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5-18 23:23:50| 人氣3,86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糖尿病有救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糖尿病有救了》

 

·       2011-03-28

·       新聞速報

·       【作者/尼爾.柏納德 出版/柿子文化】

    《新書簡介》

    每個糖尿病患(「看起來」健康的人也一樣)都想要大口吃美食,不必去管每餐只能吃幾碗飯、多少卡路里,就能甩掉疾病、丟掉針筒藥丸、瘦身變美麗!現在,就有一個這麼「恰恰好」的求生祕笈──全球知名健康專家、美國責任醫療醫師委員會創辦人尼爾.柏納德醫師與其所領導的專業研究團隊,給你的超有效糖尿病療癒指南──《糖尿病有救了》。只要投入書中的飲食計劃,你不只能控制糖尿病、阻斷後續的併發症,甚至連醫師都可能看不出你曾經得過糖尿病!

    《內容摘錄》

    所有醫生和營養師都有共識:如果你有糖尿病,你的身體不能有效地處理血糖,也就是說,你的血液裡糖分過高,血液裡糖分持續過高,隨著年齡增加,你有可能會有許多健康問題。

    飲食紅綠燈,就是沒有效?

    如果你有糖尿病,大概都拿過一些印著紅燈食物及綠燈食物的飲食指南。為了降低血糖,多數醫學專家很可能會開立一份極少糖分的飲食處方,他們也會要你限制澱粉類食品,例如麵包、馬鈴薯、米飯和麵條,因為澱粉在消化道裡會分解而釋放出糖分。這似乎很有道理,假如你身體不能處理糖分,你就要小心不要吃進過多糖分以及任何會變成糖分的東西。你的醫學團隊也會建議你每天攝取等量的澱粉,並將每日總澱粉量分為三餐均衡攝取,這樣長期來說攝取量才會平均。糖尿病飲食也大量減少卡路里來幫助你減重,並限制某些油脂來降低心臟病和其他併發症的風險。簡而言之,這些就是典型的「傳統」糖尿病飲食內容。

    這些作法都符合邏輯,對有些人來說幫助也很大。問題在於,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樣的飲食改變只有很少的效果,大部分人體重只有輕微下降,而且若單靠執行飲食改變,一般來說並不能控制住血糖。

    研究人員和臨床醫師早就感嘆這份計畫成效不彰。在1993年,《美國飲食協會期刊》中就出現這樣的一篇文章。它回顧探討之前所有的研究結果,最後結論為:由於糖尿病飲食法不容易執行,因此大部分人並未確實遵守其規定。我們針對最新美國飲食協會指南所做的研究,發現它在控制疾病方面的成效也是表現平平。其實這份飲食指南易於了解,而且就某程度來說,也符合邏輯,但即使很多人能得到不少支持,他們還是覺得沒有辦法在每天的生活中落實此計畫。

    於是,不久你的醫師很可能會認為糖尿病飲食並沒有太大幫助,於是便開給你各式各樣的藥劑。你可能需要一種、兩種,甚至三種口服藥劑,最終你的醫師可能會考慮加入胰島素注射,此外,因為很多糖尿病患也同時有高血壓和高膽固醇,醫生也會加藥來處理這些問題……

    碳水化合物並不會導致糖尿病!

    所以,問題是真的是出於碳水化合物上嗎?我們在仔細觀察糖尿病在全世界分布狀況後,發現了治療糖尿病的第一線曙光。大型的人口研究顯示,糖尿病在日本、大陸、泰國和其他亞洲國家,是很少見的疾病,在非洲一些地區,糖尿病也是一樣稀少。

    這些研究也顯示了另一項事實,在這些糖尿病少見的國家裡,人們並未遵循所謂的糖尿病飲食法,他們並未避免碳水化合物,而且每天都吃澱粉類食物,在亞洲和非洲,稻米和其他穀類以及根莖類蔬菜,都是每日的主食。事實上,研究人員發現:美國成人過度肥胖的占了總人口30%,而採取傳統日式飲食的日本人當中,過度肥胖者卻不到1%。他們心臟病和各種癌症很少見。日本人也比北美或歐洲人民長壽。

    事實上,許多日本人身上都有導致糖尿病發生的基因,但是只要他們謹遵以米飯為主的傳統飲食,這個疾病大部分時候都不會產生。導致糖尿病發生的基因就好像在乾燥土壤裡的種子,已經進入休眠的狀態。

