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包子!5毛一只!外面酥脆里面香!
这种馕是我的最爱,经济又实惠,1-2元一个,一顿我可以吃至少一个。
凉皮,最早源于陕西,我的外婆就会做,很好吃。
图中这个比大家想象中的厚一些,很筋道,块状的是面筋,小朋友都是很喜欢吃面筋的
黄颜色的那种是高旦面,很Q的有很多的小洞的是牛津面,
黑颜色的面我不知道怎么叫,但是粘粘的口感也很不错
上面这些都是分类及变种了,而且图中都没有表现出来
一顿只要三块钱,吃个小碗是两块五
汤的味道也都是大伙的最爱
一到冬天我天天都会买石榴或者鲜榨石榴汁,对心脏好,据说也会美容哈哈~
我家那边一般都是路边摊,挑好了石榴老板当你面给你鲜榨,用一种机械的榨汁机,酸酸甜甜的冰凉感觉,爽啊~~
![](https://photox.pchome.com.tw/s03/nine4u/10/124661747711)
大叔吃凉皮!气死我!
这个是克拉玛依的~得详细介绍一下哈哈!
白、光、滑、软、筋、香、辣、鲜,那就是凉皮子
口有同嗜,不分贫富老少男女。
指的是吃凉皮子,吃克拉玛依凉皮子。
人人爱吃凉皮子
在克拉玛依,不管什么季节,一声招呼:“走,吃凉皮子去。”往往是一呼百应。
随便进个凉皮子店看看,食者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都吃得不亦乐乎。
而离开克拉玛依的人,最想的就是那碗凉皮子。于是就托人带。于是,克拉玛依的凉皮子就坐上飞机去了北京、上海、成都……最高记录发生在克拉玛依最有名的“薛栋兰凉皮店”。去年夏天,局机关两位男士去北京出差,一次买走了80份薛家凉皮子,说是要带往克拉玛依驻北京办事处。
从外地回来,有两样东西可以叫克拉玛依人真正产生归家的感觉。一是远远看见抽油机了,一声欢呼:“哇,到家了。”而下了车,必定先去吃碗凉皮子,吃完了,心满意足地舔着艳红的嘴唇:“可真是到家了。”
在外地的克拉玛依人,十个里有九个爱对人家吹自己的凉皮子:“我们克拉玛依的凉皮子,嘿……”
吹得多了,克拉玛依凉皮子名气就大了。前几天,在《情满珠江》上演坏女人谭蓉的著名演员普超英来到克拉玛依,点名要吃又香又辣的克拉玛依凉皮子。
凉皮子为啥好吃
有人就问,凉皮子到处有,你克拉玛依的就哪么好吃?
克拉玛依凉皮子之妙一在其汤。
其他地方的凉皮子多为干拌,民族特色的凉皮子是勾芡加鸡蛋卤子,凉皮子加汤为克拉玛依所独创。
汤的制法极其讲究。一为调料水。八角、丁香、桂皮、草果等十几种香料洗净后,先在清水中浸泡一夜使之出味,然后小火慢炖一个多小时,就成了;二为浓汤。水中加西红柿加葱、加姜等调味品精心熬制而成,色作金红,香味浓郁,入口微酸。辣椒、醋、香菜、蒜等是基本调料,哪里的凉皮子都得加,但克拉玛依凉皮子因为多了这勺汤,那味道就格外得浓。正所谓“有味者使之出,无味者使之入”。
带汤吃凉皮子不但味道特别,还有很多额外的好处。边吃边喝,首先是少了干吃的那种油腻和干燥,十分舒坦。所以,别处都是女人吃凉子的多,在克拉玛依,男士也常常光顾凉皮店,其实他们爱的就是那口汤。特别是酒后,酸酸地来一碗,酒就醒了。冬天,汤换成热的。冻得哆哆嗦嗦的,顺路猫进路边哪个凉皮店,一碗凉皮子加上热汤,越辣越喝,越喝越烫,吃完了,汗也出来了。吃凉皮喝汤,其经验之谈是,只能吸溜吸溜地喝,不能大口猛灌。
二在其香辣。
辣椒油是凉皮调料中最关键的,克拉玛依凉皮店主在辣椒油的制作上是各显其能,下足了功夫。有的选用上好的沙湾螺丝辣子,加上芝麻,用油泼;有的专用四川的“朝天王”,取其皮薄籽多香味足……在油温和火候的掌握上更是各有招数。所以克拉玛依凉皮子辣味独特,不是使舌尖发麻、嗓子冒火的那种干辣,而是辣中带香,香中透辣,辣得醇厚,回味悠长。我去薛栋兰凉皮店吃凉皮,刚上二楼,中间还隔着好几个店面,那辣辣的香味已经扑面而来。
三在凉皮子本身的“冰清玉洁”。
在克拉玛依能排得上号的凉皮子店都有自己专门的加工房,卫生、用料有保障,一些店主就格外得自豪:“许多地方做凉皮子都不舍得用好面粉,我们的凉皮子全是用特一粉做的。”
所以克拉玛依凉皮子以“白、光、滑、软、筋、香、辣、鲜”而闻名。
甭吃,瞧一眼就咽口水。雪白透明的凉皮子,浸在金红的汤中,上面卧几方黄色的面筋,再撒上一撮碧绿的香菜,舀一勺艳红的辣子油,其色之美、其味之美真是无与伦比。
凉皮子从何而来
其实,克拉玛依凉皮子的历史不过二十多年。
听老克拉玛依人讲,一直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克拉玛依还是由回族凉皮子一统天下。这种凉皮的主要特点是,用勾了芡的鸡蛋卤子调味。
