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6-17 06:14:42| 人氣9,36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遺落戰史:“金門之熊”的故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傳說中的真相

  由於撤至台灣後的國民黨各部隊之間派系複雜,相互歧視,各方均對這一時期軍史研究反應冷淡,加之後來的研究者們的漫不經心,這場發生於1949年10月24—27日的戰史,在目前台灣官方記載裏,始終有著許多尚待更正之處;在民間也有許多流傳下來的傳說,其中有一則傳說是這樣講道:24—25日淩晨時分,解放軍先鋒團按梯次登船、渡海攻擊金門,沒想到駐島國民黨軍隊此時剛好有一輛坦克因為在先前的演習中發生故障而拋錨,直到解放軍部隊在金門西海灘搶灘登陸時還在搶修,因此使守島的國民黨軍在第一時間頂住了解放軍的攻勢,從而使金門戰役形成了有利於國民黨軍隊一方的戰場態勢。這一敘述,日後成為了被台灣方面稱為“金門之熊”的坦克第3團第1營裝甲兵的傳奇“軼事”。

  之所以稱之為“軼事”,則主要因為“金門之熊”在創造這一戰例之後,台灣軍方的軍史研究單位並未立即詳細記載下該坦克營在金門戰鬥中的具體行動細節,該營編纂的原始“戰鬥詳報”也因為那時戰局緊張而錯漏百齣。時至今日物換星移、人事凋零,只剩下當時在場的幾位軍官有限的文字記錄可供參考;而另一些國民黨陸軍出身的相關人士,又在編纂所謂“古寧頭大捷”戰史時,有掠美搶功之嫌,以致于不僅關於當時“金門之熊”這支裝甲部隊在金門戰役的表現,研究者們只會用模糊的“戰功厥偉”等空洞的形容詞一筆帶過,連其中那輛因禍得福、影響戰局發展的傳奇坦克故事,也已無人知其詳情,漸漸的,在遺忘中開始被人質疑,懷疑那則“軼事”根本就是台灣方面在金門前線得手後,自己編造出來,用來提高民心士氣的神話。但不管怎樣,筆者在對當時情況經過仔細研究後得出結論,有關“金門之熊”的傳說,是確實真實發生過的歷史,而且當時那輛坦克的乘員,至今仍有多數健在。

第66號坦克

  國民黨軍隊的金廈海域經歷了一連串的敗仗之後,雖然選擇固守金門,但守軍心中都曉得:一但再敗就難有所謂的“轉進”的空間與時間。10月24日早上,金門守軍高層召開作戰會議,由湯恩伯親自主持,會上依據氣候與情報,判斷出解放軍即將對金門發起進攻,湯恩伯雖在內戰中屢遭解放軍重挫,但此時,仍以堅定語氣指出:解放軍不攻金門則已,若攻金門必定會在金門西部的壟口至西一點紅之間海岸搶灘登陸,要求坦克部隊于該處加強步兵青年軍201師步兵、坦克協同演練。同時,對岸的解放軍部隊也已下達進攻金門的命令,並定於待10月24日晚上漲潮後,派出第一梯隊三個加強團,在金門西北沙灘搶灘,並於鞏固灘頭陣地後掩護後續部隊登島,一舉攻克大小金門。

  湯恩伯所指出的區域,正是坦克1營第3連(欠第3排)的守備地區,接到命令後,第3連連長帶著第1排3輛美制M5A1輕型坦克由連部出發至金門西部的燠熱海岸參加演習,第1排的排長是楊展中尉,同時也是66號坦克的車長,該坦克的駕駛員是班長唐再坤上士,炮手是熊震球上士,副駕駛員則是曾紹林上等兵。

  演習至黃昏時,排長楊展的66號坦克卻因履帶陷入沙溝而拋錨于壟口附近,一時搶修無效,天色又已逐漸暗下,連長便命令第一排留在原地,由64、65坦克保護66號拋錨坦克的夜間安全,並於夜間繼續搶救,其他車輛人員則隨連長返回連部用餐。但楊展的66號坦克當晚卻故障不斷,眼看晚餐時間已過,這群演習了一天后還在修車又沒吃晚飯的官兵,越發對66號坦克無力沒輒,維修師歐曉雲乾脆坐在海灘旁的修理工具箱上,乾脆對66號坦克來了個不搭理!

  到了晚上8、9點,金門對岸的解放軍已在陸續登船。而在金門的坦克3連連長在連部見前方第一排始終未歸,便帶了隨從親自開車摸黑前雲壟口查看,不料,連長乘坐的車輛竟也在途中拋錨,連長等人只好返回連部找人先去修理自己的車;於是,仍是只有由楊展指揮的第1排3輛坦克擺在壟口海灘。深夜降臨,楊展在11點後,曾返回連部找人手幫忙並捎回些飯菜,準備上全排士兵用餐完畢後再修車,這時除了22兵團太武山觀測所外,全金門島守軍皆已和島民一同進入夢鄉。

“金門之熊”第一炮

  10月24日夜間11點40分,解放軍的3個加強團船隊,正向金門西北方向的東一點紅至古寧頭之間行來,而在壟口陪著那輛拋錨坦克的坦克3連第1排,卻在準備享用那頓排長帶來的冷飯菜。至12點多,處於第一線的青年軍201師士兵發現海面有解放軍的先鋒突擊隊正在泅渡上岸,準備刺殺摸哨,掩護後續大部隊搶灘,立即鳴槍數響示警,這一槍開啟了金門戰役的序幕!