    但是,一旦米飯不再流行,而西方飲食進駐下來,這些基因特徵便開始顯露──糖尿病例也跟著暴增。一項針對40歲以上日本成年男性的研究顯示:1980年代以前,糖尿病發病率為1%5%。到了1990年代,糖尿病發病率上升到11%12%。統計趨勢顯示這個數據還會再升高。根據這個現象,研究人員只能做出以下結論: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並不會導致這個疾病。事實上,罪魁禍首似乎潛藏在西方飲食裡。

    我們不能不面對一項事實:糖尿病的問題不是出在碳水化合物(糖分和澱粉),「而是身體如何處理這些碳水化合物」。如果可以成功修護身體吸收和使用碳水化合物的能力,那我們不但可以放心享用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而且糖尿病情應該會減輕,甚至不藥而癒。

    3大原則逆轉糖尿病

    我們的目標在創造一種特殊的飲食計畫,它必須比以前的飲食法帶來更戲劇化的功效。假如你有第二型糖尿病,你不能讓胰島素阻抗繼續惡化;相反的,你應該要採取制衡的手段;若你是第一型糖尿病患,你必須控制好血糖、將藥量減到最低並且盡可能保持健康。

    對第二型糖尿病來說,我們的目標在清除卡在細胞門鎖的口香糖(脂肪)。第二型糖尿病的根本原因在於肌肉細胞內囤積了少量的脂肪。這些脂肪藉由封鎖胰島素訊息的傳送而使胰島素失去效用;也就是說,脂肪阻礙了胰島素迎接葡萄糖進入細胞的過程。你必須慎重選擇能夠逆轉此過程的食物。

    全面改造菜單能防止我們被糖尿病的併發症纏身,這不管對第一型或第二型糖尿病患來說都很重要。這些飲食改變不但對健康影響深遠,而且效力無窮。你會和我們受試者一樣感受到:本計畫指南是多麼易於實踐。我們完全不限制食物分量、卡路里或碳水化合物。你的焦點要擺在「食物選擇」,因此「分量」會自然而然在控制之內,不會超出太多,但現在講這些還太早。

    首先,讓我們瞧瞧是哪些改變讓這份飲食如此有效。下面三大原則能幫助你逆轉糖尿病、清除卡在細胞門鎖的口香糖(脂肪),並給堵塞的心臟和血管帶來疏通的機會:

    1、把植物油用量減到最低(橄欖油再好,還是有跟豬油一樣的致肥力)

    【小撇步】

    遠離油炸食物像是洋芋片和薯條。

    在沙拉上面淋上脫脂沾醬、檸檬汁或義大利陳年葡萄醋。

    使用不沾鍋。

    炒菜不用傳統式的油炒法,改用水炒法,也就是用水或其他液體來炒菜。

    清蒸蔬菜。

    炒菜放油時,不要直接用罐子把油倒出來,請考慮改用油脂噴霧器來噴灑微量的油脂。

    喝咖啡加奶精時,改用非乳製品的脫脂奶精替代品。

    看清包裝上的標籤。選擇的產品要符合以下原則:在產品的每1分量裡,脂肪不超過23,或脂肪占產品熱量來源的百分比低於10%

    2、選用低升糖指數(低GI值)的食物(避免血糖快速上升)

    【大原則】

    豆類和同類食物都是低升糖指數。

    綠葉蔬菜也都可視為低升糖指數(雖然因為它們其實碳水化合物含量太少,所以一般並未正式估計其升糖指數)。

    幾乎所有水果都是低升糖指數。水果的確很甜,但是大部分的種類不會使你的血糖急遽上升,兩個例外是西瓜和鳳梨,這兩者的升糖指數比其他水果來得高。

    義大利麵是低升糖指數食物。這雖然有點令人意外,但證據確鑿。

    大麥、中東式小麥片和快煮米都是低升糖指數。

    德式裸麥麵包和黑麥麵包的升糖指數較低,但若是以小麥製成的麵包,例如貝果、白麵包,甚至全麥麵包的升糖指數都較高。

    番薯和甘藷的升糖指數和馬鈴薯比起來要低一些。

    早餐麥片中,燕麥粥和麥麩粥的升糖指數較低;大部分即食冷麥片的升糖指數則通常較高。

    3、排除動物性食品(減少脂肪、膽固醇)

    【替代食物】

    4大類食物

    乳製品的替代品:豆奶、米漿和杏仁奶等等飲料,最好是選擇脂肪和糖分最少的品牌。現在強化鈣質的果汁也出現在市面上。當然,這些所有的飲品和果汁並不是非喝不可,因為其實在斷奶後,我們生理上唯一需要的飲料是水。不是蘇打飲料,不是果汁,不是牛奶,只要純水就夠了。

