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1-08 18:57:56| 人氣62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音樂家系列(三十三) {比賽選曲注意事項}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比賽選曲有幾個注意事項
我將它整理出來

第一 選吃香的曲子
例如炫技耀眼的曲子 像特技表演一般 如李斯特的魔鬼園舞曲
或表達起伏較大的曲子 要像坐雲霄飛車 如以前流行的庫普蘭的貓捉老鼠
或是節奏緊湊的曲子 這樣可以振奮眼皮沉重的評審 如蕭邦的革命練習曲
忌慢版 有時評審已經昏昏欲睡 不能讓評審睡著


第二 要合評審老師的口味
如果挑到評審不喜歡或不了解的曲子
或是剛好跟評審老師的詮釋相左 如果評審沒有宏觀的角度作評斷
的確很吃虧


第三 如果能跟評審上過課也是一種保障
有時老師也需要謀生 也不管有時評審為了保障自己學生得獎名額等


至少 要了解評審要的是甚麼


第四 動作不可少
手足舞蹈般的演出有助於分數的增加
雖然說大師演奏時沒甚麼動作 但小朋友還不是大師
如以馬友友為例 不一定需要聽他拉 只看他的動作就已經讓人陶醉 如果剛好評審的音樂素養不是那麼俱足 這一點很重要



綜觀上述幾點 可以發現雖然我們談的是音樂比賽 但這些似乎都跟音樂無關


有人開始質疑頻審的素質
我說過 如果你認為每個醫生都精通醫術
那每個學音樂的便都精通音樂

另外 每個人的背景不同 內涵性格都不同
因此會造成詮釋上的不同 除非評審有相當深厚的涵養及宏觀的視野

還是有客觀標準 只是有太多主觀因素影響著比賽


如果說英雄所見略同
能跟英雄同頻共振的人 畢竟不多
因為英雄不多 但學音樂的人很多


我談談電影好了
導演侯孝賢還沒在國際上拿獎之前 很少人注意到他
更無法在金馬獎上獲獎
而縱使導演蔡明亮的電影在國際上頻頻拿獎
他依舊是金馬獎的常敗軍
讓他還以不參展抗議

當然 每個影展有他的性格 但的確 大師的作品很難在奧斯卡上拿獎
即使是大師 也容易在奧斯卡敗北

如果這樣想 在台灣的比賽遭挫敗 應該可以聊表安慰


我個人認為比賽的確需要挑顯眼的曲子
有時評審聽了一整天 的確會疲憊
但其實選曲最重要的一點 是性格
非顯眼更非年紀
每個同年齡的人 成熟度都不同
以蕭邦奏鳴曲來說 有許多考大學音樂系的學生會挑選只曲
如果以年紀來說 18歲來彈此曲跟15歲來彈 其實都不成熟
但高中生選此曲不太會有爭議 國中生選此曲就備受質疑
這樣跟音樂本身內涵無關的舉動 卻處處可見
其實這也是一種反動 越來越多新生代的音樂人留學歸國
慢慢的對以前以大曲子取勝的風潮 加以反制
所以這其中也有一些社會背景

唯有性格(或內涵)與樂曲契合 才能將音樂完整表達出來
性格內涵確實會因年齡改變增長
但還是有人年過半載 仍抓不住蕭邦奏鳴曲的神韻




台長: op33
人氣(62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