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
我就 對我的父母親極為敬重
特別是我的母親
高中北上求學 總是搭5:50第一班火車到台北讀書.
母親每天清晨 五時就起床幫我準備便當.
母親自我懂事以來 便擔任 公務機關 人事主管一職
對事一板一眼
而 對人 乍看是一板一眼 實際卻不是這樣的.
小時候 我很有印象
爸媽帶著我們全家 曾經去過 有需要的家庭
從小爸媽就教導我們 對於困苦的他人 要仍予以敬重 這是基本對人該有的人道關懷
印象中 從我懂事以來 父母親就經常幫助別人 成了成長過程中的我 最難忘的事
有一次 我們到一戶人家 (陪我們前往的我猜是一位里長)
這戶人家 七個人住在一同 床上一位老母親(應該是一群孩子們的祖母)癱瘓在床上呻吟著
這戶人家的爸爸媽媽 養了四個孩子 其中還有一個還在襁褓中...
七個人住著一間 大約六坪不到的房子 這一間房子裡面 充滿了五味雜陳的氣味
這間房子卻 同時具備了一家人 各項需求的功能
我看到地上的泡麵碗 以及幾個仍在小學階段學習的孩子 污黑的小手
我見到這家庭的父親 極為瘦弱的攙扶照顧著床上的老母 這位從事黑手工作的父親 恭敬地與我們點頭
當看著他瘦弱的身子 以及他的一雙黑手時 我心裡 十分難過
因為那是我第一次 感受到 一個父親 對這個家庭的付出 以及某種無能為力的苦悶與艱辛
這家庭的母親 似乎有些失智吧 清純的容顏 卻對著我們微笑著
我著實不那麼了解 她的情況
只知當時 她抱著襁褓中的寶寶喝著湯 而另一隻手 卻又在幫另一個幼稚園年紀的孩子擦屁股
那樣的畫面 超級讓我難過到想逃.........
但看著爸媽 慈祥的鼓勵著這戶人家
頓時我把這些難過 吞嚥到肚子裡.....
回程中 爸媽告訴我們姊弟三人
趁有能力的時候 就幫助別人
這樣 可以提醒我們養成習慣節儉
如此一來就有能力在別人有需要的時候 伸手協助他們 走出難關
一直以來
我那傳統的爸媽 就有這樣的好習慣
認為 要把錢用在有需要的時候
爸媽總說 掙下來的錢
還有一些些 就可以拿來幫助一些有需要的人
以前的我
把父母說的這些話 當作耳邊風
也沒認真正在聽
把父母說的這些話 當作久久就會播放的錄音帶
從沒真正了解與想過這些話
因為我很明白 過些時候 錄音帶會重播
然而
結了婚後 卻偶然會想起憶起 這些播放過的錄音帶的聲音
特別在遇到人生挫折時 錄音帶的recall忽然響亮了起來
為什麼呢
如果沒有堅毅克服困難的勇氣 將來那來的能力去幫助人呢
如果沒能像母親一樣堅毅不拔 勤儉持家積蓄 那來多餘的資源去協助人呢
多年來
我還是看到 捨不得幫自己買件上衣 精算這長褲折扣是否可以購置的母親
每月卻不忘將節儉下來的費用 捐贈在慈濟上
我還是看到 省吃儉用捨不得吃大餐的父親
把每月積蓄的錢 存下來給予 仁愛團體
母親 不若在菜市場會與小販喊價的主婦們婆婆們
曾經有一次 陪母親去買某物時 我無心的問了有沒折扣時
就被她老人家給制止
母親說:「掙錢不容易,別計較那一點小錢,讓人家好過一點。」
我當然明白母親的用意,當下的我,心裡很自然就暖和了起來。
忽然想到 佐賀的超級阿嬤這個故事
佐賀曾經問過阿嬤:「為什麼我的老師們,都剛好在運動會這一天肚子痛呢?」
沒記錯的話,阿嬤是這麼跟佐賀說的:「如果當時老師們是沒有緣由的拿便當給你,你是否會覺得不好意思呢?」「老師是因為身子不舒服無法用餐時,拿便當給你,是否你拿得比較自在?」
這不正是「真正的貼心,是讓人家不要覺得困窘、為難的」。
以及「真正的關懷,是讓人覺得自然舒服的」。
真正的愛,不刻意不矯情不做作。
感謝我的父母。
我的父親雖然不跟我們說心底話,但是,他對我們的關懷,總是不留痕跡表現在他的行為上.
而我的母親,對我們的關懷,更不會表現在言語與行為上,但她總是身體力行的關懷別人,就這樣默默地讓我們明白一些道理.
感謝上天,讓我擁有疼愛我的好父母,以及他們對我的無盡的愛.
感謝這樣的典範,引導我前行.
更感謝我親愛父母的恩慈,使得我遇到挫折時,總是堅信人生一定有希望.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