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霞滿天-黃友棣紀念樂展 褚小英
懷著崇拜與虔敬的心情,來到國家音樂廳,欣賞紀念跨世紀作曲家、音樂教育家黃友棣教授的音樂會,全場座無虛席。主持導聆者是趙琴博士,她以令人熟悉柔和的語調,帶領大家進入黃教授的音樂世界。
上半場由三位聲樂家獨唱、合唱,下半場則由三個國內著名的合唱團分別演唱,並共同壓軸演出大合唱。所有歌曲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曲調:〈遺忘〉、〈黑霧〉、〈輕笑〉、〈中秋怨〉、〈問鶯燕〉……每一首歌都深深的打動人心。我在心底偷偷跟著唱,彷彿跟隨跳躍的音符鑽過了時光隧道,回到那個無憂無慮、充滿美麗夢想的年代。
黃教授的作品是時代的寫照,融合了音樂、文學、生活與教育,在天災與戰爭、顛沛與流離的苦難時代,以美麗的旋律、輕盈的節奏,撫慰了無數歷經苦難的心靈,有如生命中出現源頭活水,讓人體會人生原來是心甘情願的奉獻;天光雲影,聖潔光明。
黃教授認為,音樂是達成全人教育理想的最佳工具,他以音樂教化人心,奉行「大樂必易」﹙《禮記.樂書》﹚的音樂哲學。他說:「內容真摯,乃能成其大,外形簡樸,乃能成其易。」平易近人的音樂,才是最好的音樂;偉大的樂章,必定以最簡單的方式呈現出來,易聽易懂,人人喜愛。
樂曲歌聲進行中,趙琴穿插介紹黃教授的教育理念是:「音樂生活化」、「生活音樂化」和「藝術歌曲大眾化」。黃教授講求字韻自然、諧和貼近人心,以調式和聲,來表彰中國詩詞的美質。他所有的音樂作品,一律供人自由印行傳唱,不需曲目版稅。從他大學畢業時的論文《中小學藝術課程之改造》,更顯示出他是一位樂教先知。
我在心中跟著音樂家的節奏吟唱詩詞,訝異的發覺:許多年來,這麼多優美的文字與典雅的意境,竟然都停在記憶深處,字字句句緩緩的隨著旋律走出來。聽著台上大合唱〈當晚霞滿天〉,看著戴金泉教授的指揮「桃色的雲漸漸淡了」、「金色的光漸漸暗了」,如行雲流水,是那麼的優美自然,當歌聲到達「水鑽樣的星星」時,他彷彿彎下腰去捧起星星,將那星星送上天空,綻放光芒,令人感動!
我想起國二時參加合唱團,就是唱哀怨溫婉的〈問鶯燕〉和這首慷慨壯麗的〈當晚霞滿天〉。讀師專時,唱過氣勢磅礡的「思我故鄉」,盪氣迴腸的感覺此刻都回來了!音樂的陶冶帶來了成長的希望、美麗的憧憬。在秋高氣爽的季節裡,唱著〈杜鵑花〉,台上、台下融合在一起,濃濃的深情,淡淡的輕愁,感到溫柔敦厚的長者黃教授仍與大家同在,並未離去。
走過百年歲月,黃教授對音樂教育的貢獻、留給後生晚輩的風範,山高水長;像那美麗的杜鵑花,謝了又開,永遠在大家心中開放。又像那燦爛的晚霞,永遠映照我們智慧的心窗。(99、12、10,國語日報 少年文藝版)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