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hotox.pchome.com.tw/s10/ouyangpy_pc/2/124661879751)
當自己熟悉的環境在一夕之間披上雪白的衣裳,變成一片銀色世界,那感覺是十分驚奇的,友人捎來許多雪中即景照片,說:上海下雪是越來越難得了,這次是50年来最盛大的一次,友人迫不及待地四處去拍攝雪景,從高處往低處俯拍的鏡頭,那不見樹葉的枝枒尖端豎起一把把白劍,有葉瓣的則馱著一掌掌的雪花,相映成一排整齊的銀白行道樹奇觀,積雪的路面上,行人撐傘而行,飄飄灑落的雪花很快把人的足印拉成另一種景觀;另一張照片是積滿厚厚雪層的屋頂,一群不怕冷的鳥兒,矯健的身姿似在跳躍表演一場冰上舞蹈,友人停在路邊的汽車,車頂上覆蓋著一件厚厚的白雪棉被,凍了一夜的車,畫面上看起來卻是溫暖得令人發笑,更別提創意雪人造型有多令人發噱。
友人說,最初走在路上,裹著厚厚的羽绒衣,戴帽、戴手套、豎起衣領禦寒,起先並未注意到天上的雪花,後來才發現是雨夾雪,它飄在臉上特别冷,感覺很不一樣,不夠細心的還未能察覺,因為在上海已經很久没見到雪了,再看到雪,深感意外,眼睛不禁一亮,更專心去看更多細緻的雪花紛紛飄落下來,下雪的感覺還真好,但後來卻是整個大陸的雪災了
友人說:這大雪的記憶,遠在十七年前曾儲存過一遭,而今再看見它,不覺要回首,慨歎人生行路難,在歲月經歷中,難免有遺失或錯過,造成一些傷感,所以看著雪花飄飄落下,心裡想的特別多也特別複雜,回顧那些终究無法避免的已經發生過的遺憾,也只能提醒自己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珍惜現今擁有的一切,盡力做好自己想做的事,如此,雪的記憶或許不至太過冰涼……
我看著那些雪景照片,美麗的場景並未讓人感到大雪的壓力,但是從友人的心境描述,我漸漸體會到一股不安,特別是友人說起在路上看見一處工廠的廠棚因為大雪積壓突然倒塌,我不禁跟著驚呼,真是危險啊。還好後來新聞報出無人傷亡,但所有員工都罷工了,廠長為了員工安全,無奈只好讓所有人員休工。
一段上海大雪紛飛的日子,氣象台屢次發佈道路結冰警報,提醒路人防滑的警示牌在公共場所隨處可見。但我和詩友的上海行沒有看見這些,我們是在大雪紛飛之前,早先一步漫遊穿過上海,我們沒遇上雪災,我與詩友在雪花掩蓋大地前離開了上海,留下另一行腳印,烙印在心田。
當我們從虹橋機場出來,看見一排長長的候車人群,我以為勢必要等待許久才能上得了出租車,結果意外的人潮急速削減,原來排班的車陣竟多達六線,有時甚而多出兩輛車擠在邊角,可以將八組人同時載離機場。所以我很快就住進上海閩行區一個台灣人開的旅館,從房間窗戶望出去,可以看見一排垂柳在溝渠、水道邊飄搖,那優雅的感覺也存在於旅館裡的長通道,那裡有一盆又一盆盛開的蘭花羅列歡迎人,點綴出台灣味的風情,浴室裡的洗臉盆是青花白瓷盆,用紗簾隔開的起居間與臥房,用兩個踏階引導你走進不同的氣氛,一進房,服務生很快送來兩碗用中藥燉的雞湯,盛在蓋碗裡,用底盤托著,當你用精巧的小湯匙舀入口時,心裡頓時覺得暖烘烘的貼心。
當詩友開心的品嘗「台灣味風情」時,我則急著畫出一條行走路線,這已是我旅行的慣性模式,初到一個陌生之地的首件要事就是:買一張當地的地圖。
但這旅館似活在自己佈局的世界裡,我在櫃檯買不到上海的地圖,也問不到想去的路徑,正懊惱時發現窗外不遠處有一個超商的小招牌,我急著下樓去尋它,後來的旅程變數也從此展開了。