八十年代初的几年,克拉玛依曾有过一阵自制凉皮子热。那时,几乎每家都备有一个专门用来作凉皮子的铝制浅盆。以陕西、甘肃和四川人做得最好。
有想像力、爱琢磨的人总是能够“忽出新意”。他们在少数民族风味的鸡蛋卤子的基础上,开始试制自己的凉皮子汤。
那汤越做越香浓,越做越精彩,慢慢地形成了克拉玛依凉皮子的独特风味。
那做得最成功的就开始推着小车在沿街的荫凉处摆摊。一张桌子,几个小板凳,就是一个凉皮摊。这种流动凉皮摊一直开了十几年,到九十年代中期,凉皮摊才纷纷进了门面房。
如今,在克拉玛依持照经营的凉皮店有110多家,虽然都是小本经营,一碗凉皮子的价钱不过是二三块钱,但克拉玛依最有名的几家凉皮店,每天的营业额都在千元以上。
7月28日上午,记者走访了“薛栋兰凉皮店”、“赵家快餐”、“富强快餐”等几家克拉玛依的名牌凉皮店。
11点多,还不是吃饭高峰期,但在这几家吃凉皮的顾客已经排成了队。
薛栋兰老人已经卖了16年凉皮子。记者来到操作间,目睹了老人调凉皮子的绝活:案板上,装浓汤、调料水、蒜汁等调料的9个盆盆罐罐一字排开。老人掂一小勺儿,从各盆里舀汁儿,动作熟练快速,一气呵成,令人眼花缭乱。各种汁儿好象不是舀进凉皮碗里,而是直接从盆里、罐里抛出落入碗中,一股接一股。
不论什么东西,有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就是文化,不一定非要追寻得那么远,非得追寻到一种苍苍莽莽的古文化不可。从这个角度上说,凉皮子这种风味小吃被克拉玛依人吃出了文化,吃出了一种品位。
克拉玛依名优小吃榜
克拉玛依区
艾山江拌面馆、老回民饭庄、百岁鸡火锅店、一杆旗抓饭店、红太阳火锅城、宁雅煲仔饭庄、李桂兰清真餐厅薛家凉皮店、至味火锅店、金师傅特色馄饨店、吃吃看饭店、富丽宫大酒店、皇宫烧烤店、西部人家、林萍回民哨子面馆、阿罗面点王、韶山菜馆、银座餐厅、解决食府、赵家快餐店
独山子区
巴里坤传统美食、王友沙湾大盘鸡店、露凝香美食家、香满楼火锅城、玛热斯饭店、蓬莱香饺子阁、伍味美手工面、王记凉皮店
白碱滩区
三厂月亮城餐厅、黑巴郎烤肉店、艾尔库特快餐店、芙蓉回民饺子馆、皇朝饭店、杨氏卤肉店、小虎回民饭馆
![](https://photox.pchome.com.tw/s03/nine4u/10/124661747752)
新疆哈萨克族小吃纳仁是新疆牧区的一种佳肴,具有明显的牧区特色。这种佳肴也叫手抓肉或手抓肉面。
做法是:把羊宰杀后,去其五脏,把羊肉切成大块,一般按腿、肋骨、胸等部位分块,放在凉水锅里开始加热,煮沸后,撇去血沫。
一般两个小时即可煮熟,汤肉放盐、洋葱。肉取出后,用原汁肉汤煮面条或是面片,捞出盛盘,把面片放在盘底,块肉放在上面,肉用小刀切碎后同面拌在一起,并撒些辣子面、洋葱末等调味品,然后用手抓着吃,这就是手抓羊肉面。吃完手抓肉或手抓羊肉面,主人还要请客人喝碗原汁汤,以达到汤化原食”的目的。吃这种饭有许多讲究,特别是在牧区,反映了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和热情。
哈萨克族牧民在做这种饭之前,要举行一种“巴塔”仪式。就是把要杀的羊牵进毡房,或是在毡房门口,请客人过目和允许。客人要代表来客对主人表示感谢和祝福。这时主人才把羊拉去宰了。吃肉之前,主人和客人都要先洗手。进餐时,主人要把羊头放在主要客人的面前,以示尊敬。
客人在吃肉之前,先要用小刀削下羊头脸面的一块肉,送给主人,或是放在盘中;再割一只羊耳朵给 主人的孩子,或是座中的最幼者,意思是希望晚辈听长辈的活。然后把羊头还给主人。等这些礼节结束后,大家才开始吃肉。
柯尔克孜族的纳仁做法却有不同,他们是将羊肉切成很小的肉丁,然后同面拌在一起,再请客人食用。
新疆的羊杂碎汤,一般大饭店里是吃不到的,只有在夜市和小摊上才能吃到。因为不知道每天它有多大的消费量,所以饭店里不会提前熬出一大锅羊杂碎汤专门等待客人,毕竟它的加工有点复杂。
在石河子,推广最早的应该是“五·一夜市”里的马大姐羊杂碎汤了。1992年马大姐下岗在家,那时“五·一夜市”刚刚兴起,她寻思着为什么不把自己独创的羊杂碎汤拿出去卖呢?这样也可以解决生活问题。
连马大姐自己也没想到,一大锅羊杂碎汤一端出去,每天晚上都早早卖个精光。
羊杂碎汤的名声打出去了,街坊邻居来求教的也特别多,马大姐教会了许多人,夜市上又出现了更多的羊杂碎汤。那一锅羊肺、羊肝、羊肚子、羊肠子,再调上花椒、盐、味精等佐料,味道是越熬越香,颜色依旧清清爽爽,让人吃了总是忘不掉。
羊杂碎
羊杂碎
这就是之前提到过的沙湾那家有名的大盘鸡,新疆的大盘鸡如果一般饭量的三个人吃,小盘都吃不完。
文章定位:
人氣(53)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