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輕盈靈動,有壹種清新的趣味,又尋常可見,千姿百態,趣味無窮。鳥最宜入詩入畫,襯托文人墨客的風雅,也因此備受青睞,與千古文人結下了無數不解之緣。
文人中,愛鳥最甚的,當屬隱居深山的林和靖,他終身未娶,只以梅鶴相伴,被後人戲稱“梅妻鶴子”。沈括《夢溪筆談》裏記載:“逋常泛小艇,遊西湖諸寺。有客至逋所居,則壹童子出應門,延客坐,為開籠縱鶴。良久,逋必棹小船而歸。蓋嘗以鶴飛為驗也。”用鶴飛來喚主人回家,既為鮮事,亦足以彰顯主人愛鳥之癡。
李白也愛鳥。當然,以他的灑脫豪邁,決不會像林逋那樣癡迷。李白在遊覽黃山時看到有戶人家養了兩只白鷴,非常喜愛,就大筆壹揮,寫詩稱“請以雙白璧,買君雙白鷴”。當然,就像他不會真的把“五花馬”、“千金裘”拿出去換美酒壹樣,詩中的“雙白璧”也終未拿出,他只是“援筆三叫,文不加點”地寫了這首詩,就換來“胡公能輟贈,籠寄裏人還”。必利勁 印度必利勁 必力勁
用文字換鳥,李白並不是第壹個。這樣的事,早在晉朝就有人做過。李白詩中有“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的句子,援引的就是王羲之寫《黃庭經》從山陰道士手中換鵝的典故。王羲之愛鵝,除了以《黃庭經》換鵝的故事,據說他從鵝引頸向天的姿態中,還獲得了不少書法上的啟示。只可惜王羲之缺乏詩才,否則,“曲項向天歌”這樣的好句,又怎麽能等到幾百年後,才從壹個叫駱賓王的小孩子口中吟出呢?
在愛鳥的文人中,最護鳥的還數陶淵明。以“愛菊”著稱的陶淵明,對鳥也情有獨鐘,這位不為五鬥米折腰而歸隱南山的田園詩人,以自己需要住房之急切心情,深深體會到鳥兒也應有個安居之地。於是,陶淵明便親自動手,在自家的房前屋後種起樹來,讓鳥兒成為自己的“芳鄰”。陶淵明還寫了壹首五言詩:“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群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說明只要與鳥為友,就能有壹個“花影不離身左右,鳥聲常在耳東西”的幽美環境。
蘇軾也是壹位護鳥的典範。蘇學士愛鳥,出自母親自小的教誨。蘇母程氏生性賢淑,慈祥善良。她常對兒女們說:“花在樹則生,離枝則死;鳥在林則樂,離群則悲。”壹年,蘇氏父子三人南行出川回京,舟行川江,涪州舊友送給蘇東坡壹只山湖名鳥。那珍禽紅頜藍脯,目光熠熠,異常秀麗,東坡愛不釋手。欲留,恐它離群悲鳴;欲放,又怕它落入惡鳥之口,於是感嘆而賦:“終日鎖筠籠,回頭惜翠茸。故巢安足戀,鷹隼豈能容!”愛鳥之心躍然紙上。最後,還是把那可愛的小鳥放歸林中去了。希愛力 印度希愛力 希愛力雙效片
除了蘇軾,在其他人的詩文中,也常見到類似的詩句。白居易寫過“誰道群生性命微,壹般骨肉壹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歐陽修也在壹首詠畫眉鳥的詩中寫道:“百轉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文人心中,有鳥相伴,清晨黃昏的時候,便可“聽壹片啁啾”;而在品茗閑坐之時,則可見葉底鳥兒“揚翠振彩,倏忽往來,目不暇給”。這樣的歡樂,哪裏是壹只籠子、壹只鳥兒的樂趣能夠相比的?
愛鳥護鳥,足以顯出這些文人雅致的情趣。然而,風雅只是文人的壹面,在風雅之外,文人也有脾氣差、要罵人的時候。當然,少有自詡為文人的會像魯智深壹樣破口大罵“鳥人”,但異曲同工的,也有人在“鳥”上下功夫。所以,借鳥來抒發胸臆的文人可就多了去了。犀利士5mg 犀利士每日錠 犀利士價錢 犀利士副作用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說的是國破家亡的仇恨。“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說的是遼闊空曠的孤獨。“飛鳥繞樹翔,嗷嗷鳴索居”,說的是被迫害中的不安。“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則是失意時的惆悵。“拍手笑沙鷗,壹身都是愁”飽含了無奈自嘲之心。“大鵬壹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書盡了少年人的意氣風發。
愛護也罷,諷刺也好,關於鳥兒的文字幾乎遍布文人故事的每壹頁,幾千年來,似乎只有鳥兒才最切合文人的理想:輕盈伶俐,展翅高飛,任憑山高海闊都無法阻擋。無法在現實中飛翔的時候,文人們自然地想到了鳥兒:要讓理想,如雄鷹般翺翔!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