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本來就是計畫著要開始走出農場到達林道的起始點,開始錄影攝像做歷史存檔的工作。出發之前當然要先訂立好作業整備及計畫,有空時還要到台東縣市參訪一下文化古蹟,讓這次的台東之行更加充實。
農場的入口處狹窄的林道旁,有間小小的茅草工寮,路旁雜亂無章的草木,將適度的修剪加上植栽美化,由永續就業工程招募來的的人員,分批逐段整治,以美化道路兩旁景觀。
下到「羅宅」,羅老先生為人樸實熱誠,熱切歡迎我們進入到他的果園,採集蒐證史前遺址與文化古物,老房子及古舊的豬圈遺跡,在在顯示這是先民遺留下來智慧的結晶,有保存的必要,小莫準備把它翻建成路旁「遊客服務中心」,提供飲料食物等,提高工作機會,以增加林道住戶人口的經濟產值。
要做好生態保育工作,首先須要解決的就是居住其間住民生活條件的改善,如果一切美綠化工程妥當以後,人民的生活仍然一如往昔一窮二白,那小莫的苦心也就白費了。因此要做好保育生態工作,還要顧及住民的生計改善,除非有政府公共資金挹注,諒非小莫一人可以獨力撐天。
羅宅附近有著許多先人使用器具的遺跡,普遍的陶壺手把、日常刀插用品,俯拾皆是,這文化遺產如果沒有好好規劃設計保存,再過個十年八年,將隨著風吹日曬雨淋,腐蝕成為與一般泥土無異,對文化古蹟遺產的維護不週,就非常可惜了,也會愧對先民篳路藍縷、胼手胝足、以啟山林的苦心了。
沿著林道持續而下,來到林道入口不遠處的過溪小橋附近,這裡是老鄰長的故居。鄰長過世後屋子已經空了下來,老屋在溪邊大樹下矗立著,牆上屋頂仍可以看出先民手繪雕工粗曠的痕跡,還把利嘉林道的告示牌給搭架涵蓋使用,先人對於這片大地任取予求可見一斑!
河床上有卑南族原住民「除喪祭」遺跡,以茅草捆札搭架成臨時房屋狀,經後來請教過林先生告稱:這是後代子孫蓋給今年剛過世的族人祖先遮風避雨之用。我以為是原住民朋友搭建臨時遮陽棚,叫賣農產品的臨時工寮呢!方才在內裏嘻笑取悅,真是褻瀆了亡靈,所謂不知者不罪,應不至於怪罪予我吧?
林道入口有軍人公墓及私人墓園,來往林道間旅者經過每每毛骨悚然,為此小莫計畫將於道路兩側,植栽高八尺之綠色蔓藤類植物遮掩,並在入口處蓋建入口意象圖騰牌坊,在一切工程尚未就緒前,由阿龍以攝影機照相機拍照錄影存證,做為日後比對參考之用。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