    蛋的替代品:假如食譜要求12顆蛋,多加入幾湯匙水就有蛋的濕潤效果;烘培點心的時候,1滿匙的大豆粉或玉米粉加上2湯匙的水可以代替1顆蛋;試試用和蛋一樣大小的豆腐泥來代替一顆蛋。在做瑪芬蛋糕和餅乾時,可以用半根香蕉泥來代替1顆蛋,會有特殊的香蕉風味;要做烤素肉糕或素漢堡餡時,可以用下面的材料當黏著劑:番茄糊、馬鈴薯泥、沾水的麵包屑或燕麥片。

    集中攝取新的4大類食物群

    全穀類:全麥麵條、糙米、麥麩片、燕麥片、德式裸麥麵包或黑麥麵包、北非小米、保加爾小麥、小米、大麥等等。

    【建議攝取分量】:一天8份。1份等於1/2杯煮熟的穀類(燕麥粥或麵)、 28乾燥麥片或1片麵包。

    豆類:豆子(黑豆、花豆、大紅豆、鷹嘴豆、烤豆、大豆等)、豌豆、裂莢豌豆、扁豆、脫脂大豆產品(脫脂原味豆奶、脫脂素漢堡、組織植物蛋白、脫脂豆腐)等。

    【建議攝取分量】一天3份。一份等於1/2杯煮熟的豆子、113豆腐或227豆奶。

    蔬菜類:甘薯、綠花椰菜、白花椰菜、菠菜、羽衣甘藍、綠葉甘藍、南瓜、四季豆、白菜、朝鮮薊等。選擇低升糖指數的蔬菜。

    【建議攝取分量】一天4份以上。一份等於1杯生的蔬菜或1/2杯煮熟的蔬菜。

    水果類:蘋果、香蕉、葡萄、西洋梨、水蜜桃、柳橙、奇異果和莓類等。選擇低升糖指數的水果。

    【建議攝取分量】一天3份以上。一份等於1片生水果1/2杯切片的水果或1/2杯煮熟的水果或果汁。

    其他容許的食物

    脫脂沙拉醬汁和其他脫脂調味料。

    咖啡(若有需要奶精,請加脫脂非乳製品的種類)。

    酒精飲料,偶一為之。

    節制糖、堅果、種子類、黑巧克力(無牛奶成分)、脫脂大豆製品,例如豆腐、印尼豆豉(天貝)、大豆起司等等。

    有需要的話,記得每日綜合維他命:服用每日綜合維他命來攝取維生素B12和維生素D

    驚人的效果

    胰島素感受性增加了

    你現在已經知道,證據顯示,飲食改變確實可以快速增加或減少細胞內的脂肪量。當脂肪量愈來愈少,細胞對胰島素的感受性也愈來愈強,血糖也隨之下降。事實上,病情逆轉的速度還有可能太快,很可能反而導致你用藥量太高。

    所以,你還是要和醫生保持密切的聯繫,因為當細胞恢復胰島素感受性,你就會愈來愈像個恢復健康的人,但在搞不清楚狀況之下,你可能還持續服用多餘的藥劑。健康的飲食和藥劑有時雖然會將血糖降至健康值,但若降過頭了,就會發生低血糖症。醫師會降低你的藥劑,甚至視情況完全停藥。現在請勿自己隨便把藥扔掉,改善過程是漸進式的,醫師會引導你來面對改變。你也不必因為恢復健康而感到恐慌,你會很高興胰島素感受性正日漸增強。當醫師說要減藥甚至停藥時,就好像時光倒流,似乎不曾得過病一樣。

    變瘦了

    甩掉多餘的體重當然很棒,但更重要的是,胰島素感受性也因為體重降低而變強了。飲食改變原本就能增進胰島素感受性,但減重卻像是給細胞再加打了一劑強心針,讓我們對胰島素變得更加敏感。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此飲食法有這樣的效果?」如果都不注意食物分量、熱量和澱粉量,那體重為何能夠減輕呢?下面是三個主要原因。

    第一,由於這些食物脂肪含量極少。所以,你已經擺脫了食物中最主要的多餘熱量來源。

    第二,你吃進的蔬菜、水果、豆類和全穀類給飲食添加了一些有益健康的纖維。纖維可以讓你比較快就產生飽足感。平均來說,14纖維可以減少攝取10%的熱量。

    第三,這些食物使你飯後熱量燃燒率稍微增強。正常來說,因為身體必須耗費能量消化食物,進食後熱量燃燒率原本就會增強,而這套飲食法還會更進一步加快飯後熱量燃燒率,讓你的減重效果比別人更勝一籌。

