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1-10 13:51:54| 人氣95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獨立評論:中共綠壩敗後又一計 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獨立評論(414):中共綠壩敗後又一計

伍凡:各位觀眾好,現在是獨立評論時間。最近中共當局加緊監控和和管制中國網際網路。並且中共公安部長發表文章承認網際網路己嚴重威脅到中共政權的安危。今天我們來討論中國網際網路的狀況。

草庵:中國公安部長孟建柱的文章發表在12月1目出版的《求是》雜誌上。這份雜誌的雜誌前身是中共中央理論刊物《紅旗》雜誌。文章題目「著力強化五個能力建設全面提升維護穩定水準」 。孟建柱在文章中寫道:「網際網路與社會形勢變化對中國執政者帶來的管治壓力」;「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對敵鬥爭複雜的基本態勢。網際網路已成為反華勢力對我進行滲透破壞、放大破壞能量的重要手段,給公安機關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帶來了新挑戰」。

伍凡:從中共公安部長的文章可以看出,中共政權面臨網際網路的巨大壓力,內心極度恐慌。為此,在綠壩敗後又生一計,企圖來全面控制網際網路,以減少壓力。面對網際網路壓力,孟建柱提出在全國建設六張網,對社會進行監控。他提出要全面加強的六張網分別是:街面防控網、社區防控網、單位內部防控網、視頻監控網、區域警務協作網和虛擬社會防控網。要利用這六張網,「實現對動態社會的全方位、全天候、無縫隙、立體化覆蓋」。

草庵:在網際網路沒有出現的年代,中共面臨的是所謂「海外敵台」 的無線電波,中共當局採用的方法是用更強大的無線電波干擾訊號蓋住「海外敵台」 的波段,阻止民眾收聽。另一方面是佈置中共黨團員秘密蒐集收聽「海外敵台」 收聽者的資料,之後對收聽者以「反革命罪」 之罪名加以判刑坐牢。收聽「海外敵台」 的收聽者再傳播從電台中聽來消息的範圍是有限的,並且沒有形成輿論壓力,它與網際網路傳播消息的範圍及效果不能相比。

伍凡:是的,網際網路傳播資訊快速、資訊量大、範圍廣大,更重要的是網民可以表達意見,中國網路民意正在形成力量。中國主流媒體長年被中共中宣部所控制,導致了網際網路成為新聞輿論的主要平台。中國傳媒環境正發生重大變化。今年7月,一家網路監測室提出的網路評估結果,中國30%的突發性群體事件都是由網際網路傳出來的。12月21日,中共社科院發表2010年《社會藍皮書》。過去長期以來,統治是靠封鎖消息,中共當局可以比較容易地進行輿論導引。網際網路對這樣的格局產生了極大的毀滅性衝擊。

草庵:《德國之聲》報導,這份最新的藍皮書中還總結了中國五大網站所統計的200 9幾大熱點新聞。其中包括:四川鄧玉嬌案、重慶打黑及網癮的界定等事件。而2008 年的楊佳事件、四川甕安事件也是網路重新聞焦點。實際上,中國的網路輿論傾向已經能夠起到影響政府決策的作用,網上最近就《拆遷條例》進行了討論,網上罵聲一片,結果網上又傳出北大5名教授要求人大審查《拆遷條例》是否違法。中共國務院迅速作出了反應,公開表示,原有的《拆遷條例》將要被廢除。這些都是網路的力量。

伍凡:網路上的民意正在轉化為行動力。從早期的「中文網志年會」,到如今越來越多線上線下的行動。譬如,2009年7月由北風等人發起的「明信片」運動,可以讓福建的一名叫做郭寶鋒的博客在被抓捕兩周後獲釋。之後,8月份在北京的「公盟」被查封事件中,網友共同捐贈了170萬元人民幣幫助這個維權組織來支付政府強加的偷稅罰款。而很多律師,例如劉曉原,寧願冒著自己的事務所被取締的風險,也要把自己親身經歷的法律事件分析給公眾。

草庵:「中文網志年會」組織者之一毛向輝,在他撰文的「劇變的中國和巨變的中國博客空間」中說:非常有中國特色的「人肉搜索」(Human Flesh Search)就起源於此,2008年的一位林姓官員侮辱一位小女孩的事件被披露後,人們持續挖掘這個人的真正身份,最終導致了他被免職。



其他推薦:
《神韻》2010全球巡迴演出

VIDEO PEDIA(A lot of videos...)

【中國禁聞】批溫家寶「齊齊哈爾吧」網頁被關


顯示文章地圖
台長: 歐絲嘉
人氣(95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