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上午,海風正透,彰化芳苑海岸普天宮前,迎接神明的炮仔聲剛散去,一旁,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的工作人員,以及穿著背心的環保志工們,立刻在廣場上排好一張又一張椅子。而插著「救在彰化海岸,千人守護海岸行動」旗幟的報到處,絡繹不絕的老老少少,也在志工們的引導下,照著號碼次序分頭集合。
站在廟旁的高塔上,看著整片椅子慢慢被填滿,黑壓壓一片,一時還真看不出來海豚的樣子,究竟哪裡是頭哪裡是尾。但當志工們將紅白二色雨傘全數發下,眾人在主持人的指揮下,一起撐開雨傘,一尾巨大的白海豚便這麼躍然活現在廟口廣場上,旁邊則寫著三個鮮紅大字:SOS。
(彰化環盟號召千人於芳苑普天宮前,以白傘排出白海豚圖案,
並以紅傘排出SOS字樣。陳寧攝)
巨怪填海 生態大浩劫
台灣西海岸的中華白海豚數量,如今僅剩下大約70隻左右,保育人士認為沿海工業區的開發,是造成多半在近海活動的中華白海豚,族群不斷縮減的主要原因。就在9月底,苗栗縣的海岸甫發生一起中華白海豚擱淺事件,讓環保團體不得不再再代替牠們,向社會大眾發出呼救聲。
若不是站在高處,很難體會千傘齊開景象讓人油然而生的感動,也不容易發現普天宮前方海岸的潮間帶,居然如此廣闊。在退潮的這一刻,只見白色的海浪在遠方地平線的邊緣波動,剩下的便是大片的泥灘地。
這是全台灣最大,至今仍未受開發破壞的一片潮間帶,範圍位在濁水溪以北,彰化大城、芳苑沿海,長達60公里;而她同時也是總共佔地4000餘公頃的國光石化開發案預定地,眼前的泥灘地,將來很有可能會被一座座巨大廠房給佔據。
溼地危機重重 只是近黃昏?
彰化環盟理事長蔡嘉陽表示,自彰濱工業區完工後,大杓鷸的過境停留地點不但從北彰化遷移到南彰化,數量也從往年的3000隻,掉到現在只剩600隻。蔡嘉陽說,每年所做的全世界大杓鷸分佈普查中,發現總數沒有明顯下降,但台灣每年的過境數量卻一再減少,足以顯示工業開發造成的生態環境改變,並非空口無憑。
蔡嘉陽也表示,彰化一帶的屬於泥灘地性質的潮間帶,和嘉南沿海的潟湖地形,還有更南的珊瑚礁海岸地形,各具不同特性,因而無法互相替代。他說,當大杓鷸習慣棲息的泥灘地消失後,牠們也不會遷往台灣其他地形的潮間帶棲息,只能轉往其他國家的泥灘地過境停留。
堤防邊一片片紅樹林,則是政府錯誤海岸復育計畫所造成的景象。蔡嘉陽回憶,過去的彰化海岸,並沒有紅樹林,因為這一帶的潮間帶較廣,本來就不適合紅樹林生長,但錯誤的復育方案,將紅樹林移植自此,反而加速潮間帶陸化。他擔心,一旦彰化沿海的紅樹林區域繼續擴大,生態系和物種分佈也會隨之改變,到時候也勢必將影響大杓鷸等水鳥的棲息。
(紅樹林和被移來作為生態工法的大石塊,
都是不屬於泥灘地潮間帶的突兀景觀。陳寧攝)
除了填海造陸的工業區,台電預計設置的大型風力發電機,以及預定緊沿著海堤興建的西濱快速道路,都是這片溼地和仰賴其維生的諸多物種,所將面臨的重重危機和考驗。
環保團體正不斷力推彰化大城、芳苑海岸溼地進入國家重要溼地,希望藉此阻擋包括國光石化在內的一個個開發案。蔡嘉陽認為,石化工業已是夕陽工業,再怎樣都不該為了三、五十年的短期利益,而使環境自此失去永續發展的可能。
芳苑海岸,夕陽無限好,但這一切是否已近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