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諮商訓練課時
講師要每個學員想想 跟身邊哪一個人有溝通上的問題
想談的人可輪流上台接受團體諮商
有三位愛媽談跟老公溝通的困難
一位愛媽談到孩子沒有自制力的問題
最後一位愛媽談到她下週二就要做電腦斷層
檢查身上的腫瘤到底是不是癌症
聽他的敘述 我感受到她的害怕和對孩子的不捨
也了解到真正她令難過也失望的是--
她的孩子並沒有做出不捨得媽媽生病的反應
課後很多愛媽給她安慰和建議
而我的想法是--
母親愛孩子的程度大多超過孩子愛母親
如果以分數計算
我想母親愛孩子如果有十分
而孩子回饋給母親的愛 我認為女孩可能只有七,八分 男孩恐怕只有五,六分
我寫過很多關愛孩子的文章 卻鮮少寫到對我父母的[愛]
我想這就是差別
[求不得]是人生大苦
父母對孩子是不斷期待回報 恐怕難免失望難過
例如,很多父母都可能說過:[我賺錢養你 你還不給我乖乖唸書 你還不乖乖聽話 你還不˙˙˙˙]
這些就都是期待孩子的回報
孩子有沒有壓力????
我現在只要自願付出的 就去享受當下 自己是有能力"付出和給予"的愉快情緒
學習--不。求。回。報
學習--每個回餽都是禮物
學習--沒有期待沒有失望 有的只是意外的禮物
還在婚姻中的姐妹 可不可以試試這個想法用在婚姻中?
文章定位:
人氣(295) | 回應(4)| 推薦 (
1)|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自覺 |
此分類下一篇:
我的限制此分類上一篇:
當頭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