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專用相簿
「花道」又稱「華道」,「華」乃「蓮華」之簡稱。古人在佛前供奉人工製「蓮華」,稱「供華」,「花道」就是從「供華」演變而成。最初的插花只是將花隨意的插入花瓶,它真正作為一門藝術,是從佛教傳入日本以後開始的,由於佛教的故鄉印度有著供花的習俗,因此隨著佛教的廣泛流傳,供花一事也在日本普及,從純宗教儀式擴展到給死者的遺像供花,並將能同時體現過去(結果實)、現在(開花)、未來(蓓蕾)的蓮花作為供花的首選材料,面對花草生命力不可思議之活動的敬畏和恐懼,以及試圖仿效那種力量的日本人的傳統心理,則為這種插花儀式提供了內在的基礎。
插花技術大約始於奈良時代(公元八世紀)。但真正發展,應該是在平安時代(公元十二世紀)。平安貴族將唐朝流行的「斗草」技藝和式化,改成「花合」和「草合」以插花技藝的高低,睹輸贏。並將宋代的「斗茶」技藝也改成日式「茶合」。「插花」剛開始時並無章法,只是將花草放入瓶中,叫「投入花」。隨著人們不斷研究,在南北朝時代(十四世紀),出現了「立花」,就是把開著花的枝條垂直插入花瓶內。
在室町時代,「立花」技藝在貴族的推崇下,向「花道」方向邁進了一大步。室町中期(一四四五年),富阿彌氏編出了第一部「立花」法式書「仙傳抄」。「立花」己不再是「供華」,而成了貴族前客廳里的一種擺飾。室町中期出現了一名花道大國手-專慶,他在頂法寺六角堂的池坊創立了「池坊流」立花流派。「池坊流」一直延續至今。到了江戶時代,天皇更讓插花高手出席「大立花御會」。在僧侶和町人中的插花高手,視出席該御會為無上的榮譽。
室町中期,大德寺一休和尚的弟子珠光,在草庵的小屋內設置茶室,並用「投入花」裝設茶室。珠光編寫了第一部「茶事法式」,而茶室內的插花便稱作「茶花」。桃山時代(十六世紀中葉),日本茶道始祖千利休使「茶花」得到普及。「立花」過於豪華,屬貴族的玩物,而「茶花」則較平民化。至於現在最為人道的「生花」,卻是在江戶時代(十七世紀),受儒家思想影響才產生的。「生花」講究「三才五行」,即以天、地、人,金、木、水、火、土來命名花形。「生花」還採用了矯枝技術,使花草樹枝更增添了曲線美。
「生花」廣受歡迎,連「立花」始祖的池坊流後人也不得不在生花上下功夫。明治末葉到大正時代,出現了「盛花」。「盛花」是在「生花」的基礎上,加進西洋多彩鮮艷的花草。「小原流」、「安達式」就是「盛花」的主要流派。「生花」流派眾多,有「遠州流」、「古流」、「未生流」、「草月流」等上千流派。
歷經數百年,普通的插花行為形成了一種「道」,「花道」像「劍道」「空手道」、「茶道」、「書道」、「香道」、「陶藝道」……一樣,學習技藝的同時,更注重品行人格的修養。
日本的插花藝術有許多流派,其中最著名的有池坊流、未生流、小源流、草月流等,儘管擁有不同的插花流派,但是主要的藝術準則,以及這些藝術準則所蘊含的人生觀、自然關和宇宙觀,卻基本上得到較一致的遵守。作為一門藝術,插花的魅力不僅在於它所具有的美學觀賞價值,而且還在於它所具有的豐富寓意和深刻哲理,這種寓意和哲理更顯示出日本民族的智慧。
日本的插花藝術雖然千姿百態,但象徵天、地、人的三條線則是它最基本的格局,插花的造型中,天線是主線,通常被稱為基線,是整組花束的基礎,必須相當牢固。人線是象徵人的枝幹,高度大約為主線的三分之二,並和主線向同一方向傾斜。地線象徵土地,是最短的一條線,長度約為人線的三分之二,在造型上,人們可根據自己的喜愛和需要增添各種綠葉草莖,但是天地人三才一致的原則不容變更,因為它是插花藝術的靈魂。插花,飄逸、凝重、自然、灑脫,是它美的象徵,也是美的哲學和人生的哲學,它所蘊含的內容尤其值得人們認真品味。
