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9-27 15:37:22| 人氣25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淺談:九份地區與台灣早期原住民對黃金用途的認識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7/12/12 10:12筆記

 


半平山與茶壺山滿山的芒花



半平山

草山望向鼻頭角海面,昔日山巔的飛彈營基地的鐵絲網柱與芒花

>>>>>>>>>>>>>>>>>>>>>>>>>>>>>

冬陽下滿山的芒花
金黃地擺盪
站在半平山的山稜線
恰好可以俯視金瓜石,牡丹與九份三大金礦區
 
除了視野所及的三大礦區之外
瑞芳鎮志引用唐羽先生總纂的(台灣礦業會志)裡說
 
<<台灣還有,台北的大屯火山區,
台北縣與宜蘭縣交界處的金面山與四堵山區;而砂金區是在,基隆河,
花蓮港台東平野,中央山脈等金砂區>>
 
但是百分之九十五都在這片遼闊的芒花林野.
 
心裡有一份疑惑,那就是早期的原住民對黃金的認識究竟為何?
 
幾乎,所有介紹九份金礦開發史的書籍著作,總是會引用三大文獻,
 
哪三大呢?
 
由於必須忠實呈現原來引用文章內容,不得不謄錄原文中如(番)等歧視字眼,
還請各位書友原諒.
 
一:
康熙22年1683年季麒光所寫的(台灣雜記)
<<金山在雞籠山三朝溪後,山主產金.有大如拳者,有長如尺者.
有圓扁如石子.番人拾金在手,則雷鳴於上,棄之則止.
小者亦間有取出,山下水中,砂金碎如屑,其水甚冷,番人從高望之,見有金,
捧沙疾行,稍遲,寒凍欲死矣>>
 
二:
康熙36年郁永和紀錄<<番境補遺>>
<<哆囉滿產金,淘沙出之,與雲南瓜子金相似,番人鑄成條,藏巨甕中,
客至,每開甕自炫,然不知所用.近歲駛有攜至雞籠,淡水易布者.>>
 
三::乾隆十一年(1746)滿人六十七著作的(番社采風圖考)
<<基隆毛紹翁等社,深澗沙中產金,其色高下不一.社番健壯者沒水淘取,
止一掬便起,不能瞬留,蓋其水極寒也.或云;久停則雷迅發,
出水即向火,始無恙.>>
 
 
於是通常會結論出兩大結論:
一:<<由於此寒凍及雷震之恐怖,加以番人雖採金亦不知之其用途.
其後隨著漢人移植的腳步東來,番人被迫退至深山,漸漸產金地,
基隆河產沙金之事逐漸被淡忘.>>(註一)
 
二::<<可證實哆囉滿產金,二,可看出平埔族並不知道金子的使用.....>>(註二)
 
 
您認為呢?
 
恐怕與我一樣吧?是不是怎麼讀怎麼不對勁
彷彿早期原住民
無膽;怕雷,無知:不知道黃金的用途.
 
乾隆元年黃叔璥的台海使槎錄附載<<海上事略>>
裡提到鄭成功部將與原住民的黃金遭遇,
<<雞籠山土著,種類繁多,秉質驍勇,概居山谷>>
<<偽鄭時,上淡水通事李滄愿取金自效,希受一職.偽監紀陳福偕行,
到澹水,率宣毅鎮兵並附近土著,未至卑南覓社,土番伏莽以待曰:
(吾儕以此為活,唐人來取,必決死戰)!福不敢進;回至半途,遇彼地土番泛舟別販,
福率兵攻之,獲金兩百餘,並繫其魁令引路刀鋸臨之,終不從.>>
 
在台灣還未被稱為台灣之前,雞籠山在(明史)裡曾經被視為台灣的總稱.(註三)
這裡透露了一些訊息;
海上事略作者認為當時的台灣原住民秉性質樸驍勇善戰.
在鄭成功時代,有一位漢人通事為了得到政府職位,帶領軍隊長官搶取黃金以求報效.
卑南覓原住民宣言說此黃金是他們存活的依賴,而陳福正規軍不敢與原住民決一死戰,
因此退去;半路搶劫了或許無武裝準備的卑南覓社的黃金銷售人所攜帶的黃金,
但是生命威脅下,那位領頭的卑南覓族人,終究不肯帶軍隊長官到產金之處.
 
卑南覓的原住民已將黃金當作交易品項,誓死保守黃金產地的秘密.
這是怕雷不知黃金用途的表現嗎?
 
<<海上事略>>也詳實紀錄說<<噶瑪蘭有金井,水極寒....既非兼金,且散碎難融,
冒死求利,番人每苦為之>>
不知用途,早期的原住民何需冒死求利呢?
 