  在聽到信號彈警告後,楊展與其他士兵在對岸炮火轟擊下,趕緊登停在海灘上的3輛坦克,但乘員李禮仁登上65號車時,已被炮彈破片擊傷。由於拋錨的66號坦克沒能修復,於是楊展先在車中用無線電呼叫連部請求支援,然後命令另外兩輛無故障的坦克,以66號坦克為中心,移動至其左右排成橫隊,以確保66號坦克的安全。

  在解放軍的尖兵部隊登島之後的,緊接著便是解放軍登陸部隊,登陸部隊涉水搶灘後立即向201師海岸防線與陣地發起衝鋒,青年軍201師的灘岸火力網隨即猛烈開火,但由於防線太長兵力不足,加之後方增援不及時;半小時後,解放軍登陸部隊已突入青年軍第一線陣地內,雙方展開了白刃格鬥,並在近距離上互擲手榴彈,壟口灘頭陷入慘烈的喊殺混戰中。

  就在此時,第1排66號楊展的坦克接到了連部同意開火的命令,由於此時解放軍已接近至坦克前方,楊展遂即命令炮手熊震球上士開炮射擊,企圖以炮火用作觀測照明,查看黑夜中前方的情況。結果熊震球上士摸黑髮射的“金門之熊”第一炮,竟打中了解放軍民用帆船的桅桿,炮彈的高熱引燃了涂有油脂的船帆,並因海風助長火勢而燒到其他帆船,而一發不可收拾,楊展在看清這一情況後,隨後要求全排3輛坦克立刻開火,僅在一小時內,面對以3輛坦克形成的扇形壓制火力網,解放軍登陸部隊傷亡不斷增加,只得利用灘頭地形隱蔽,並繞到該坦克排的兩側黑暗處再向內陸突進,壟口正面海灘逐漸沉寂下來。

坦克阻擊戰

  但在壟口坦克火力網以外的其他地方,戰況仍十分激烈。201師防線被解放軍全面突破,坦克連長受命率第2排坦克與一部分步兵前往前線增援201師,行至途中便不斷與向內陸突進的解放軍部隊遭遇,並在觀音亭山地區發生激戰,連長見增援受阻,遂通過無線電要求前方第1排還能動的兩輛坦克,變更保護拋錨的66號坦克與乘員的前次命令,立刻朝西,向西一點紅方向攻擊前進,對201師防線正面的解放軍衝鋒部隊進行火力壓制。楊展雖不情願,但也深知坦克火力大,此時是協助青年軍進行反擊的最佳武器,便按照連長命令,換排長指揮座車,率第1排兩輛坦克摸黑西進,沿途借助黑夜阻擊解放軍部隊,而將拋錨的66號坦克交由班長唐再坤上士指揮。

  楊展帶領坦克出發後不久,壟口方面的青年軍步兵營這時卻因正面傷亡過大,準備放棄陣地,向後方退卻,並要求留守在66號坦克上的裝甲兵棄車一同撤退,但該坦克乘員、都向步兵營表示要繼續留守66號坦克;步兵營長聞訊後同意,並決定盡力守位壟口方面陣地,即命令該步兵營各連只能向66號坦克兩側退卻,與66號坦克互相掩護,而不再向內陸作大縱深的撤退。在前來增援的坦克連長與步兵,在觀音亭山地區頂了攻向該處的解放軍,使解放軍擔任左翼主攻部隊244加強團,其大部至拂曉前仍在灘頭難以展開行動,解放軍左翼登陸部隊因此不能迅速突進至金門中部蜂腰地區要衝瓊林鎮,切斷金門東西間聯繫,更無法進而佔據太武山。

  對於坦克在此戰役中所起到的決定性作用,坦克1連排副沐巨梁,曾以第三者立場,針對坦克3連,作公允的評價:坦克第1排演習時因履帶故障的坦克停在那裏,位置正好處於蜂腰地帶,死死擋住了解放軍的進攻,如果沒有那幾部坦克擋在那裏,解放軍在登陸後6個多鐘頭早已突進至太武山,如是那樣,戰役結果也將隨之重寫。

  被戰爭女神選中的坦克第1排的3輛坦克,整夜作為“金門之熊”前鋒所付出的代價是,2名上士受傷,1名上等兵陣亡,在戰役期間各坦克排中死傷人數最高。陣亡者是的66號坦克的副駕駛員:曾紹林上等兵,其在出車射擊準備貼近爆破66號坦克的解放軍時,由於位置曝露,身中11發子彈,當即身亡。

  在隨後的幾天裏,坦克1營的兩個連坦克輪番出動,加上駐金門國民黨軍步兵在數量的優勢與解放軍方面“後繼無船”的戰術失誤,最終使國民黨軍隊在金門戰役中得勝,坦克1營也因為在戰役中的相關表現,被12兵團封稱為“金門之熊”。有關“金門之熊”裏66號坦克的故事,便由此開始流傳于巷議街談間。(田立仁)

