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小說,有人說是科幻驚悚小說,但是一開始看的時候還挺像是一般在談外遇問題的愛情小說。對於科技帶來的災害,和科學潛在的破壞能量我是感受很深的,以前我們對於X光或一些雷射光原理製造的機械都有過接觸,也玩過很小的「粒子」(水中的懸浮微粒),所以我一點都不覺得驚悚,初期就單純是被勾起了好奇心,想看看作者究竟準備怎樣引人入勝。
所以我繼續看下去囉....好久沒有這樣一頭栽進小說的世界囉!搜刮所有生活殘存的空閒,把零碎的片段時間湊起來,大概花了將近六小時的時間,我發覺,如果只是要敘述奈米粒子的那些微關行為,就算是說得再如何誇張,也需要擬人化來敘述,突然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你猜到了嗎?....就是要寫恐怖的事情,要讓人覺得驚悚害怕,其實還是要提到人。人的慾望、人的利慾薰心,人的貪得無厭,人的好大喜功和人的殘酷相逼....人的無所不用其極...........
那個像是談論外遇問題的另一條主軸到最後謎題揭曉,確實女主角真的「背離了原始真實的感情」,為了研發具有特殊行為和功能的奈米粒子,她費盡心思、拋家棄子、矇騙了丈夫,拉攏了同儕同事,這樣更讓人覺得問題嚴重了,這種「出軌」遠比因為無法掌握自己的性慾或私人情慾而去「外遇」的出軌更是嚴重,且暗中埋下了向外擴大災害的地雷。她研發的粒子本來是可能可以賺大錢的,但是差點連累了自己最小的小孩,也幾乎要逼自己曾經最愛的人犧牲性命,就因為她為了遂行自己內心那最堅定、神聖的信念,真以為自己如造物者那般偉大。
但或許畢竟是小說故事,所以結局總是要「可以被控制」的,如果結局是無端擴大的災害,顯然就與現在看似太平盛事的現實地球相去甚遠,所以作者還是保守地把結局給謹慎收尾。當然最好的下場也包括讓所有冒險研發而不顧自己性命的人真的死去,結局留下一堆令人值得繼續深思的欷噓。
那一類恐怖的奈米粒子真的就此消失?真實的世界是不是這麼好收拾下場呢?....有人喜歡想,我則認為,不必多想....因為答案必然是更複雜的多囉。
========
ps:附錄一篇文章
http://www.ttnn.com/cna/news.cfm/030826/99
奈米獵殺真實版精明塵土可偵測污染
以《侏儸紀公園》一書享譽全球的美國小說家麥克.克萊頓不久前推出新作《奈米獵殺》,內容描寫用奈米技術研製出的超微型機器人威脅人類的生存。儘管這一夢魘要成為事實為時尚早,但美國研究人員已研發出灰塵大小的矽晶,這種「精明塵土」可望用來偵測環境,以及用來發展供偵測環境污染、微生物甚至生化藥劑使用的超微機器人。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說,這些小微粒可以偵測出水中的油漬或其他污染物,他們希望有朝一日能開發出像沙子般大小的超微機器人,最終目標是研究出超微器具,能輕鬆通過窄小的環境,如靜脈或動脈,到達特定目標進行偵測,然後把訊息傳給外界。領導這個研究小組的加大教授塞勒說,這類精密器具可用來監測飲水或海水的純淨度、偵測空氣中是否有危險的生化藥劑,甚至可用來摧毀人體內部的腫瘤細胞。研究人員所設計出的扁平矽晶片,一面經過化學處
理有吸水性,呈紅色,另一面經處理有拒水性,為綠色,每一面都是鏡面,且經過蝕刻,當水或其他化學物質浸漬到蝕刻區,顏色會略為改變。然後這些晶片被震碎成人類毛髮直徑大小的微粒。這一個個小小的感應器有紅色鏡面的會吸附水,綠色表面的會吸附油漬。當它們聚集成塊就能明顯看出顏色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