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特色 構成澎湖玄武岩的成分受鐵鎂元素比例略有不同而影響,可以分為的基性玄武岩(顏色較深),及矽質玄武岩(顏色較淺)。澎湖玄武岩流因二氧化矽含量低,黏緻性也較低,所以可漫流覆蓋廣大面積。
從實驗證明,低矽高鎂的「超基性岩」來自地底下數十公里高溫高壓的「上部地函」中,也證實了澎湖玄武岩的岩漿來自上部地函。而這些「超基性岩」的團塊是玄武岩岩漿在噴發過程中,在上升的路徑中所捕獲,因此也稱為「捕獲岩」。最常見到的地點有澎湖本島北寮奎壁山、青螺虎頭山和白沙島煙墩山等玄武岩體。 若按玄武岩組織分類又可分為多孔狀玄武岩,及緻密狀玄武岩。其他玄武岩質的岩石還有礦物顆粒較大的微輝長斑岩及火山角礫岩或集塊岩。 玄武岩主要礦物組成包括:輝石、斜長石、少量的橄欖石。
此外,節理也是玄武岩最具特色的景觀。節理形成的原因是熔岩因冷卻收縮後,岩體產生的五、六角形的岩柱破裂,這種破裂面稱為柱狀節理。
因為熔岩的冷卻收縮,體積縮小,開始由外面向內部收縮、冷卻或生成細小礦物結晶,產生收縮性的張力應力,發育於平行頂面或底部的一層層平面上,冷凝影嚮甚巨,受到溫度高低,常可見造成垂直於岩面的柱狀節理,表面呈多邊形的裂縫,以六邊形最常見。因為是表面先冷卻,所以多形成柱狀,與熔岩面垂直。
1740萬年前,台灣海峽由於中國南海地殼受到張裂作用而產生裂隙,炙熱的玄武岩熔岩便從其裂隙湧出地表,而這個地殼變動的故事一直延續到820萬年才劃下休止符。此後,澎湖歷經千百萬年的海蝕與風化作用,如今呈現在世人面前的便是澎湖多樣的玄武岩島嶼景
武岩 |
岩漿流出地表急速冷卻形成的,因此常造成平台狀地形,岩石本身質地細膩,無礦物斑點,顏色呈黑色或墨綠色,以澎湖群島分布最廣,有名的"柱狀玄武岩"就是此岩石。台灣本島重要的產地有桃園的角板山、恆春的尖山。
|
由於澎湖火山是屬於裂隙式噴發,這些來自地底的熔岩,經過地表的裂縫流出地表冷卻後,便會形成五角或六角形的柱狀節理,而澎湖玄武岩最引人入勝的景觀便是這些多樣化的柱狀節理景觀。
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位於台灣澎湖縣,包含錠鉤嶼、雞善嶼及小白沙嶼3個無人島,主要的保育對象為當地特殊的玄武岩地形景觀。
澎湖群島是台灣三大火山群之一,除了花嶼之外,各島大多由玄武岩組成。火山熔岩流在冷卻時體積收縮,形成玄武岩的柱狀節理,呈現六角柱或多角柱結構。隨後由於海蝕及其他地形作用的影響,形成許多高低起伏、變化多端的柱狀玄武岩。
保留區位於黑潮支流、南海季風流、及潮汐流交會處,鄰近海域蘊藏豐富的漁類資源。鳥類大多為冬季候鳥和過境鳥,常見鳥種包括黃足鷸、大葦鶯和家燕等。夏季候鳥以蒼燕鷗和白眉燕鷗較多,其次為小燕鷗和紅燕鷗[1]。
澎湖玄武岩柱狀節理的豐富外貌,取決於熔岩流出與冷卻時停留的位置,這些熔岩或停留在流出路徑之熔岩管中,或停留在流出後覆蓋的地表上,或停留在流出路徑的底部。當溫度降低後,岩體常以和等溫線呈垂直的方向斷裂成柱狀節理,這些直立、倒臥、傾斜、彎曲的柱狀節理便是澎湖最珍貴的資產。
一、玄武岩形成原因 玄武岩通常為海洋地殼岩漿從地表下噴出或從地表裂隙中溢出的火山熔岩流,凝結形成的火成岩。「岩漿」是岩石在高溫下呈現熔融的狀態,溫度可達到攝氏一千度以上,若噴發出來在地表流動的稱為「熔岩流」,凝固之後的稱為「火山熔岩」或「火山岩」。
玄武岩質熔岩流出後,在冷凝過程中若受力均勻時就容易形成五、六角形的柱狀節理。此節理的排列方式取決於熔岩流出時的位置,如熔岩路徑、路徑的出口、路徑出口前的火山頸或熔岩泛流到遠處。 玄武岩的外觀特徵為堅硬、灰黑,肉眼不易看見的細小礦物結晶體,有時肉眼看見小氣孔。主要成分是矽鋁酸鈉或矽鋁酸鈣,二氧化矽的含量不高,大約在45-52%之間,因此黏滯性不高,在火成岩分類中屬於基性火成岩,此外,由於岩漿位在地下稍深處,還含有較高的氧化鐵和氧化鎂,比重較安山岩大,是一種細粒緻密的黑色岩石。由於噴發時產生大量氣孔,中間空隙常被其他礦物充填,形成班狀;澎湖島著名的文石就是填充於孔隙中的次生礦物。有的玄武岩氣孔中還充填有銅、鈷與硫磺等礦物。
澎湖群島的玄武岩由於風化及侵蝕作用的影響,造成許多高低起伏的柱狀玄武岩柱。如果風化作用強盛,則會形成黃褐色的土壤,被雨水淋溶之後,洗出二氧化矽成為鋁土礦。
桶盤嶼有規則排列的石柱為聞名中外的玄武岩巨柱
澎湖白沙員貝嶼出名的玄武岩形狀類似百摺裙
文章定位:
人氣(2,071) | 回應(2)|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