《軍事家》

莒光樓

 

坐落於金城鎮南郊丘頂,民國四十二年秋天興建完成的<莒光樓>,係金門最具知名度的建築,由水泥和石塊混合建成的仿宮殿式樓體,共有三層,飛簷畫棟,氣勢極其開闊雄偉。

已故金防部司令官胡璉將軍在所著<金門憶舊>一書中指出,<莒光樓>的建築構想是在民國四十一年提出,設計人是著名的設計師沈學海,當時共支用台幣一百零三萬元,係金門當年費用浩繁的建設工程之一。

民國四十八年間,郵政總局以金門為主題,發行過二組郵票,一是「毋忘在莒」,另一則是「莒光樓」,隨著國家名片的傳佈全球,因而馳名中外,除一般觀光客之外,也是國際友人抵金參訪必到之處。

地方相傳<莒光樓>興建期間,當時擔任金防部司令官的胡璉將軍為鼓舞士氣,還曾親自挽袖與施工官兵一起搬石頭;事隔近半世紀之久,軍管時期的傳說已無從查證。

<莒光樓>樓頂額題係「大二膽之役」的戰鬥英雄賴生明所書;這可有一段英勇的故事,說的是民國卅九年七月廿六日夜,中共以一個加強營-第廿九軍八十六師二五八團第二營轄屬的四個連,共五百多人,突襲大、二膽島;金門守軍則是第七十五師二二五團第二營史恆豐營長所屬部一營官兵中的半連。

當晚九許時,共軍先頭部隊在大膽島北山高地登陸,主力也在四十分鐘後於南山高地登陸,企圖遂行「兩側撕裂」戰術計劃;在大膽守軍的強力反擊之下,雙方交戰激烈,至次(廿七)日上午七時許,國軍史恆豐營長係受到潮汐影響,共軍以無法出動船團增援,斷然展開新一波的反攻,迄十時四十五分許,這個中共解放軍精選出來的敢死營,包括營長鮑成以下的二百五十二人遭生俘,其餘三百餘人均被殲滅,其中大部分落水溺斃。

當兩軍交鋒時,大膽島南、北通訊即告中斷,當時坐鎮南山高地的史恆豐營長為安定北山高地守軍的軍心,並掌握狀況擬定逆襲計劃,特派只有十八歲左右,江西籍的傳令兵賴生明在槍林彈雨中,從南山陣地到北山聯絡。

只背一隻卡賓槍的賴生明,穿梭於槍林彈雨之中,中途腳部還受了一點傷,但他仍順利完成任務,告訴連長:「沉著應戰,營長一定會來救援」;兩端守軍全力以赴,最後扭轉了戰局,確保這兩座「離島中的離島」,賴生明功不可沒,如今大膽島上也建有「生明廳」紀念其作戰功蹟。



胡璉將軍在<金門憶舊>一書中說道:「在古寧頭、大二膽和南日島的三次殲滅戰中,我們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蹟很多,為什麼特別選擇了賴生明做為莒光樓的題名人?那理由很明顯,很簡單,因為他的表現十分勇敢,他的成就十分卓越之故。賴生明敢衝撞往來於敵人群中,這可以美之曰『趙子龍一身都是膽』金門防衛軍有了這個趙子龍,若不請其題名莒光樓,誰敢相信今後的趙子龍還有勇氣再到長?坡殺一個『七進七出』。『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歸』。金門防衛軍一定要請賴生明來享受這一份光榮」。

 

過去,莒光樓長期做為金門民俗與歷史文物展示場所,一樓闢有多媒體展示室,三樓則有先總統 蔣公歷次蒞臨金門巡視的圖片和金門建設成果、金門歷次戰役圖片,為觀光客抵金旅遊的首站,九十年底封館,由縣府斥資整修,次年六月完工,計劃做為金門旅遊服務中心,提供觀光客相關旅遊資訊服務。

「金門之熊」之由來







民國三十八年十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參加金門古寧頭戰役之戰車第3團第1營,原為抗戰末期由中美盟軍於印度藍姆伽所編組成軍之獨立戰車第3營,編成時,戰車成員中之軍士官均為國內各裝甲部隊和機械化學校擇優選派,士兵則由軍政部教導團學生和機械化學校練習團學兵調撥組成,全營官兵程度均為高中以上,素質之高可見一斑。抗戰勝利之後,獨立戰車第3營奉命改編為戰車第1團第2營,自民國三十四年起,先後於華中、華東各地輾轉剿共作戰,民國三十七年十二月,戰2營配屬第18軍(後擴編為第12兵團)於雙堆集一役作戰失利後,自行突圍返回南京;翌年元月,該營於上海再次奉命與華北作戰歸來之原戰車第3團官兵併編,改編成新的戰車第3團第1營(註一),同時於上海長虹碼頭接收美製M5A1戰車22輛(如附圖一);民國三十八年三月初,戰車第1營由上海調往臺灣,進駐后里實施整訓,同年八月,裝甲兵司令徐庭瑤將軍鑑於金門局勢日趨緊張,特令作戰經驗豐富的戰1營調防金門;九月十三日,該營(除營部連一部及戰車第2連外)移防金門,擔任防區內之機動打擊部隊。十月下旬,共軍編組突擊部隊向我金門進犯,我戰車部隊見狀,即對搶灘上岸之共軍迎頭痛擊,不但首戰便重創犯敵,更為我全島守軍爭取了極為寶貴的反應時機;之後,我戰車部隊更在全軍發起反擊期間,再再發揮雷霆萬鈞之勢,履次重挫犯敵於陣前,為我反擊部隊排除障礙使攻擊進展得以順利進行,並取得最後的勝利。由於我裝甲雄兵於古寧頭一役中表現極為神勇,不但扭轉了原本對我不利之形勢,同時令犯敵膽戰心驚、喪失戰志,而得以及早結束戰局,故戰役結束後,經戰地司令部檢討,我戰車營被評為此役勝利之首功,除有功人員榮獲先總統 蔣公頒授勳獎章外,並獲得戰地司令官胡璉將軍頒贈「金門之熊」榮譽旗一面(註二)(如附圖二),自此,「金門之熊」之稱譽滿全國。







