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與西廠
-----------------
-----------------
近日在網上看了一個站台,台長很用功的為歷史翻案,想到我已前也有這樣的一篇文章,決定把他貼上來看看。
──────────────────────────────────
明英宗在歷史上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土木堡之變,依國中歷史課本所載,英宗因寵信太監王振,受其慫恿而御駕親征,在土木堡被圍,為「也先」所俘。在歷史上被蠻族擄走的「天朝」皇帝,除了北宋的徽、欽二宗外,大概也只有明英宗這個傢伙。而且,北宋在軍事上明顯弱於他的對手金王國,但明帝國相對於「也先」的部落,在軍事上是占優勢的一方,因此,明英宗竟然會被異族擄獲,深具擺烏龍的色彩,所以明英宗可以在我們的中學課本上占有一席之地,也就不足為怪了。
而這樣的一個皇帝,在死後被居然被諡為「英」宗,就頗讓人不解了,所謂「英」宗,顧名思義,就是指這個皇帝生前很英明的意思。「英」這個諡號好像沒有隱含不好的意思,不像諡「惠」表面上是說很有恩惠予人,但多指白痴或是智障皇帝;或是諡「襄」表面上是說很威風壯盛,但多指窮兵牘武但一事無成的皇帝。一個因為寵信太監而被外族所擄的皇帝,居然被認為很英明而諡為「英宗」,好像是一個諷刺和笑話,究竟歷史的真實是什麼呢?
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想,英宗被也先俘擄多年,竟然不死而能生還,表示他個性上頗能委屈求全。而英宗生返故國後,皇帝已經是由他的弟弟來做了,自己變成了太上皇。皇太子雖然是英宗的兒子,但現任皇帝的黨羽隨時都設計要陷害他,以便讓皇帝之子可以繼位,事實上,皇太子後來的確也被拉下了東宮的位置。所有的情況是如此不利,但英宗仍安全的活了下來,不但如此,支持他的臣子們趁英宗的弟弟駕崩時,發動歷史上著名的「奪門之變」,使英宗復位,並摘去了他弟弟皇帝的頭銜。綜上,我們可以想見的是,在經歷如斯風霜的洗鍊後,英宗的頭腦、閱歷、手段、眼界、胸襟必然遠超一般從小生長於大內的皇帝,在大漠中物質匱乏的痛苦,惡劣氣侯的考驗,寄人籬下的忍辱負重,乃至於做太上皇時期明哲保身的智慧,凡此種種,使我們可以合理的推論英宗已經從當初那個糊塗的小皇帝蛻變成為一個英明的帝王,而歷史上的事實上也相去不遠。所以英宗之所以為英宗,得來非虛。然而,在我們的歷史課本上讀不到這一段,因此,若問起中學生這段歷史,那明英宗就非得是那個在土木堡被俘的無能皇帝。(教改之後,能知道土木堡之變的中學生可能也不多了)
明英宗的兒子是明憲宗,也就是當初被叔父皇帝摘掉太子頭銜的小子,他愛上大他十九歲的保姆,也就是後來的萬貴妃。萬貴妃可說是中國歷史上後宮妒悍的第一名,她因為太老生不出兒子,就不準別人生,殺光了所有懷孕的後宮,直到有一天憲宗臨幸了一個宮女,有幸懷孕了,宮中之人祕密地保護這對母子,將之養於冷宮的地窖之中,直到小孩六歲還沒有見過太陽,到最後時機成熟時憲宗父子相見,宮女自盡。這唯一的兒子後來繼位成為明孝宗,孝宗因為童年時的經歷,御下十分仁慈,以仁孝治國,故諡為「孝」,名符其實。但也因為孝宗體質先天不良,後天失調,所以不是很健康,只有一個兒子,並且因自己童年之苦,對兒子過於溺愛,孝宗早逝,以致於出了一個中國歷史上出名的搗蛋皇帝,明武宗朱壽是也!朱壽大家就熟了,姓朱名德正,家住北京城的就是他啦!
以上的故事十分的精采,但歷史課本一句也沒有。明憲宗之所以在我們中學的歷史課本留名,是因為他設立了「西廠」。記得從前歷史老師說過,因太監亂政而衰亡的朝代有漢朝、唐朝、明朝、清末,明朝本來有個「東廠」已經夠壞了,後來居然變本加厲設立了「西廠」,為禍更大云云,當時我們聽了就信了,這個可惡的皇帝是誰呢?就是明憲宗,要背起來考試會考哦!。
但是看了以上的故事,明憲宗實在不像是一個壞人啊!他連老婆都搞不定了,怎麼還會去搞西廠呢?既然有東廠,想要更壞,就擴大東廠的編制,加強權力就好了,何必再弄一個西廠呢?歷史的真相究竟是什麼呢?
根據歷史上的記載,明憲宗比起他老爸英宗,在能力上是比較差的,也許可算是庸懦,但他的天性惇厚,並非昏君之流,基本上死後諡「憲」的皇帝,通常是指他蕭規曹隨,能守成而不能開創,凡事都照規矩來的意思。因此,說明憲宗居然會「變本加厲」創設西廠,實在和他死後之名不大相符。
事實上,當時的東廠和錦衣衛,經過數代皇帝的發展,已經是一個政治偵防能力很強,爪牙遍及朝野,囂張至極的特務機構,也是明英宗、明憲宗時代政治上的一顆毒瘤,是憲宗和大臣聯手用計將這個機構的特務頭子鏟除,然後憲宗再任用顧命大臣袁彬接任這個職位。袁彬何許人也?他是陪著英宗在大漠共度被俘十餘年歲月的忠臣,英宗待之如兄弟,並留給憲宗作為顧命大臣,袁彬當了特務頭子之後,只做該做的事情,不再用卑鄙的手段為皇帝搞一些沒有用的小道消息,他對憲宗說:「我改正了之前的錯誤作法,這樣是為你好,如果你不同意就把我換掉。」依憲宗敦厚的個性,再加上袁彬的地位和袁彬與英宗非比尋常的關係,憲宗當然不會換了袁彬。
但不安全感是所有獨裁者的心病,更何況憲宗曾經享受特務機構的便利與快感,所以最後他終於受不了啦!只好瞞著袁彬搞了個「西廠」,做他的祕密警察。這個西廠在大臣們的壓力之下,還曾經「關廠」一陣子。可見這個西廠,遠遠不及從前的東廠,絕對不是變本加厲,就「太監亂政」這個命題,明憲宗時代應該算是進步,而不是退步。憲宗留下的江山,在他兒子孝宗的治理下,更是明朝難得的治世。這兩任皇帝在位時,算是明朝最不亂政的時候了!(接下來的明武宗時代很亂,還牽涉到王陽明的一段,歷史課本就有寫了)可惜這些在歷史課本上一個字也找不著,明憲宗反而擔負了一個創建西廠的千古罵名。
也許,以上所說,對中學生而言太難了一些,要求中學的歷史教師教得這麼多,也是一種苛求。但是,所謂的教育改革,是不是應該破除「背歷史」的教法,而讓學生去學去找更多更生動的歷史真實呢?這應該才是歷史教育的菁華所在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