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花博志工300小時〔附圖一〕
「只要轉個念頭,或改變想法,幸福就在你心中」,這是講義雜誌總編輯林獻章所感悟的幸福。一位知名作家說,幸福就是「愛對的人,做對的事,有所期盼,時常歡笑」。半年來,當花博的志工,腿站粗了,臉晒黑了,不為名聲,不為利得,但求提供服務,給人方便,也給自己快樂。又是風雨,又是寒流,還有大太陽,轉個念頭,自有幸福在心頭;做對的事,希望別人好,亦是幸福。
花博志工約15000人,每逢週六晚上十點半,就得點選下兩週的值勤,往往漏夜守著電腦搶班,大有人在。平常日釋出約2500班次,假日至2800班次,通宵達旦苦等還是塞機,搶得不得了。值第四、五班次可集點拿贈品,超過30班次者,可額外安排參觀夜間夢想館〔不佔遊客名額〕,這些激勵,可能增加一些排班誘因。我想,最主要的動源,是大多數志工改變了想法,希望協助別人又能使自己快樂起來的想法。於是,參與志工工作,就是成就這種想法的好途徑,讓幸福成真,又享受幸福。誠如林獻章對幸福的看法,「真正的幸福存於內心,不假外求」、「感恩你現在擁有的一切,幸福感就溢出來了」。
「知-道-啦-,謝啦」、「我們自己會看,謝謝」、「我們來過N次了,謝了」,如志工太雞婆,或秀過頭,碰到自主性高的花博通,有時會領教這般的回應。用熱切的目光,掃視熙來攘往的人潮,透過眼神的交會,服務的需求和供給,很容易相互感應,增加很多服務機會,不一定要主動先開口,這是資深志工的經驗談。並非一切順遂,凡事神情氣爽,尤其是,維持園區秩序,都得先把「很抱歉、對不起、謝謝」掛在嘴邊,唯恐讓花錢入園的遊客不爽快。在花博工作,不時想著,心中那一畝夢田,任憑種桃種李種春風,就是要感受不一樣的生活內涵。還未參悟,人生以服務為目的之真義,似乎有個感覺,我們在此學習如何做普通的好人。
「讀你千遍也不厭倦,讀你的感覺像三月,浪漫的季節,醉人的詩篇。讀你千篇也不厭倦,讀你的感覺像春天,喜悅的經典,美麗的句點。唔…」,四五年級的人熟悉這首梁弘志作詞譜曲、蔡琴主唱的「讀你」,用歌來閱讀思念的人,志工卻用親身感受來閱讀台北花博的風姿綽約,情境居然如此貼近。這段期間,隨著季節,讀過花博的秋天、冬天和春天,風情萬種。在花海區,從一期到最後的六期花種,依序讀過夏堇、千日紅、粉萼鼠尾草、聖誕紅、水仙、香堇菜、瑪格麗特及大理花,目不暇給。舞蝶館的定目劇,讀過百合戀、秘密花兒開了及優人神鼓,有淚水,有歡笑,也有震撼。爭艷館裡,讀過聖誕展、春節展、元宵展、日本花藝展及台灣花卉展,巧奪天工。有幸在花博貪婪的閱讀,也正如攝影工作者鐘永和講述的旅行攝影,是行動的、立體的閱讀,不同的時空,有心情、環境的變化,可久讀、長讀、百讀,至百讀不厭。
偶而看見,2010台北花博導覽圖參與商,由華南金控贊助;在園區值勤時,曾與多位華銀老同事不期而遇,好久不見;志工行列中,也有不少華銀的老面孔,志趣同現。退休後的絕大部份時間,成天做自己的主人,總是忘記自己曾經在華銀工作那麼多年;職場只不過是一個過程,過去了,也雲淡風輕了。重逢自是有緣,燃起舊情綿綿,借由花博這個介面,連結記憶到從前,得知過去熟識的退休同事近況。幾位退休經理人,有人回老家賣彩券,打發時間;有人種菜種芭樂,享田園樂;有人安做顧問,動動腦防老化;有人改行為旅遊業,結伴雲遊四方。畢竟,燦爛終歸平淡,繁雜化為簡單,當花博志工亦是如此,雖是一段插曲,能做自己想做又可以做的,福氣啦。