古寧頭戰役作戰經過







一、參戰兵力



國軍方面:福州綏署代主任湯恩伯



陸軍:第12兵團(第18、19軍)、22兵團(第5、25軍),部隊多為殘破或新(重)整編,雖番號大且多,然兵力嚴重不足,總兵力約五萬人(註三)。



海軍:海防第2艦隊一部(各型艦艇10艘)司令黎玉璽。



空軍:第1、3、4、5、8、10大隊及12中隊各一部,各型機239架次。



共軍方面:第3野戰軍陳毅



攻金總指揮:第10兵團司令員 葉飛。



共軍預定突擊金門島之部隊總兵力為七個步兵團約2萬人(註四),編成兩個登陸梯隊;均為全裝、超額,戰力極為雄厚。



二、兵力部署



國軍方面



守備部隊



1.金東方面:第18軍(轄第41、45師)軍長高魁元。



2.金西方面:第25軍(轄第40【殘破】、第201師【欠】)軍長陳士章。



3.烈嶼(小金門)、大、二膽島方面:第5軍(轄第200師及第18師之步53團)。



機動打擊部隊



1.第19軍(轄第13、14師【欠40團】、第18師【欠53團】)軍長劉雲瀚。



2.第118師。



3.戰車第3團第1營(欠)(註五)營長陳振威。



營部:戰車組(戰車2輛)、通信排、警衛組、修理所(技工40餘人)及各參人員。



戰1連:連長胡克華。



連部(戰車×1)。



第1排:排長楊溪(戰車×3)。



第2排:排長張興隆(戰車×3)。



第3排:排長敖士德(戰車×3)。



補給組。



戰2連:未參戰(因無裝備故暫留臺灣整訓)。



戰3連:連長周名琴。



連部(戰車×1)。



第1排:排長楊展(戰車×3)。



第2排:排長李定安(戰車×3)。



第3排:排長曾針(戰車×3)。



補給組。



共軍方面(註六)



第一梯隊(共計三個加強團,區分為左翼隊、中央隊及右翼隊)



1.左翼隊:為一個加強團,由第28軍第82師所屬之第244團為主編成。



2.中央隊:為一個加強團,由第28軍第84師所屬之第251團為主編成。



3.右翼隊:為一個加強團,由第29軍第85師所屬之第253團為主編成。



4.增援部隊



第82師第246團所屬之步兵連×2。



第87師所屬之第259團所屬之步兵連×2。



第二梯隊(第二梯隊因輸具缺乏未能增援作戰)



1.第28軍第82師所屬之第245團。



2.第28軍第82師所屬之第246團(欠第3營)。



3.第29軍第87師所屬之第259團。



4.第29軍第85師所屬之一個團(番號不明)。



突擊烈嶼(小金門)之部隊



待攻占金門後,由第82師及第85師再行派遣一部實施。



登陸梯隊突擊部署



1.第一梯隊(區分二個舟波)



第一波



選派善泳者300人編成一個營,搭乘帆船到達金門近岸時,換乘土製三角浮具偷渡登陸,以奇襲手段攻占灘頭陣地。



第二波



乘帆船至距海岸約300公尺下帆,利用第一波奇襲成果登陸,若奇襲失敗,改以優勢砲火掩護船團強行登陸。



2.攜行彈藥



榴彈砲、山砲、重迫擊砲:每門160發。



火箭筒:每門10發。



重機槍:每挺200發。



輕機槍:每挺800發。



步槍:每枝200發。



手榴彈:每兵4枚。



三、作戰經過(如附圖三~四)



