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車子在水頭碼頭轉了個彎,我望向海面,幾道閃光在眼前閃動,指引輪船進出。我想起之前訪問阮股長時,他說在離島燈塔待了一長段時間,休假返台時,他在海上遠遠看見一座山,禁不住一直笑一直笑,真是忍不住的開心啊!
一月底返金前,我特別去圖書館借了許多燈塔叢書,其中幾本限定不能外借的叢書,我一一拍攝成影像帶回家鄉。在創作小園地帶領創作及製作手工書,生活忙碌異常,每次在百忙中抓住時間面對燈塔創作,我心總充滿歡喜,不禁開心微笑。完成之前承諾的創作課程及三十本手工書之後,為了全力以赴、百分百投入「燈塔文學創作」,我退了埔邊的租房,告別日日在我窗前來去的鳥兒與貓咪,在黃昏時把幾箱家當載去水頭友人處,準備搭機返台。
該怎麼架構、寫好一本燈塔文學創作呢?之前訪問阮股長時,他提供給我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包括天馬行空的寫法,可以在燈塔主題中融入歷史、人文、生態、百姓生活,集結大環境與小地方的多元特色,讓燈塔更具魅力,一路傳承閃光。這也是我的殷切盼望,每一次拜訪、請益、訪問燈塔主任、工程、股長時,發現他們身上都充滿光明、溫暖、希望的特質,彷彿太陽一直閃耀光芒。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訪談,我逐步架構我想望的書寫方向。翻閱著一本又一本的燈塔叢書,那顯示在海圖上的燈塔,正以其獨特的頻率、閃動方式,撩動我的心,牽動我的神經。見證歷史洪流的燈塔,閃著光告訴我海洋國家的過去,我需要了解岸形、島嶼、礁石、水深、航標、燈塔、無線電導航,我才能真正貼近島嶼人生。訪談中,我翻拍阮股長手中的一本「海關艦艇誌」,讀著燈塔補給船的「最後一段航程」,心裡波濤洶湧,兩岸歷史的狂潮,不斷推高燈塔的高度,一塊又一塊的時間巨石,壓著兩岸人心,看著一艘補給船艦無謂風雨,走完最後一段航程,兩岸從此隔著一片海洋,近得十分遙遠的對望。我捧著一本「海關艦艇誌」,心裡翻湧難以言說的感慨!歷史留給人的省思總是深沈如海,只有仰望燈塔,才不會迷航。每次從燈塔的閃光中回眸,我總有許多感觸,天地間有一種人,他們不怕艱難困苦,在沒有鋼筋水泥的時代,他們便用磚塊一塊一塊砌造燈塔,再用磚塊搭出磚拱,舖上一層一層的樓板,建造出非常迷人、讓人讚嘆、敬仰的燈塔,它的名字叫做「東椗島燈塔」,興建於一八七一年,是全國最早的一座燈塔。
黃昏,即將搭機返台的我,在水頭碼頭眺望大海,遙望家鄉燈塔的方向,我想起阮股長說他一家四代都是海關人,因此工作選擇從一而終。從海關退休的他,說起金門東椗、北椗燈塔,我們就「椗」與「碇」分享了一些心聲,他說那「椗」字也有歷史脈絡淵源。談起貫串一生的燈塔工作,阮股長說燈塔主任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在幾座實習燈塔中,他力薦一定要去彭佳嶼燈塔,因為唯有走過特別的燈塔、經歷特別的生活,新進人員的潛力才會充分發揮,開拓最好的觀念、視野與格局。已走過全國三十五座燈塔的阮股長,說起每座燈塔都帶有個人的觀照與情感,讓我聽得陶醉不已。我說,未來我也要走遍三十五座燈塔,努力延伸多元創作。他說,島嶼本身就是很好的自然教室,他曾在一座火山岩島的燈塔,順著自由意志發展出一段非常特別的燈塔歲月。我想,每個人與燈塔的連結點都不一樣,當我歡喜投入一本「燈塔文學創作」,我發現一座又一座的燈塔,把我的生命之舟推向更宏觀、遼闊的世界,讓我越來越慎重、感動、積極、熱情躍入一片海洋,我因此不斷嘗試、延伸新的寫法,想要超越自己,留下一片溫暖的光。
燈塔守的精神就像太陽,釋放溫暖的正面力量。在整理訪談錄音文字時,我發現書寫的歡愉,應該是我已進入「燈塔守」的生命情境中,因為有這體會,我勉勵自己要潛入更深、仰望更高,追著燈塔的光,寫出一本自己深深喜愛的燈塔文學作品。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