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懶人病犯。身體很忙,精神很懶。
開工不到一個月卻已經感到職業倦怠,那些職場上自私自利的你來我往,堆積如山的狗屁鳥事,讓我深深羨慕起現在不用上班的朋友們。但可能他們會覺得:「死孩子,妳應該要知足啊!路上沒飯吃沒工作的人那麼多,妳有工作還敢在這邊靠夭!!」哎這就好像結了婚的人總是想念自由自在的單身生活,沒結婚的人卻巴不得趕緊踏入婚姻墳墓(?)……城內城外兩樣人,總是兩種不同的心情。
這週五將會有很多新電影上映,有好幾部我都想看,我大概從沒那麼想看電影吧!因為心情沒有很好,也不喜歡這種生理期前突如其來的莫名煩悶,只想把自己暫時丟到一個,彷彿逃離現實生活般的夢境裡。想看電影很容易,但要找到能一起看電影的伴卻不簡單,有的朋友會考慮電影票很貴,有的朋友是擠不出時間來,有的朋友是距離不允許,有的朋友人高馬大不習慣電影院擁擠座位,有的朋友他很喜歡看電影但偏偏你開不了口邀他看……我想只有這個時候我會感受到單身的小失落。當然,我有一個人去看電影的時候,偶爾假日心情不是很好,一整天窩在電影院是最大的享受,連看三場電影一千塊有找,有時得到的滿足卻比我買一件可以穿很久的衣服還要多。
原以為看名人傳記是一件枯燥的事,但巴菲特跟歐巴馬的書卻讓我越看越欲罷不能。我想他們之所以能成為世界尖端的人物,除了IQ不低外,一定有勝於平常人的特質或思考模式,此外,他們明確地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並且不猶豫、不徬徨去執行。而我邁入三十歲,不太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在哪裡,偶爾懷疑自己在每個角色當中的定位,心的成份是由70% 的感性及30%的理性組成,所以常常遺忘我的理智被情緒牽著走,怪不得啊,我不是大人物,只是一個捧著偉人傳的市井小民而已。
我開始嘗試巴菲特的浴缸記憶,想像自己的記憶是一個浴缸,裡面充滿令我感興趣、喜歡的、正面的想法、經驗和人事物,當我不再需要這些資訊,便把浴缸裡的塞子拔掉,流光這些記憶,一旦有新的資訊出現,也會取代舊的版本。如果我完全不想想某件事實,甚至是人,那件事或人就會流走,就這樣消失。所以痛苦的記憶應該是最早被沖走的,相關的細節和想法也許會隨之流失,但重要的是,讓你痛苦的記憶不存在了,而有可為的新事物有空間駐進你的腦海裡。雖然惱人的思緒偶爾也會冒出來,但我想這個方法還是能幫助我們向前看,還有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被情緒牽著鼻子走。
懶洋洋的,討人厭的茫然若失的感覺又浮出來。坐久了,做久了,是該起身,去安排一些能夠讓自己開心的事,轉換一下心情,排排毒。
來休個小假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