民國三十八年十月二十四日下午五時,中共第三野戰軍以其所屬之第82、84、85師為基幹,各編一個加強團為第一突擊梯隊(9,000餘人),分由大嶝島、澳頭、蓮河等地登船,先駛向大嶝海面集結、編隊,並乘當日夜暗與最高潮之際,向我金門北海岸隴口至古寧頭之線悄悄發航,準備突擊金門;然當夜海象惡劣,風大浪高,共軍船團因之失控飄散,攻金部隊除左翼隊航至隴口外,主力亦隨之飄向東一點紅至古寧頭間灘岸地區;雖然如此,但由於共軍事前保密周延,且進犯前亦未實施攻擊準備射擊,故我軍至此尚且不知共軍已然進犯。所幸,共軍秘密渡海進犯直前(二十四日終昏),正逢我戰車第3營第3連(欠第3排),與友軍於觀音亭山亙西一點紅間地區實施反擊案演習結束,取道北海岸返回頂堡駐地,途經隴口(第201師第602團步3營防區)附近之際,其第1排(排長楊展)所屬之一輛戰車不慎陷入海灘沙堆(距海僅200公尺)中而動彈不得,在拖救無效下,連長周名琴眼見天色已晚,決心令該排就地留駐,等待營保修組前來搶修。二十五日凌晨零時三十分,正當戰車第1排全排等待用餐之際,突然發現灘岸附近有人對空連續射擊三發紅色信號彈;此時,楊排長心知有異,當下率領全排官兵奔向海灘,全力搜捕發射信號彈的可疑分子,但因夜色昏暗、伸手不見五指,且海風又大而未有所獲,正當該排準備返回駐紮地時,卻遭到大嶝、小嶝、蓮河及廈門方面共軍突如其來的砲擊,瞬間,我岸彈如雨下,破片橫飛而煙硝彌漫,楊排長為避免官兵遭敵砲所傷,乃急令全排立即上車備戰;十餘分鐘之後,共軍對我之砲擊忽又終止,不久,該排官兵又聞得近灘水際傳來嘩啦啦地涉水聲,由遠而近越見清晰,楊排長立即研判此乃共軍來犯,急忙以車裝無線電呼叫全排,以排橫隊攻擊隊形面向海灘完成射擊準備後,隨即下達射擊口令,戰車排即在此一片昏暗夜色中,槍砲齊鳴,以熾盛的火力為金門殲滅戰,開出了第一槍、射出第一砲。與此同時,共軍左翼隊主力千餘人正涉水而上湧向隴口(即戰車排當面),一部則於東一點紅附近突擊登陸,我守軍第201師亦在戰車排射擊聲中驚覺,立即加入戰鬥,霎那間,隴口地區槍砲聲大作,敵在遭受我戰車及地區守軍猛烈射擊後,不但師、團、營長及參謀長等多人先為我砲火擊斃於船上(據共俘所稱),上千之敵亦為我殲滅於水際灘頭,甫泊於岸際共軍船隻,同時紛紛引爆燃燒,而殘存之敵,已為我拘束於隴口附近灘岸而難以動彈;此時,隴口守備部隊步3營窺破好機,即向灘岸發起連續逆襲,登陸之敵除少數狼狽西竄外,其餘則非死即降;另東一點紅方面登陸之敵,雖在我第一線守備部隊之層層阻擊下,仍利用夜色向內穿插,強行竄入我縱深地區之觀音亭山、湖尾一帶,並偷襲我第602團團指揮所,致使該團指揮所即刻陷入危急之中;601團防區方面,因未配備戰車部隊,故共軍於二十五日凌晨二時十分突擊上陸,在與我守軍經過激烈戰鬥後,除第一線陣地部分據點仍為我所固守外,敵主力順利突入至西一點紅、林厝、埔頭、△132、安岐一帶。二十五日凌晨三時,我第22兵團司令官李良榮將軍在綜觀當面敵情之後,未待增援部隊抵達(第19軍甫抵料羅近岸,然海象惡劣,主力無法靠岸,僅一部強行搶灘上岸),便決心發起逆襲,以第118師(配屬戰車第3連【欠一個排】)任逆襲部隊,另以戰車兩個排為預備隊,分向安岐、湖尾、觀音亭山及湖南高地以北逆襲;凌晨四時,逆襲發起,我戰車第3連在步兵隨伴下先攻克失地 ── 觀音亭山,再解第602團團指揮所被圍之危,同時協力第201師向隴口以西至東一點紅間灘頭地區出擊,再度重創當面敵軍,使第201師右翼(602團)防線更加穩固;清晨五時,我增援部隊陸續抵達,福州綏署準備全力向突入之敵發動全面攻擊。



二十五日清晨五時三十分,福州綏署代主任湯恩伯將軍決心發起反擊,以三個師(第18師【欠】、118師【欠】及14師【欠】)併列,分北、中、南三路由隴口、湖南高地、△132向古寧頭發起攻擊;在北路第18師方面,攻擊發起後,隨即遭受散布於隴口以西迄東一點紅間灘岸地區殘敵之頑強抵抗,使我步兵攻擊因之頓挫,此際,我戰車第1連即刻主動前導開路,以銳不可當之勢於該地區內反覆衝殺輾壓,戰車所經之處共軍死傷慘重,殘存之敵(約5百餘人)在驚駭之下紛紛棄械投降,第18師方得以續向小溪口方向攻擊前進。首日,北路之作戰(隴口至東一點紅間),在步戰協同作戰下擊斃共軍約4千餘人,俘獲3千餘人及摧毀敵船百餘艘,並確保了北岸公路的暢通。