    膽固醇降低了

    如果你一直有膽固醇過高的困擾,這項計畫比一般降膽固醇飲食法都來的有效的多。其實這完全也不令人驚訝。你的飲食並非低膽固醇,而是零膽固醇。此飲食法完全不含動物性脂肪,這點很重要,因為動物性脂肪會使身體加速製造膽固醇。

    你的動脈也開始鬆了一口氣。糖尿病最大的致命傷在動脈,因為此病會導致心臟、眼睛、腎臟和神經病變接踵而來,但現在你正攔截這個毀滅的過程,降膽固醇就是步驟之一。再次提醒,請不要扔掉藥物和取消醫師的約診,醫師會衡量你的心臟健康並追蹤你的進步狀況。

    逆轉糖尿病的症狀

    加州一組研究人員在21位第二型糖尿病患身上測試這套飲食加上運動的效果,所有受試者當時都已經出現痛苦的神經病變症狀。短短2週內,21位受試者中有17位的神經症狀完全消失,其餘4位則有顯著的改善。其他研究人員則發現,當糖尿病患改採健康飲食,有時眼睛發生的一些改變,像是外層滲出性視網膜病變,可以得到改善甚至完全康復,另外健康飲食還能夠減少尿蛋白的流失。

    糖尿病Out小祕訣

    祕訣1不用限制份量、卡路里或碳水化合物,焦點在食物選擇。

    祕訣2如果你是第一型糖尿病患者,避免乳製品是健康的關鍵。

    祕訣3讓寶寶喝母乳會比配方奶安全且健康。

    祕訣4在斷奶後,我們生理上唯一需要的飲料是水。

    祕訣5用豆奶或米漿代替牛奶。

    祕訣6避免高脂食物,太多脂肪會關閉幫我們燃燒脂肪的基因。

    祕訣7最好排除飲食中所有的膽固醇──食物中沒有好膽固醇。

    祕訣8燕麥、豆子和大麥含有能夠降低膽固醇的可溶性纖維。

    祕訣9大豆製品特別具有降膽固醇的效果,可搭配食用。

    祕訣10避免氫化油脂,這種油會提高壞膽固醇,降低好膽固醇。

    祕訣11戒菸,有助於提升好膽固醇。

    祕訣12排除動物性食品,就是遠離高脂肪、高膽固醇。

    祕訣13雞肉最好也不吃,即使把皮剝掉,仍有23%熱量來自脂肪。

    祕訣14魚油含有omega-3卻也富含飽和脂肪,我們不需要飽和脂肪。

    祕訣15小心蛋,1顆蛋黃有213毫克膽固醇,比225牛排還多。

    祕訣16假如食譜要求1~2顆蛋,多加幾湯匙水就有蛋的濕潤效果。

    祕訣17烘培點心時,1滿匙大豆粉或玉米粉+2湯匙水可代替1顆蛋。

    祕訣18試試用和蛋一樣大小的豆腐泥來代替1顆蛋。

    祕訣19做瑪芬蛋糕和餅乾時,可用1/2根香蕉泥來代替1顆蛋。

    祕訣20把植物油用量減到最低,植物油和豬油有一樣的致肥力。

    祕訣21小心油炸物,它們基本上就是一塊塊的吸脂海綿。

    祕訣22在沙拉上面淋上脫脂沾醬、檸檬汁或義大利陳年葡萄醋。

    祕訣23使用不沾鍋可以減少攝入身體的油脂量。

    祕訣24多多用水炒法──也就是用水或其他液體來炒菜。

    祕訣25選用油脂噴霧器來噴灑油脂,可減少用油量。

    祕訣26看清包裝標籤,選每一份量裡脂肪不超過2~3的產品。

    祕訣27市售包裝食物選脂肪占產品熱量百分比低於10%的產品。

    祕訣28蔬菜、水果、豆類和穀類裡有微量天然油脂,不須擔心。

    祕訣29堅果、種子、酪梨和一些大豆製品,油脂含量很高,少碰。

    祕訣30芥茉醬不含脂肪,所以可以拿來作抹醬。

    祕訣31碳水化合物非兇手,健康的複合碳水化合物能防糖尿病。

    祕訣32遠離白糖和精緻的單一碳水化合物。

    祕訣33用不會使血糖快速上升的食物──低升糖指數。

    祕訣34豆類和同類食物都是低升糖指數。

    祕訣35綠葉蔬菜和大部分水果也都可視為低升糖指數。

    祕訣36西瓜和鳳梨的升糖指數比其他水果高,避免吃太多。

    祕訣37麵條其實是低升糖指數食物。

    祕訣38過度加工食品的升糖指數較高,少碰為妙。

