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是以太陽曆為基礎,根據視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從黃經0°起,每15°為一節,每月一個“中氣”和一個“節氣”,全年分十二個“中氣”和十二個“節氣”,以後合稱為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的獨特創造,起源於黃河中下游,春秋時期已運用圭表測日影,定出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呂氏春秋·十二紀》中有二分、二至、四立、雨水、驚蟄、小暑、白露、霜降等節候名稱。到西漢《淮南子·天文訓》中始有二十四節氣全名。
二十四節氣按天文、氣候和農業生產的季節性賦予有特徵意義的名稱。即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個節氣。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叫做“四立”,表示四季開始的意思。反映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5個節氣。反映天氣現象的有: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個節氣。反映物候現象的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四個節氣。
二十四節氣以黃河流域的氣候為依據,以自然季節現象和農業生產活動相結合為內容。春分、秋分表示晝夜平分,氣候適中;夏至、冬至表示暑夏寒冬的到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開始;雨水錶示降雨季節的開始;驚蟄是冬眠蟄蟲開始復蘇,出土活動;清明表示天氣開始轉暖草木新綠,景象清新;穀雨是降雨開始增多,有利於穀物的生長;小滿表示草木開始繁茂,夏熟穀物子粒開始飽滿;芒種是一年中農事繁忙的時節,需要及時進行夏收、夏管、夏種;小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處暑表示炎熱季節的結束;白露表示氣溫下降快,溼度尚大,多露水;寒露表示地面輻射冷卻快,凝結的露水溫度低;霜降表示進入降水季節;小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
二十四節氣表和歌 (按西元月日計算) 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春季:
立春 2月3--5日交節 雨水2月18--20日交節 驚蟄 3月5--7日交節
春分 3月20--22日交節 清明4月4--6日交節 穀雨 4月19--21日交節
夏季:
立夏 5月5--7日交節 小滿 5月20--22日交節 芒種 6月5--7日交節
夏至 6月21--22日交節 小暑 7月6--8日交節 大暑 7月22--24日交節
秋季:
立秋 8月7--9日交節 處暑 8月22--24日交節 白露 9月7--9日交節
秋分 9月22--24日交節 寒露10月8--9日交節 霜降10月23--24日交節
冬季:
立冬 11月7--8日交節 小雪 11月22--23日交節 大雪 12月6--8日交節
冬至 12月21--23日交節 小寒1月5--7日交節 大寒 1月20--21日交節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
立春
2月3日~5日,太陽達黃經315度。“立”是開始的意思,
表示萬物復蘇的春天又開始了,天氣回暖,萬物更新,是農事活動開始的標誌。
這一天春季開始。
雨水
2月18日~20日,太陽移至黃經330度。表示氣候逐漸回暖,冰雪融化,
雨水逐漸增多,空氣溼度不斷增大,但冷空氣活動仍十分頻繁。
驚蟄
3月5日~7日,太陽移至黃經345度。春雷開始轟鳴,
驚醒了蟄伏在泥土裏冬眠的昆蟲和小動物,過冬的蟲卵快要孵化了,
這個節氣表示春意漸濃,氣溫升高,但乍寒乍暖,氣溫和風的變化都較大。
春分
3月21日~22日,太陽移至黃經6度,陽光直照赤道。
“分”是“半”的意思,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
叫春分,這一天晝夜相等,我國廣大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清明
4月5日~6日,太陽移至黃經15度。這個節氣表示氣溫已變暖,草木萌動,
自然界出現一片清秀明朗的景象。
穀雨
4月19日~21日,太陽移至黃經30度。
“雨生百谷”,這一天起雨量增多,對穀物生長有利。
立夏
5月5日~6日,這個節氣表示夏季開始,萬物生長,炎熱的天氣將要來臨,
農事活動也已進入夏季欣欣向榮的繁忙季節了。
小滿
5月20日~22日,“滿”,飽滿,麥類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漸飽滿,但未成熟。
芒種
6月5日~7日,此時太陽移至黃經75度。“芒”是指殼實尖端的細毛,
在北方是割麥種稻的時候,也是耕種最忙的時節,
需要及時進行夏收、夏管和夏種了。
夏至
6月20日~22日,此時太陽移至黃經90度,日光直射北回歸線,
出現“日北至,日長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長,黑夜最短,表示盛夏就要來臨,氣溫將繼續升高。
夏至前後,我國許多地方都進入了悶熱夏季,氣溫一般都在30℃以上,
最高氣溫常常突破37℃。
小暑
7月6日~8日,太陽達黃經105度,入暑,標誌著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炎熱季節。
大暑
7月22日~24日,此時太陽已達120度,正值中伏前後。
這一時期是我國廣大地區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
但也有“大暑不熱”、雨水偏多的反常年份。
立秋
8月7日~9日,此時太陽移至黃經135度。
這個節氣表示炎熱的夏季將過,天高氣爽的秋天開始,
草木開始結果,到了收穫季節。
處暑
8月22日~24日,“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於這一天結束,
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由於正值秋收之際,降水十分寶貴。
白露
9月7日~9日,此時太陽達黃經165度,由於太陽直射點明顯南移,
各地氣溫下降很快,天氣涼爽,晚上貼近地面的水氣在草木上結成白色露珠,
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
9月22日-24日,太陽移至黃經180度,日光直射點又回到赤道,
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這一天晝夜再次相等,從這一天后,北半球日短夜長。
寒露
10月8日~9日,太陽移至黃經195度。此時太陽直射點開始向南移動,北半球氣溫繼續下降,
天氣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為“寒露風”。這個節氣表示冬季的開始,
預示氣候的寒涼程度將逐漸加劇。
霜降
10月23日~24日,此時太陽達黃經210度。
黃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與“霜降”節令相吻合,
霜是地面的水汽遇到寒冷天氣凝結而成的,所以,
霜降並不是降霜,天氣寒冷造成,對生長中的農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
11月7日~8日,太陽移至黃經225度,這一天起冬天開始。
小雪
11月22日~23日,此時太陽達到黃經240度,北方冷空氣勢力增強,
氣味迅速下降,降水出現雪花,但此時為初雪階段,
雪量小,次數不多,黃河流域多在“小雪”節氣後降雪。
大雪
12月6日~8日,降雪天數和降雪量比小雪節氣增多,地面漸有積雪。
冬至
12月21日~23日,太陽移至黃經270度,此時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
北半球則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長至”,
成為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
冬至以後北半球白晝漸短,氣溫持續下降,並開始進入數九寒天。
小寒
1月5日~7日,這個節氣表示開始進入冬季最寒冷的季節,會有霜凍。
大寒
1月20日~21日,天氣冷到極點,到了天寒低凍的時期,
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
資料來源:維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