中路反擊部隊方面,第118師在攻擊安岐及其附近要點時,與敵發生激戰而形成對峙,其間,步353團指揮所更是一度遭突入之敵圍困達十餘小時,所幸我戰3連及時馳援(欠第1排),當即領導步兵,以連橫隊向當面之敵發起攻擊,不但即刻解除步353團指揮所被圍之危外,安岐之敵(約4、5百人)亦在我步、戰協同攻擊下大部就殲(僅一部向北海岸小溪口逃竄),安岐遂為我軍所規復;是時(約九時卅分左右),退守小溪口地區之敵逐漸增多,並在我軍圍困下陷於混亂,我戰3連(欠)周連長窺破好機,立即向小溪口地區(稍早第18師攻擊至此後與敵膠著)擴張戰果,正當戰3連發起攻擊時,戰1連亦由湖尾馳至加入戰鬥合殲困敵,至此,古寧頭戰役中最為慘烈的殲滅戰由是展開;戰鬥中,我戰車營(欠第2連)充分發揮戰車特性,先是以機槍及戰車砲猛烈射擊頑抗之敵,繼之以橫隊衝入敵陣蹂躪戰場,地區內之共軍在我戰車槍、砲射擊及履帶輾壓、蹂躪下血肉橫飛,且哀號之聲此起彼落,只見海中及沙灘上屍骨遍布(千人以上),海水更是因之染紅,尚存之敵則是各個驚恐萬分而放棄抵抗,我戰3連周連長見狀乃暫停攻擊,即刻實施心戰喊話,殘敵(約3、4千人)遂在戰3連周連長喊話招降下一一投降;此次我戰車營在小溪口灘頭地區之大會合,不但所向披靡、殲敵無數,為北、中路反擊部隊掃除障礙,更為古寧頭大捷打開勝利之契機;之後,我戰車營將戰果交由第18師後撤返後方整補。是日下午一時,北路反擊部隊第18師續向西一點紅攻擊前進,該處盤據之共軍雖頑強抵抗,但仍為我軍於下午五時所攻克;此時,中、南路之反擊部隊在步戰砲協同及陸空聯合作戰下,亦攻克安岐、埔頭等要點,三路反擊大軍取得並進之勢而攻向林厝,此刻,故總統經國先生亦親臨前線鼓舞士氣。下午三時,戰3連於整補完後再度飛馳而至加入戰鬥,帶領友軍向林厝展開新一波的攻擊,戰鬥中,戰車連以戰車砲逐一摧毀共軍死守之堅固據點,掩護步兵超越掃蕩,未幾,林厝為我所突入,然村內之敵仍做困獸之鬥,不斷向我軍反撲(第14師第42團團長李光前不幸中彈成仁),使得戰局再次陷於膠著狀態,反擊部隊指揮官高魁元軍長遂下令反擊部隊暫時撤至林厝東南整頓,並重新部署,準備翌日再次發起攻擊;是日夜,我海、空軍為防敵增援,均徹夜巡弋於古寧頭以北海域及上空,同時掩護反擊部隊之整補。



二十六日凌晨二時至三時間,共軍趁我不備之時,其第246團及第259團再各以兩個步兵連(第246團部分由團長張雲秀親自率領)秘密渡海增援,分別於西一點紅及古寧頭方面登陸,並立即投入戰鬥;此時,當面之敵已增近6千人,戰力不容小覷。二十六日上午六時三十分,我第一線各部隊完成整補後,於優勢海、空軍及砲兵火力支援下,再度向當面之敵發起全線總攻,我戰車營無懼共軍火箭砲之威脅,一馬當先衝向敵陣,以機槍及戰車砲火力逐一摧毀危害我軍最大之目標;在攻擊過程中,戰1連及戰3連輪番上陣,充分發揮接替戰鬥之作為,逐次突破敵重重抵抗陣地,並在隨伴步兵跟進支援下,痛殲頑敵(含甫增援之共軍第246團所屬兩個步兵連);午時,司令官胡璉將軍適抵第一線督戰,我全體官兵因之士氣大振,於終昏前一舉攻占古寧頭臺地,並將殘敵圍困於古寧頭西北角海岸斷崖下。



二十七日上午九時三十分,我反擊部隊集注戰力向古寧頭西北角發起攻擊,戰車營再度領導步兵攻擊前進,攻勢之凌厲令敵膽寒不已,被圍困於古寧頭西北角海岸斷崖下之共軍殘部1千3百餘人(含二十六日凌晨二時至三時間,甫由廈門增援而來之第259團所屬兩個步兵連)知大勢已去,在逃生無路下遂於上午十時集體向我投降,至此,金門保衛戰終告結束,我軍大獲全勝。是役,我軍共計擊斃共軍4千餘人(包含其師、團長及參謀長等)、俘獲7千餘人,摧毀其各型船隻350餘艘,鹵獲各式武器裝備甚多,進犯之敵則無一生還;我官兵亦傷亡3千1百餘人(戰車營士官兵傷7人、亡2人)。







「金門之熊」於戰役中的影響







十月二十五日凌晨二時十分共軍進犯金門,我戰車部隊於隴口為金門殲滅戰打響第一發槍、砲開始,至二十七日上午十時止的共軍棄械投降,戰車營便充分發揮戰車無比的打擊力與衝擊力,於戰場中蹂躪犯敵,不但重創進犯共軍主力,造成共軍慘重傷亡;回顧「金門之熊」於戰役中的表現,對戰局影響可謂甚鉅。



