」、「奇遇」、「奇人奇事」、「稀奇古怪」、「奇裝異服」。
(2) 出人意表、難以猜測。如:「奇計」、「奇招」、「出奇制勝」。
(3) 覺得訝異。如:「驚奇」、「不足為奇」。
(4) 極、甚、非常。如:「奇恥大辱」、「槍法奇準」、「菜肴奇豐,碗盤奇大。」
2.
(1) 單數。與「偶」相對。如:「一、三、五、七、九……都是奇數。」
(2) 餘數、零頭。如:「年二十有奇」、「長六尺有奇」。
【物】
(1) 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如:「萬物」、「事物」、「動物」、「物盡其用」、「物以稀為貴」。
(2) 眾人。如:「遭人物議」、「物望所歸」。
(3) 內容。如:「言之有物」、「空無一物」。
(4) 訪求。如:「物色」。
(5) 典章制度之類的東西。如:「名物」、「文物」。
(6) 物理:
A>事物之理。
B>研究物體的性質、狀態、運動、變化等原理的學科。
【起】
(1) 挺身往上。如:「起立」、「起來」。
(2) 上升。如:「起伏」、「起落」。
(3) 好轉。如:「起色」、「起死回生」、「一病不起」。
(4) 引發、產生。如:「起火」、「起義」、「發起」、「起疑」、「起作用」。
(5) 建造。如:「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樓」。
(6) 開始。如:「起先」、「起初」、「從今天起」、「萬事起頭難」。
(7) 擬定。如:「起草」、「起稿」。
(8) 放在動詞之後。
A>表示動作的進行。如:「捉起」、「拿起」、「提起」。
B>表示及、到的意思。如:「想起往事,真是不勝感慨!」
C>表示承受的意思。如:「我們要經得起現實的考驗。」
(9) 量詞:
A>計算分批的人的單位。相當於「群」。如:「店裡來了兩起客人。」
B>計算事件發生的單位。如:「高速公路上發生了數起連環車禍。」、「警方最近偵破了一起擄人勒索案。」
【法】
1.
(1) 制度、律令。如:「宗法」、「憲法」、「法律」、「法規」、「法外施恩」。
(2) 方式、途徑。如:「方法」、「辦法」。
(3) 範式、原則。如:「文法」、「語法」。
(4) 佛、道等的道理。如:「佛法」、「道法」、「現身說法」。
(5) 仿效。如:「效法」、「法古今完人」。
(6) 法國:位於歐洲西部的獨立國家。首都巴黎,居民多信仰天主教,法語為主要語。
2.
法子:方法。如:「大家一起想想,有沒有什麼法子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令】
(1) 指示。如:「命令」、「奉令」、「朝令夕改」、「明令規定」。
(2) 使。如:「令我難以忘懷!」、「令人發出會心的微笑。」
(3) 敬稱語。如:「令尊」、「令堂」、「令兄」、「令郎」。
(4) 時節。如:「月令」、「時令」、「夏令衛生」、「冬令救濟」。
(5) 美。如:「令名」、「令譽」。
(6) 古典詞、曲中小令的簡稱。如:「如夢令」、「調笑令」。
【彰】
(1) 明顯、顯著。如:「功績昭彰」、「彰明昭著」。
(2) 表露、宣揚。如:「表彰」。
【盜】
(1) 用不正當的手段謀取。如:「盜取」、「盜版」、「欺世盜名」。
(2) 竊取或搶奪財物的人。如:「強盜」、「海盜」、「江洋大盜」。
【賊】
(1) 竊盜財物的人。亦泛指使壞作亂的人。如:「盜賊」、「竊賊」、「賣國賊」。
(2) 奸詐、狡猾、不正派的。如:「賊眼」、「賊頭賊腦」。
【有】
1.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沒」、「無」相對。如:「有錢」、「有力」、「有學問」、「有困難」。
(2) 表示部分狀態。如:「有人歡笑,有人痛哭。」
(3)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有人說你很講義氣。」
(4) 置於動詞前,表示客氣。如:「有勞」、「有請陳先生。」
2.
用於數目之間,表示附加。通「又」。如:「六十有六歲」、「七十有七人」。
【故】
(1) 朋友、舊識。如:「故舊」、「沾親帶故」、「一見如故」。
(2) 本來的、以前的。如:「故鄉」、「故有」、「故事」、「故交」、「故步自封」。
(3) 死。如:「病故」、「身故」、「已故」。
(4) 意外事件。如:「變故」、「交通事故」。
(5) 原因。如:「緣故」、「因故缺席」、「不知何故」。
(6) 有意的、存心的。如:「故意」、「明知故犯」、「故作鎮靜」。
(7) 所以、因而。如:「他每天勤奮讀書,故有好成績。」
【聖】
(1) 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如:「聖人」、「神聖」。
(2) 德行高尚、博通事理的人。如:「古聖先賢」。
(3) 通稱在學識或技藝上有獨特見解、功夫的人。如:「詩聖」、「草聖」、「樂聖」、「畫聖」。
(4) 尊稱君主。如:「面聖」、「聖上」。
(5) 君主的。如:「聖旨」、「聖恩」、「聖訓」。
(6) 宗教上對所崇拜的人事物的尊稱。如:「聖經」、「朝聖」、「聖母」。
【云】
(1) 說。如:「人云亦云」、「不知所云」。
(2) 文言助詞。置於句尾,有「如此」的語氣。如:「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我】
第一人稱稱代詞。用於自稱。如:「我是一個小學生。」
【為】
1.
