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是位廟祝﹐我從小就在廟內生活。我是一個天天燒香拜神﹑喝著符水長大的孩子。
這也許並不特別﹐因為每一家每一戶都有著不同的生活環境和方式﹐說出來將會是一部有趣的故事集﹐內容豐富多采。
可是最近我突然冒了一個想法﹐一個當時我覺得不得不行動﹑必得去完成的想法。
我們都有了心理準備﹐爸爸總是會累﹐哪一天﹐他將得卸下廟祝這身份。人老了﹐要依舊堅強事事無懼﹐其實不易。所以﹐我必須讓爸爸能夠擁著愛和往昔種種回憶﹐或者風光的過去﹐渡過比較容易脆弱﹑更需要信心與認同的晚年。
所以我把著攝影機﹐記錄。
跳乩。看風水。行醫。
爸當廟祝﹐在我心目中他是偉人﹐用自己特有的能力﹐換個方式去幫著有需要的人。留下那些畫面﹐給未來的寶寶們﹐看看爸的不一樣。你知道麼﹖一聲“師傅” ﹐終生“師傅”。這一聲和一生﹐就是爸爸。爸的信仰﹖不。爸﹐就是孩子們的信仰。
所以我執起筆﹐寫下。
支持。信任。無求回報的幫助。
六壬仙師廟從一間膠林裡的小板屋﹐成長至今天的獨立紅屋﹔信眾們有些是過客﹐有些仍然時常入廟上香。不管是以前的黃泥徑還是現在的柏油路﹐沒有信眾們的無條件付出﹐爸爸這廟祝的路又怎麼走得穩呢﹖
攝影機記錄屬于爸爸畫面﹐給我們自己。
筆尖寫下我內心的感激﹐給支持這廟的你們。
就在即將到來的七月﹐神廟一年一度的千秋寶誕﹐我希望我能勇敢的寫出一封感恩的信。用我的文字﹐說爸爸的感激。
所以想法有了﹐動力也有了﹐能否完成﹐且待我七月再告訴你﹐再告訴爸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