一、機動速決,穩定戰局



首先,當二十五日凌晨一時四十分至二時間,共軍分向隴口 ── 古寧頭間突擊登陸,其左翼隊(244團)千餘人於隴口灘頭一經上陸,便遭我留駐海邊的戰車排集火痛擊,不但師、團長及參謀長等多人先為我擊斃於船上,主力亦為我殲滅於水際灘頭,所餘之殘部,亦在我守備部隊步3營出擊下就俘,共軍企圖先斷我金東至金西之連絡線的意圖遂為我所打破;其次,在東一點紅迄古寧頭方面,當我軍第一線陣地遭優勢敵軍突入,以及我步兵第602團與步353團團指揮所先後被圍,而司令部尚未發起反擊之時,戰車連便主動出擊,並協同友軍逆襲以恢復陣地,不但阻敵繼續突向我縱深陣地,更為我軍爭取了日後反擊殲敵之有利戰機;最後,在反擊階段,當我反擊大軍於二十五日清晨五時三十分,分北、中、南三路由隴口、湖南高地、△132向古寧頭發起攻擊後,地區內犯敵仍負嵎頑抗、作殊死戰,使我步兵攻擊因之頓挫,所幸我戰車營各連迅速馳至,發揮機動作戰的精神,主動前導開路,以凌厲之攻勢突破敵之防線,步兵亦乘勢再度向當面之敵發起全線總攻,終能逐次突破敵重重抵抗陣地,壓迫殘敵於古寧頭西北角而結束戰局,戰車營於戰役中機動速決之表現,對戰局之穩定產生極大的作用。



二、痛殲犯敵,振奮軍心



古寧頭一役中,我無論是在反擊前之防禦戰鬥,或實施反擊過程,每當守軍陣地遭優勢敵軍圍攻戰況危急,或步兵攻擊頓挫之際,戰車部隊亦能適時馳援,殲滅襲擊之敵,解友軍指揮所之圍,以及為步兵前導開路,掃除障礙、打開僵局;因此,在戰役中,我戰車部隊的出現,不但大大地振奮軍心,更成為友軍勝利希望寄託的象徵,古寧頭大捷,戰車部隊實在居功甚偉。



三、驍勇善戰,震懾敵軍



依據共軍相關史料的記載,其在策劃進犯金門之戰役時,認為我戰車部隊在大陸經歷各大戰役後已然殘破且退往臺灣,並不會留駐金門,金門所駐防的部隊在陸軍方面應僅戰力殘破之步、砲兵而已,這對戰力優勢、鬥志高昂的共軍而言是不足為懼的;是故,當其發動攻金戰役,首先登陸於隴口之共軍在突然見到我戰車部隊時,不但為之震驚,更在戰車猛烈攻擊下為之喪膽,而日後我軍對共軍所發起的逆襲與反擊戰鬥過程中,戰車所經之處共軍更是死傷慘重,我軍戰車的出現對共軍而言,已成為一揮之不去的夢魘,使之爾後只要見到我戰車部隊的出現,原本頑抗強悍之敵,立刻鬥志全消並在驚駭之下紛紛棄械投降;古寧頭之役,共軍的恐「熊」症可見一斑。







經驗教訓







一、機動與主動,為作戰致勝之關鍵



機動之作為在於主動之精神,而主動之精神,則在於指揮官強烈之責任感與旺盛之企圖心,兩者相輔相成,方能審時度勢,發揮高度之機動作為,達到速決、殲滅的效果。古寧頭戰役中,我戰車營能於逆襲與反擊的戰鬥過程中,充分發揮了機動作戰的精神迅速捕捉敵軍主力而予以殲滅,便是最佳之印證。



二、臨戰不危,指揮若定



古寧頭戰役,我戰車部隊能於隴口灘頭首戰中痛殲犯敵左翼隊主力(244團),奠定戰役勝利基礎,主要是在於戰車排長楊展的臨戰不危,指揮若定。十月二十五日凌晨零時三十分,正當楊排長率全排留駐於隴口灘岸附近等待用餐之際,先是發現我岸昏暗上空,在極短時間內便有人射出三發紅色信號彈,以及繼之而來的共軍砲擊,此一連串不尋常之徵候,早已令楊排長心生警覺並研判極可能為共軍來犯的前兆;果不其然,過不了不久,全排官兵便聽到近灘水際傳來嘩啦啦地涉水聲,此際,楊排長非但未感畏懼,反之乃當機立斷,即刻以車裝無線電呼叫全排,以排橫隊之戰鬥姿態面向海灘,並下達了射擊口令,戰車排即在此一片昏暗夜色中,以熾盛的火力予敵迎頭痛擊,為金門殲滅戰打出了勝利的契機;本次戰鬥,我軍能以一個戰車排重創犯敵主力於灘頭,戰3連第1排楊展排長之臨戰不危與指揮若定功不可沒。