(1) 做。如:「事在人為」、「為人父母」、「為所欲為」、「為善不欲人知」。
(2) 當作。如:「視為」、「為主」、「為首」。
(3) 變成。如:「成為」、「化整為零」、「化悲憤為力量」。
(4) 是。如:「天下為公」、「失敗為成功之母」。
(5) 發展、潛力。如:「年輕有為」、「大有可為」。
(6) 被。如:「為人所害」、「為人所景仰」、「為人所信任」、「為人所擁戴」。
(7) 表示程度或範圍的廣大,加強語氣。如:「大為不滿」、「甚為信任」、「尤為出色」。
2.
(1) 替、幫。如:「為人服務」、「為國爭光」、「為人作嫁」。
(2) 疑問原因。如:「為何你不答應?」、「他為什麼不去?」
(3) 為了,表示行動的目的。如:「為正義而戰」、「為了年邁的父母,他放棄了出國進修的機會。」
【自】
(1) 本身。如:「自己」、「自身」、「自我」、「自個兒」、「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2) 從、由。如:「自此」、「自從」、「自古至今」、「自小到大」。
(3) 當然。如:「自然」、「自不待言」、「自屬有效」。
(4) 主動的。如:「自覺」、「自願」、「自動」、「自發」。
(5) 起源的地方。如:「其來有自」。
【化】
1.
(1) 勸導使性情變好。如:「感化」、「教化」、「潛移默化」。
(2) 使改變。如:「化名」、「化妝」、「化險為夷」、「千變萬化」。
(3) 消除。如:「化解」、「化痰止咳」。
(4) 使物體形態改變。如:「液化」、「焚化」、「火化」、「融化」。
(5) 化緣:佛家以能布施者為與佛有緣,故僧尼等求人布施財物稱為「化緣」。
(6) 羽化:
A>昆蟲自蛹或稚蟲蛻變為成蟲時,稱為「羽化」。
B>稱得道成仙為「化」。
(7) 接於名詞或形容詞之後,表示狀態的改變。如:「現代化」、「電腦化」、「科技化」、「平民化」、「自動化」。
(8) 化學:研究物質結構、性質及變化過程之科學。
2. 化子:靠討飯、要錢過活的人。或稱為「乞丐」、「叫化子」。
【好】
1.
(1) 美善的、良善的。如:「好人」、「好東西」、「好景不常」、「花好月圓」。
(2) 和睦、親愛。如:「友好」、「好朋友」、「好同學」。
(3) 容易。如:「這事好辦!」、「那小娃兒好帶!」、「別擔心!這問題好解決。」
(4) 完成。如:「做好了」、「寫好了」、「穿好了」、「想好了」。
(5) 恢復健康。如:「病情好轉」、「頭痛好了」、「待身子一好,便登門拜訪。」
(6) 很、非常。如:「好狠」、「好久」、「好冷」、「好厲害」、「好面善」。
(7) 便於。如:「快準備行李,好早點上路。」、「請告知住址,我好去找你。」
(8) 可以、應該。如:「只好如此」、「正好試試」。
(9) 放在某些動詞、量詞或時間詞之前,具有強調作用或表示程度深的語氣。如:「好看」、「好笑」、「好些個」、「好幾處」、「好半天」、「好一會兒」。
(10) 表示稱讚、或允許語氣。如:「好!就這麼辦。」、「好!這正合我意。」
(11) 表示責備或不滿的語氣。如:「這下子可好了!事情是愈弄愈複雜了。」
2. 喜愛、喜歡。如:「好哭」、「好客」、「好大喜功」、「好逸惡勞」、「好學不倦」、「投其所好」。
【靜】
(1) 停止不動。與「動」相對。如:「靜止」、「平靜」、「風平浪靜」。
(2) 無聲。如:「安靜」、「寂靜」、「更深夜靜」。
(3) 靜脈:將血液從身體各部位送回心臟的血管。其循環方向和功用皆與動脈相反。
【富】
(1) 豐厚、充足。如:「富足」、「豐富」、「富裕」、「資源富饒」。
(2) 財產。如:「財富」。
(3) 有錢的、財產多的。如:「富人」、「富翁」。
(4) 充滿。如:「富有同情心」、「年輕人多富冒險精神。」
(5) 華麗。如:「富麗堂皇」。
(6) 使豐足。如:「富國強兵」。
【欲】
(1) 願望,想得到滿足的意念。如:「食欲」、「物欲」、「欲望」、「求知欲」。
(2) 想要、希望。如:「欲哭無淚」、「暢所欲言」、「欲蓋彌彰」、「欲罷不能」、「為所欲為」、「隨心所欲」。
(3) 將要。如:「搖搖欲墜」、「飄飄欲仙」、「昏昏欲睡」、「呼之欲出」、「震耳欲聾」、「蠢蠢欲動」。
【樸】
(1) 本質、本性。如:「返樸歸真」。
(2) 實在、不浮華的。如:「樸素」、「樸實」、「樸直」、「質樸」。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