    祕訣39蔬菜的升糖指數幾乎都很低,馬鈴薯例外,不要吃太多。

    祕訣40選擇全新的健康食物:全穀類、豆類、蔬菜和水果。

    祕訣41選擇傳統燕麥粥,不要選即食、快煮式燕麥片。

    祕訣42攝取高纖食物,例如糙米,會讓你易飽不至於吃太多。

    祕訣43每天應該補充一顆綜合維他命。

    祕訣44勿找理由慢慢來,飲食改變愈突然,味蕾適應速度愈快。

    祕訣45挑出三週的時間,全心投入這份新菜單。

    祕訣46飢餓感會瓦解意志力,準備些不會讓你有罪惡感的點心。

    祕訣47身邊絕對不要有吸引你的壞食物,那只會造成誘惑。

    祕訣48葡萄柚會影響藥效,正在服用藥物得避免。

    祕訣49肉桂粉會增加降血糖的效果。

    祕訣50不要故意在某一餐斷食,否則你會想吃垃圾食物。

    祕訣51吃一頓健康的早餐,會讓你避免不健康食物的誘惑。

    祕訣52若你有第一型糖尿病,你一天應該至少測量3次血糖。

    祕訣53若你正使用胰島素治療第二型糖尿病,一天量3次血糖。

    祕訣54如果妳有妊娠性糖尿病,一天應該至少測量3次血糖。

    祕訣55有飲食、藥量、運動量或健康的改變,要更密集測血糖。

    祕訣56若有低血糖症症狀,立刻檢查血糖並告訴醫師。

    祕訣57隨身帶些葡萄糖錠、硬式糖果或果汁,在血糖過低時食用。

    祕訣586個月檢查1次糖化血色素。

    祕訣59飲食、藥量、健康有變化,3個月檢查1次。

    祕訣60前一次檢查數值過高,須每3個月檢查1次糖化血色素。

    祕訣61一年定期檢查一次你的血膽固醇。

    祕訣62腎臟易受糖尿病影響,11次尿液檢查衡量腎臟狀況。

    祕訣63每年檢查1次眼睛,糖尿病人或多或少都會出現視網膜病變。

    祕訣64保護眼睛的最佳方法是控制好血糖、血壓和膽固醇。

    祕訣65小心併發白內障,綠花椰菜、菠菜、羽衣甘藍等可多吃。

    祕訣66避免酒精的人得到白內障的機率比其他人少了10%

    祕訣67每年做1次足部檢查,小心注意神經病變。

    祕訣68若你併發神經病變,腳趾甲保持健康並注意不要過分修剪。

    祕訣69運動,運動可以降低血糖。

    祕訣70運動會降低血糖,所以運動時要特別注意血糖變動情形。

    祕訣71有氧運動有助降低血糖和三酸甘油酯。

    祕訣72抗阻力運動有助於增強胰島素感受性。

    祕訣73注意!運動能強化健康飲食療效卻無法抵銷壞食物的害處。

    祕訣74讓運動變有趣並持之以恆,才能真正達到運動的效果。

    祕訣75和醫師商討藥量、飲食和運動計畫,確保運動的安全。

    祕訣76可把30分鐘的運動拆成310分鐘,但勿連續2天沒運動。

    祕訣77最好將運動放進行事曆,像是跟自己有約,有夥伴更好。

    祕訣78即使你有時中斷運動,也不要太過責備自己。

    祕訣79睡眠時間要夠,睡眠品質不佳易讓你想吃垃圾食物。

    祕訣80要讓醫師放心你的飲食改變,當盡責的病人照顧好自己。

    祕訣81改善飲食就像戒菸需要家人、朋友的支持。

    祕訣82若家人拿你的飲食開玩笑,提醒他們健康對你真的很重要。

    祕訣83做好壓力管理,可以避免血糖升高。

    祕訣84健康放鬆身心,試試靜坐、瑜伽、伸展運動或呼吸運動。

    祕訣85認識你吃的藥物,才有辦法觀察健康狀況並和醫師溝通。

 

台長: 月牙兒
人氣(3,86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健康 |
此分類下一篇:40歲及65歲是健康的兩大關卡
此分類上一篇:最好別生氣 身體會留下痕跡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