因為想去的地點不熟,從一間像小雜貨店的超商問得的方位錯得離譜,半日之內我竟然浦東、浦西來回穿梭多次,從不同的隧道進出,發現又回到原來的地方,但這些多繞的路並不是白走,正好有機會更清楚觀察這一座城市。
後來地圖看熟了,識得清楚的路線,旅程可以順序走下來,便發現上海進步與落後的縮影畫面同時併存,它融合東、西方,各展極限的發展模式,也讓人清楚看見極進步與殘敗的都市面容。
這一座城市供養各種人生,在不同區塊過自己的生活,他們彼此之間的牽線,時斷時續,探奇一天,我也一直經歷各種滋味,每一步履總有走進不同時空的特殊感受,夜晚回到下榻處,又是另一個迷濛的情境在等著我。
世界在快速變化,上海也貪婪的在成長,為了認識上海的變化和旺盛的生命力,
我像一個貪心的旅者,疲憊的臉龐遮不住探奇的狂熱,我依靠亢奮的情緒不斷往前行,包括非把剛住進去的陌生旅館,周圍的路線一一查出,找到最近的地鐵站,公車站,然後循線走一遭,當我連續轉乘三條路線,從地鐵鑽出,接駁搭上149號公車,終於回到旅館時,我終於心滿意足,彷彿達到既定目標一樣喜悅,這一晚也因此睡得特別香甜。
外灘羅列的異國風味建築,早已贏得美譽,但它仍不斷在建設,充滿激勵性的較勁意味,在浦西,你當然不必一一去檢視那些哥德、巴洛克、羅馬、古典主義、文藝復興、中西合璧式的建築,因為炫美的氣氛自然就把你的魂勾住,夜晚萬變的燈光花樣也讓人迷炫了眼,陸上行人紛紛瞪著高聳的電腦彩色影像廣告,雄偉的現代圖騰,陶醉在營造出來的上海夢裡。
上海街上的人潮,也是密密麻麻的,看見很多人在排隊,是在賣鮮肉月餅,我也趨前去排,手上拿著熱哄哄的餅,邊走邊吃,當味覺、嗅覺、感覺匯聚在一個旅程定點上時,正感到一種單純的滿足時,卻發現自己迷路了,因為迷途,所以我和詩友多走了一段觀光隧道。
走過橫臥在黃浦江底的一條觀光海底隧道,經過一系列LED屏幕、激光、鐳光管、光纖、電腦燈等各種高科技手段巧妙營造的動感畫面,這又是另一個上海夢的追逐戲碼,首先經過的是「時光隧道區」,然後在「漩渦區」迎接光波飛速倒退,跟隨探索器穿透岩石層,歷經「穿梭區」的驚奇。再進入江底的「岩漿噴射區」,欣賞那岩漿沸騰噴湧的場景,最後在流星飛逝的宇宙空間中暢遊,體會一個新的「時光區」………如果不是迷途,我們就不會在重複乘車經過浦東、浦西時,再選擇徒步從海底走上路面了,所以這一段路,變成了一個意外的收穫,我是那每年200萬人次造訪者其中之一,渺小的一個人影穿流過地底,然後躍出水面,禮讚一顆東方明珠。
一顆璀璨的東方明珠,偏向未來式的織夢,那霓虹與科幻的造型,讓我看傻了眼,我頭往上仰看,一直跟著明珠的光環走,我走得很慢,唯恐凍得僵硬的雙腳不慎絆倒,就這麼放慢腳步一直看著東方明珠,看著上海在夜空下變妝,那如夢的情景讓我回味許久,也是我上海行的高潮點,那不斷變化光澤的明珠企圖將上海推向國際舞台,在思索它昨日的輝煌是否已銜接上今日時,我得先走進歷史的長廊,回頭觀望它一路行來的風風雨雨,這也是上海獨具的魅力,世代起伏的波濤、人間的盛衰興亡,都滾滾流進一條黃浦江中時,上海人卻仰頭去注視、創造天上的光采。