日本花道經歷了古典插花藝術,自然主義插花藝術和現代插花藝術三個階段。
起初,插花人並不講究花的華麗美,只求自然簡樸,日本茶道宗師千利休在茶室裏只插一輪向日葵或在花籠上畫上幾枝竹花。從8-12世紀,插花逐漸擺脫了佛教色彩,演變爲供人們欣賞的藝術。室町時代,湧現出以插花爲業的花道家,其中池坊專慶創立了“立花”插花術,並把它規範成一門獨立的藝術。專應的後代專榮在整理插花構成法的基礎上,提出了真、副、副清、真隱、見越、流枝、前置的“七種工具插花法”。再後來專好又進一步發展了插花技術,在七種工具的基礎上又推出了扣、胴作、大葉、後圍、木留、草留、會釋,由於插花技藝不斷的進步,使插出的鮮花比真花的姿態更富於變化,出於自然美又超出自然美。
15世紀,室町幕府的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崇尚簡樸、自然,喜歡在室內的壁龕上擺放插花藝術品,這時期花道形式已成爲日本各階層人民都能接受和欣賞的藝術。
16世紀後期又推出了一種新的插花法“投入花”,其形式是把花材以最自然的方法插在花瓶裏,使插花藝術更具自然美。由於投入花較立花省工、省時、省錢,很快在中、下層町民間普及起來,並很快從茶道中分離出來,自成一派。
到了江戶時代,形成了許多插花流派,且都追求天、地、人“三才”的和諧統一。江戶時代後期把以前的“立花”、“生花”、“投入花”等統稱爲花道。1717年,《花道全集》專著問世,使花道事業更爲昌盛。明治維新後,插花藝術更日臻完善。19世紀90年代又出現了一種新的形式--“盛花”,它更集中地呈現出自然美。
目前,花道從大方面可分兩大派:一是傳統的日本插花派,二是昭和時代興起的用鐵絲、玻璃、石頭等材料造型的現代插花派。花道藝術必須做到面、點、線呼應,主客枝相宜。好的插花就像一個藝術品,既能陶冶身心,又是美的享受。
在日本,花道不是單純的插花,它與道德修養聯繫在一起,被推崇爲日本婦女的必修課。日本有許多花道學校和培訓班,每年有幾百萬女性學習插花技術,插花愛好者更是多達日本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可見花道已是日本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花道為日本女子入學品德教育與生活技藝修養的"必修課"。二次大戰之後,花道進一步接受了現代美學的影晌,成為生活藝術的一部分。所以日本歌舞伎中會有花道的呈現是因為花道與生活融合。
· 花道的基本要素,即"花道三要素",包括色彩、形態、質感。如色彩由明度、色調、飽和度構成。赤橙黃綠藍紫六色,分別代表熱情、喜歡、愉快、溫和、敦厚、憂鬱。三個最基本的美感要素通過花材表現出來,即為花道藝術。
· 花道並不講究花材的數量和花的華麗。在古代和現代的一些茶室裏,只插上一枝白梅或一輪向日葵等簡單的花草就能營造一種幽雅、返樸歸真的氛圍。另外插花的優劣還取決於插花的形態和不同的花材所呈現出的不同的精神。如薔薇花象徵美麗與純潔,百合花代表聖潔與純真。梅花象徵高潔與堅毅,蘭花高雅,被譽為“花中君子”,牡丹雍容華貴,杜鵑花婀娜多姿,桃花嫵媚芬芳、荷花出污泥而不染,象徵高尚品德。而熱愛大自然的日本人最愛的還是櫻花,因為這是大和民族精神的象徵。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