三、裝甲部隊為反登陸作戰之最佳利器



從古寧頭戰役的經驗教訓中不難發現,當時共軍的進犯金門,若無戰車營的配合反擊,我守軍與敵之作戰不知將會困難多少倍,其結果如何,更是難以預測。再者,我(陸軍)反登陸作戰指導係以「獨立守備、分區擊滅、連續反擊、灘岸決勝」為基本概念,其中又以「灘岸決戰(勝)」為反登陸作戰成敗關鍵;基於此一理念,我陸上作戰決勝兵種──裝甲部隊,在未來面臨敵之三棲進犯,特重「機動」與「速決」的攻勢作為下,其所具備之高度機動力、強大火力、裝甲防護力、靈活通信與彈性編組等特性,及能全天候的遂行機動作戰,將是反登陸作戰之最佳利器。



四、裝甲部隊之再整補宜於戰鬥中進行



反登陸作戰中,在面臨敵可能所採取之多方面正規與非正規併用之突擊登陸情況下,對裝甲部隊而言,在實施連續不斷反擊過程中,戰力的持續保持,將是反擊是否持續進行之最大關鍵所在。從古寧頭戰役中經驗得知,我軍在反擊過程中,每當戰車部隊油彈用盡,離開戰場返回原駐地整補之際,第一線部隊在無戰車的協同攻擊情況下,單獨對敵之反擊(逆襲)多所頓挫,戰況不但立即陷入膠著,甚至發生方規復之陣地又為共軍反撲奪回的情形;然而,只要我戰車營整補完畢再加入戰鬥時,戰況又立即大為改觀,原本頑強之敵,一旦再見到我戰車部隊重現戰場之際,霎時如同驚弓之鳥,不但鬥志全消,並嚇得伏首就擒;由此可見,在反擊作戰的過程中,裝甲部隊之再整補,實不應離開戰場實施,反而應於戰鬥中進行為宜,尤以在面臨連續反擊,戰況危急之際,更應如此進行,以免對敵之打擊力有所頓減而影響殲敵良機。



五、落實戰、甲、砲車平日之裝備保修



就裝甲部隊而言,保持戰、甲砲車高度的妥善率,乃為作戰致勝之最佳保障。依據我相關史料的記載,在古寧頭戰役中大顯神威的我戰車營,稍早成軍時,全營所接受自美軍之M5A1戰車,大都為報廢之紅色裝備,該批戰車車況之差甚至如同「鐵殼子」(沒有車裝槍砲、通信裝備、機工具,甚至連一根導線均無)一般(註七),幾經整修、拼湊後勉強連拖帶拉運來金門;然而,這批原本不堪用的戰車卻在經過我戰車營戰車乘員及保修人員夜以繼日的維修、保養後,竟奇蹟式的全部修復,方能於日後的金門戰場上機動自如,並發揮無比之戰力而痛殲進犯共軍於島上,此一鮮明實例,實為我輩所應效法之處。



六、精實的部隊訓練,方能剋敵制勝



精實的部隊訓練,方能剋敵制勝,乃為千古不變之定律。古寧頭戰役中,戰車部隊之英勇表現,除了仰賴戰車本身擁有高度的妥善外,其次就是車上乘員的熟練戰技。參與戰役的戰1營為一重新整編而成的單位,雖然官兵素質極高,且大都有實戰經驗,然人員組成卻來至四面八方,再加之於所接收前所未有之美式M5A1戰車,其諸元性能我軍不但生疏,且裝備亦為破舊,嚴重影響部隊之訓練;繼之,該營成軍之初在臺中后里整訓時,又受限於油彈的不足而導致部隊訓練的落空,所幸戰1營在調防金門後,在充分的油彈供應下,全營官兵方能專注於裝甲兵固有的「射擊」、「駕駛」、「保修」、「通信」四大戰技之訓練,同時與友軍不斷實施步、戰、砲協同作戰之演訓,我戰車營及友軍部隊就是在此嚴厲訓練下,鍛鍊造就出熟練的戰技,方能於是役中合作無間、協同作戰,共同殲滅犯敵而獲致最後的勝利。







結 論







我裝甲兵自建軍以來,於所經歷之130餘次大小戰役中,共打了四場最為輝煌的戰役(註八),其一為首戰於剿共時期的「延安戰役」,直搗共軍老巢,規復遭共軍盤據已久的陝北失地;其二為抗戰時期的「崑崙關戰役」,首挫不可一世之日軍銳氣,振奮國軍士氣,為我桂南會戰開創有利態勢;其三為緬北異域,協力盟軍抗日,於「瓦魯班戰役」追殲日軍而揚威國際;其四為於我大陸淪陷,國家面臨生死存亡關鍵之「古寧頭戰役」,重創狂妄自大、驕縱輕敵之共軍,重振我民心士氣而穩定局勢,確保了我國祚之延續。對於我裝甲兵前輩所立下之上述輝煌功績,吾輩在同感榮耀之餘,更應一本承先啟後之心,傳承我裝甲兵之光榮傳統,期於日後臺澎防衛作戰中徹底殲滅犯敵,再創我裝甲兵之光榮戰史。



台長: 無敵電槍鋼鐵人
人氣(9,36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 個人分類: 金門地區 |
此分類下一篇:金門新聞開車打情罵俏 男偕女軍官衝池塘
此分類上一篇: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軍戰史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