離開浦東,我們乘坐的車子走進一條狹路,擁擠的人與車彼此貼近得都快產生擦撞時,司機突然用擴音器出聲警示周邊的人、車,我正暗自納悶,司機自動解釋說:上海禁鳴喇叭,為了安全只好變通在車內裝擴音器,必要時就「擴音──廣播」,這讓我們見識了上海的交通面和謀生者的變通之計,這個城市同時並存的諸多奇特現象,看多了也就見怪不怪了,當你走在一條梧桐夾道的優雅道路上,正讚賞旁精緻的建築,發出由衷的讚嘆時,一轉身,卻差點被巷弄中伸出的一枝曬衣竿絆倒,而曬在馬路上兩棵樹中間的隨風飄舞的衣服,一點也不羞澀的貼身向路人,至於從高樓上窗口伸出的一支支長竿,吊曬的萬國旗衣裳更是別有風情,就連眾人漫步其間的街頭,開放的階梯與窗口上,也曝曬著一雙雙的鞋子,棉被也隨興的舒展開來,這些都是上海的生活樣貌,充滿中國式的變通道理,在有太陽的日子,架在窗邊的衣服、被子,視覺上雖然不美觀,但卻有一種自在的生活動力,在寸土寸金的都市,市井小民的生存之道充分發揮,在門窗、柵欄、電纜線上都可架上一根長竿或綁上一條繩子,呈現花海的曬衣風情;而藏身在隔離欄杆內的美麗建築,則是另一種精緻、唯美的生活風情,在上海旅行的過癮之處,就是可以看盡人生百態,如果再擴伸思考或想像,就能更強烈的體會──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的冷暖滋味了。
在上海,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袒露、呈現自己的方式,說它是普羅生活哲學也無不可,因為那童話式的城堡正在你旁邊招展,紅磚洋房與公寓大樓彼此對望、庇鄰而居,再轉一個彎,洋房與大廈、新舊並陳,無所謂美麗與哀愁、對與錯,這就是現代上海的發展路徑,當你用跨世紀的角度來思考,很快就會理解文明的軌跡是一條循環的路線,套用片段的歷史與地理來解讀仍屬小格局的論見,不足為觀,得用更宏大的宇宙觀來看,一切才能了然於胸,有所獲得。
在上海租車,連車帶司機,一日工作八小時,才需MBR220,我和詩友知道這資訊時都發出驚嘖聲,心想早知道的話就可以有所選擇,因那迷途浪費的車資都
足夠來改請「專車兼導遊」了。
但旅程中的摸索自有它動人之處,因為趕搭渡船而錯過午餐,只能站在渡口邊吃一串一元的燒烤、醬漬物時,我心裡還是歡喜的,那些豆干、玉米、烤鳥蛋對又冷又餓的我們來說,已經是佳餚美味了,我東張西望的觀察眼前的景物,髒亂的渡口和老舊的渡船邊,一群小販擁擠的討生活,這畫面很難和幾分鐘後我們就會抵達的光鮮的對岸景觀連結一起,但這就是上海,處處充滿鮮明的對比,當我架起鏡頭,想捕捉精采畫面時,我看見一個阿伯騎來一輛腳踏車,他的車尾架接一個長條型的鐵筐,上面擺著黑色的木炭,車頭掛一個小筒子,裡面放著一串串紅色的肉串,他把腳踏車停穩,加入擺攤的行列,很快的木炭燃燒起來,熊熊的火燄散出溫暖的氣味,讓人好想靠近取暖,再買一串紅糟肉串來吃……這是上海市井、生活化的一面,在高樓林立的夾縫下呈現的另一種小市民風情,深深吸引我的注目。
走完南京東路步行區,我買了幾樣名產,每次排隊的人潮都拉得好長好長,老牌的餅舖,誘引冷天特別容易飢餓的人群,我發現自己沿途一直在找熱食、熱飲、以及衛生間,冷天裡身體機制旺盛的循環力,特別能夠印證旅程中個人渺小的存在,所以我寧願讓自己辛苦一點,每日搭公車、轉乘地鐵,選擇最平民化的低廉的餐飲,天天翻閱當地的報紙、這全是為了更貼近一點什麼,也更敏感去感應一些東西,連帶思考其他更重要的部份。
〈待續---為尊重報紙副刊首登權利,續集下週刊出〉
文章定位:
人氣(127)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