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治療屬於心理諮商中的後現代取向,所謂的後現代主義者(Postmodernists)就是不認為世界上有一個客觀的「事實」或「真理」存在,每個人都可以依自己的環境和感受去定義在自己身上發生的事,也就是說,只有當我們認為自己有問題的時候,問題才真的存在。
例如說,一個人把自己定義是個失敗者,那即使他大多時間都做的很好,只有很偶爾犯錯,那他也只會聚焦在那些錯誤覺得很洩氣,而不去看做的好的部份。後現代主義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語言本身和故事中使用的語言創造出不同的意義,也就是一千個人在同樣情境會有一千種不同的解讀,而每一種都是真實的,因為真實本身就是獨特的。
(◎傾聽補充:
也就說,你如何詮釋自己的遭遇,使用何種語言來說自己所發生事情,這攸關於自己對事情的情緒感受與及情緒反應下的行動力。就例如我寫的那位患糖尿的媽媽,比我還年輕,但她認為自己是病人,生命從此從彩色變黑白,家人一定凡事都要替她做、要照顧她,因為他生病了,就甚麼都不會了!)
在這樣的理論架構下,讓我們回頭來看我們自己的生命。許多年來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我們習慣用社會和主流文化的觀點來定義自己,也就是我們用別人的角度來看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把不相干的人的感受當成自己的感受。
(◎傾聽補充:
例如最近那賣蝦子阿伯事件,他覺得你的遭遇很悲慘(他慣用社會和主流文化的觀點來定義妳,媽媽也就把不相干人感受當成自己應該有的感受,接受了別人的垃圾進來。而爸爸,《金剛經》上有說 “不住於心“,別人不相干的感受不要讓那個留在自己心上產生作用,所以爸爸說“不理它“ “沒關係“,因為那個說法、那個人是不相干、與自己沒關係的,幹嗎要被他所左右控制影響?)
敘事治療的目標之一是讓我們用全新的語言來描述自己的生命經驗,這樣做的同時也開展了我們人生的新風貌,語言具有強大的能量,從我們口中所說的話或手寫出的文字都會讓我們產生新的想法、感受和行為。
(◎傾聽補充:
所以傾聽阿姨之前說沒辦法跟廢物做朋友,請你改一改妳的自我介紹詞。)
同時我們要將問題「外化」—把問題和我們自身分開,問題是可以被處理的—(補充:「外化」是這個學派的一種諮商技術)
例如1:不是「我是個沒有自制力的的胖子」,而是「我現在的體重比我理想中的數字重了點」;
例如2:不是「我是個不會賺錢的笨蛋」是「我從事的這個行業平均薪水比較低」。
不要用自怨自艾的話來敘述自己的經驗,不要為了迎合其他人讓自己成為花系列的女主角,人家覺得我們很慘難道我們就一定要跟著感覺很慘嗎?別人有別人的生活和問題,他們可能花一點時間來論斷你,就各自回家過自己的日子,但人生的每一刻是我們自己在過的,快樂悲傷是我們自己要承擔而不干任何人的事,所以我們有責任,用我們自己的語言,去改寫我們想要的,重新創造我們的人生故事。
不要再說「經歷了那麼多我已經傷痕累累」,要說「經歷了這麼多我才能是今天的我,我喜歡今天的我,所有的經驗讓我更強壯也更柔軟,成為一個更美好的人」。
◎傾聽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