小琉球漫誌作者朱仕玠引用諸羅雜記說
<<蛤子難內山溪港產金.港水千尋,冷於冰雪.生番沉水,信手撈之,亟起;
起則僵,口噤不能言,豫(草熱)火以待,向火良久,乃蘇.金如碎米粒,
雜沙泥中,淘之而起.或云
內山深處有金山,人莫知所在,番人世相囑,不令人知.>>
 
如果不知道黃金的可貴,何需世代嚴守秘密,不讓外人知道呢?
 
朱仕玠引用陳小崖外紀說
<<康熙壬戊間,鄭氏(按:鄭成功)遣偽官陳廷輝往淡水雞籠採金.老番云:
唐人必有大故,詰之,曰:初,日本居臺來取金,紅毛奪之;紅毛來取,鄭氏奪之;
今又來取,恐有改姓易主之事.明年癸亥.我師果入台灣>>
 
九份老人家曾經以台灣話向我說過:<<亂石逆天>>,這位當時的老原住民,
會不會是以此告誡或者是恐嚇鄭成功的官吏,千萬別亂石逆天,否則會招來橫禍,朝廷滅亡?
說來也怪,清朝光緒十九年(1893年)潮州人李家發現九份山金礦脈,
光緒二十一年清廷割讓台灣給日本,(同註一)
驚嘆老原住民的預測能力外,是否也代表著對黃金的無力保護與不捨呢?
 
這位老原住民應該是不捨的,看過日本人,西班牙荷蘭人與鄭成功等外來政權
為黃金而爭奪
巴達維亞城日記1641年12月裡面記載
<<在距淡水一日半路名高籠(cauwlangh)地方,有多人日日在河岸搜出
相當數量之露出金(airgoudt)及砂金,該村居民有此金屬多量而珍重收藏之.
又各人以打薄之金(如台灣東海岸人)懸繫頸部或插於頭髮,
不許西班牙人或中國人來至彼等村落附近.西班牙人曾發動戰爭及
採取其他方法試想進入,而終不能達到目的>>
 
將黃金用於裝飾藝術,看來不是<<不知所用了>>
 
不過,最勁爆的是將黃金拿來做武器用的箭鏃與槍舌,
番俗六考裡說<<紅頭嶼番社在南路之後,由沙馬磯放洋,東行四更而至,
嶼孤立海中,其海產金,番無鐵.以金為箭鏃,槍蛇>>>
 
夠利害吧,沒有鐵就以黃金來代替.
這我相信是有這可能的,
前述的小琉球漫誌在海東紀勝一文中
考證了一段歷史
朱先生認為台灣的原住民在宋朝淳熙年間
曾經攻打福建,掠取鐵製品.
他說<<諸羅縣志據馬貴與通考"紀琉球國""
(...宋淳熙年間,其國酋豪,嘗率數百輩猝至泉洲水澳,圍頭等村;
多所殺掠.喜鐵器,掠取門環及剜甲取鐵),今考諸番俗,多與臺類;
且東洋諸番,惟臺地不產鐵>>
 
那一次戰役中
不知道是使用何種金屬來作為箭鏃與槍身呢?
 
而巴達維亞城一書1644年12月日記裡記載:
<<基馬武裡之黃金雖不能多談,而該地土番每年再(特拉波安)
交易約計四十勒阿爾之金,及對於銀有相當之事,則有相當之事>>
<<(特拉安波)土番有對於金銀之知識,亦知試驗此物之試金石>>
<<上列村落(按:特拉波安),人口兩百人,
從未准許居民與西班人或中國人貿易.蓋因彼等畏懼西班牙人,
而中國人又畏懼彼等故也.基馬武里土番古來與彼等貿易,
其所換之金再變換雜貨交予中國人.>>(註四)(註五)
 
前述文獻中台灣產金區以及與九份有緊密關係的早期原住民,
似乎對黃金並不缺乏認識.
 
您是否也與我同款的迷惑,
當然,這還是必須等待學者的專業探討與釋疑了
 
黃金帶給早期原住民許多的戰爭與欺凌
那是說不盡的苦難
但是
如果還要揹上(無膽)與(無知)的聲名
那是否更不堪了呢?
 
 
九份半平山的美麗芒花再過幾天就轉白了
對於早期原住民的觀感
學者有沒有可能
給我們一個不同於以往的推論呢
 
 
 
>>>>>>>>>>>>>>>>>>>>>>>>>>>>>>>
lobo於九份樂伯二手書店2007 12 10
 
謝謝拾餘叟,寶兒與小李提供資料
>>>>>>>>>>>>>>>>>>>
 
.(註一)<<九份口述歷史與解說資料彙編   行政院文化建設會印行
          民國83年十月第十三頁
(註二)<<瑞芳鎮志開拓史第十頁>>瑞芳鎮公所印行
 
(註三)請參考九份樂伯二手書店前一篇
 
(註四)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印行第二冊第416頁
 
(註五)關於基馬武里與三貂社與特拉波安請參九份樂伯二手書店部落格前一篇


102號公路與基隆山

茶壺山


 

台長: 立立二手書店
人氣(25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