「花博有這樣的人潮,會賺錢嗎?」,那一天,陪同家人逛花博,唸大三的兒子這樣問道。好難得,有親子交流的機會,這個志工老爸,趁機發表意見。從門票收入計算,890萬總入園人數,僅得13億多,再外加一些營業權利金、廣告收益等直接經濟效益,相對投入上百億的花博總經費,簡直虧大了。別忘了,衍生的間接經濟效益了;那麼多遊客來了,飛機機位滿了,公車遊覽車加班了,飯店旅遊業樂了,捷運擠了,園區餐飲商品店發了,花農忙了,營建工程動工了,花藝創意家傷腦筋了,表演團體有舞台了,就業多了,稅收增加了,台北市形象知名度加分了,外資進駐投資提升了、、。如此看來,市政府粗估整體經濟效益超過188億,可信度還蠻高的,應該有錢賺了。
「民國100年,花博志工100班次」,不少志工相互期許,將此服勤記錄留作一生的紀念。而且,市政府頒給第ニ等級的「金花」服務証書,會是回到從前的時光機,也是打開記憶扉頁的鑰匙。領這份花博證書,是我退休後的第一次,比起從前職場的眾多專業証照,更是不可言喻。這次台北花博算是僥倖撿到的,將來,在台北,或在台灣,再辦此類大型國際性盛會的機會似乎不太大。張三珍藏古董,李四珍藏字畫,王五珍藏珠寶,趙六珍藏財富,各投所好,各取所需。我們不一樣,卻很幸運,珍藏了這半年來的花博親身經歷和難忘記憶。「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暫借唐代元稹的上半首「離思」,恰如在花博大開眼界,無限感懷,有著未來難以再續的珍貴。
100個志工班次,可以領到1.1萬元的誤餐交通費,這個不成比例的補貼,大概沒有人專程為此而當志工的。如果把花博志工視為仁人志士,未免太沈重了,其實,各為奉獻、服務、慈悲、名聲、學習、結緣、殺時間、記錄、運動、健康等形形色色的目的,來滿足自我的生活價值。在台北花博,單就學習如何當個像樣的志工,上了300小時的課,就已值得;感念之餘,決定將領到的補貼,全數捐獻慈善機構作為公益用途。此舉,想起「中國第一善人」陳光標對台灣低收入戶的高調行善,當時大家議論紛紛,褒貶互見。或許,他認為「為善不欲人知」是不可救藥的舊思維,已經老掉牙了。我倒認為,必要尊重受惠者的感受外,陳光標有說也有做,宣揚行善的感染力道,應該不是只為討名聲而已。
台北花博還沒開始營運,歷經幾番風風雨雨,如今像倒吃甘蔗,有個飄洒的身影落幕,看似風風光光。市政府已研擬後花博計劃,保留所有的展館,經過兩個月的整理後,將於7月初局部重新開放,曾經和花博結緣的市民,又有藕斷絲連的追憶了。屆時,一片片的花海已變成綠草和灌木叢,爭艷館搖身為大型商展及室內競賽活動的場所,舞蝶館可能外包文教用途,夢想、未來、生活三館仍將原班再現風華。在此奉獻服務的樂齡志工朋友們,想必也會重拾暫擱半年的志趣,延續適意的花博後生活規劃。5月初開始,我將返回學習軌道,週一上內湖社大攝影課,週二有行天宮社大退休理財課,週三留空檔當志工、騎單車或安排一日遊,週四上社教館歌唱班,週五有松山社大卡拉OK課,又選了幾門金融研訓院的財經投資課程; 還有,每週三次要按時照料我們的菜圃。
做志工,歡喜做甘願受,是不錯的生活選項;志趣合需求,可長又可久,倘不知所措,就走為上策。台北花博已曲終人散,感恩週後,人聲遠去,沒有何去何從的問題,也沒有悵然若失的感覺;這廂熄燈號,那廂琴未斷,服務付出沒有界線,也沒有局限,更沒有句號。當花博志工,圓了小小的志工夢,一雙腳站出來的夢,一步一腳印的夢,一個實在又簡單的夢;原來,幸福在這裡,也在心中,不在天邊。
附圖:這些照片,取自花博志工又是內湖社大攝影班長Shinme的部落格「生活妍影」,徵得同意轉載。裡頭有花博的花海、花藝、表演及園區風情的精彩畫面,曾經到此一遊,或是有過細細品味,都可當成花博後的回顧。Shinme退休後,潛心經營他的部落格,走到那裡,拍到那裡,以自然的心,留下往日情懷的妍影。優質的內容,想必過著幸福生活,值得瀏覽分享。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