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1-02 17:02:35| 人氣15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詩評)徐望雲顯示的方位之3(文/成明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徐望雲有前輩詩人鄭愁予的影子,這很好,繼承前人成果。我覺得徐望雲已經是一個自立的詩人,細細品味,鄭、徐在傾向性和藝術性方面都有明顯差異。鄭愁予是無目的的過客,徐望雲是有目的的歸人,不過,歸人的流浪卻可以造就憂鬱幽祕的那種古典美。試比較:

 (一)鄭愁予詩歌語言敘述性強,「那兒的山崖都愛凝望,披垂著長籐如髮/那兒的草地都善等待,鋪綴著野花如果盤」〈小小的島〉。他的作品如〈想望〉、〈歸航曲〉、〈貝殼〉、〈水手刀〉、〈四月贈禮〉……大多具有這種特點。

 徐望雲在接受鄭愁予影響的時候卻轉向了語言的描繪性,「讓窗外一隻鷺鷥悄悄滑落/在我底夢裡/會有一大片蘆花開著/搖著/而且美麗著……」〈書信致季紅〉。這種語言筆調也同樣保持在他絕大部分的作品裡。

 (二)鄭愁予借助意象的選擇逼近自然,「我的妻子是樹,我也是的;/而我的妻子是架很好的紡織機,/松鼠的梭,紡著縹緲的雲,/在高處,她愛紡的就是那些雲」〈卑亞南番社〉。「我」在詩中是顯露的抒情主體,境中有我。而徐望雲注重意象的自我運行以沈入自然,「雨后的天空/流著 虹/遠雲/幾粒松果沿著晚風/滾來/一程淡淡的黃昏」〈鄉居〉。「我」在詩中是隱藏的抒情主體,「我」已化入意象運行之中,是為無我之境。

 (三)鄭愁予是過客(不想歸途的),無意於山水,他那首著名的〈錯誤〉,因為這徹底的流浪意識而取得成功,成為他的代表作。成功的方法是以無意寫有情,詩意在無意和有情的臨界點上,分寸把握得當。但若有偏頗,失之完全無意,卻又淡化詩的魅力也是實在的。

 徐望雲是遊客(記著歸程的),陶情於山水,以有情寫有情,這是孟樊先生說他流浪不徹底的原由。其實,他的詩頗有價值之作,語言含蓄感情蘊藉、純美感人,只是不似鄭愁予力集於一首幾首而已。

 如果徐望雲從多情寫無意,還將別開生面。

 總之,徐望雲深受鄭愁予的影響而又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比鄭愁予有新的發展。他和鄭愁予共同標示方位,鄭愁予更多地標示給詩史,徐望雲更多標示給現實和未來。

 在青年詩人群體中,徐望雲顯示的方位是鮮明的。而且這不做主向的方位已經被時代推湧出來了,當然,時代的意圖時代自己也將做出證明。我知道,詩歌是苦惱的,詩歌在現代文學史上在探索內容的更新方面做出了血與火的努力。但幾十年一回首,詩已離開了詩自己而且很遠。

 在一個詩的王國,一個有過唐宋文學高峰的詩歌王國,詩竟然難以自覓自恃。起萌於五四運動和外來影響的新詩,一出現就以西洋形式與舊體詩面貌各異,它甚至以拒絕舊體詩而生存而發展,這在當時是必要的。但這一詩體確立之後,它的後繼者們都沒有冷靜地想到從反對者那裡看自己,向反對者謀取生存之力,向反對者謀取獨立的能力和反對反對者的能力,這是一個哲學問題。新詩的後繼者們沒有這樣去思考,或思考了做了表面文章而沒有成效。

 直至現在,新詩和傳統詩詞之間還是被切割得十分乾淨,中間存在深溝,難以滲透或逾越(傳統詩詞不是當代創作的舊體詩,當代舊體詩創作已經不能代表傳統詩詞,它一味模仿抄襲,喪失了詩質、喪失了復活的機遇)。新詩從語言到結構已經自立,這無可厚非,更不必唐宋。新詩與傳統詩詞斷裂的一個重要原因不是形式,是質,是曾經影響幾千年傳統文字又被傳統文學鞏固發展了的那種中國傳統文化心理,傳統文化素質沒有被新詩很好地繼承沒有對新詩構成牽引力,使新詩的發展常常失控,極端化地魯莽衝撞。大陸的先鋒詩潮就是這樣曾經風靡一時而脫開中國文學發展軌道的。現在,冷靜之後,是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搭橋架樑的時候了,徐望雲的方位就是在這時候突出了它的意義,或者說他在新詩與傳統詩詞斷裂帶做了初步的填充彌補,從他直接目見傳統詩詞影子沒有隔膜,不是憑分析而是憑感官。怎樣以新詩形式直接地整體地繼承美學風範(涵古典美)而不是某些技法?這是詩壇提供給我們的課題。在這個大題目下,我們做了些什麼?還需要做些什麼?

 總結徐望雲的經驗,我再次覺得應該在創作中強調感受的開掘、意味的深化、意境的重構、抒懷的拓展。這是以新詩形式整體切入傳統的有效方法(而不是部分切入傳統之技法),也正是詩人徐望雲造就古典詩美很努力很得意的地方。而且,他繼承傳統採取發展式繼承法,機械繼承不是繼承。

台長: 徐望雲
人氣(15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