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4-23 11:46:44| 人氣74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東京物語的父母心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是友人傳給我的文章。

有朝一日,你我將是故事中的年老父母;
兒女如我們期待的,飛向自己的天空,
只剩白髮夫妻老來伴,
也因孩子生命的平順而知足感恩,深覺不枉此生吧?
但由片中預見未來,
先規劃晚年生活的模式與本錢為上策!



片名:東京物語

導演:小津安二郎

演員:笠智眾、東山榮子、原節子

小津擅長處理倫理親情議題,幾部響譽國際的片子中,「東京物語」是代表作之一。
東京物語,影像一開始就有其象徵意義:一輛火車由僻遠鄉間駛向都市東京,然後鏡頭轉向鄉間的老夫婦,正在整理行李預備去東京看已成家立業的孩子們,夫婦為枕頭到底在誰的行李包裡起小爭論,反映著他們年老後的糊塗健忘。

而後,有一寡婦從窗口經過,攀談間,表達出對這對夫婦的欽羨,因為她是個很寂寞的老婦人。這小小一段落影像,在電影結尾時,將會有很嚴謹的對照。

老夫婦去東京先在大兒子處落腳,當晚,在東京的孩子們都來探望父母,除了大兒子外,還有嫁出的女兒,以及另一個因二次大戰丈夫殉難、如今已單身的媳婦。

大兒子是個醫生,跟妻子原本預期在老父母來時,好好利用週日帶他們出去玩的,未料病人急診,假日泡湯,反而變成老媽媽帶生氣的孫子出去周圍空地玩。老媽媽感慨的看著孫子說,孩子總算成家立業有自己的孩子了,我的年歲,應當看不到孫子成婚了吧?

兒子沒空,父母被送到女兒家,女兒比兒子更糟,非但沒空,還很吝嗇,兩老更是沒去處可玩。最後還是守寡的媳婦請假帶兩老逛遊東京,還請他們去簡陋的單身宿舍吃飯喝酒,深有情義。

媳婦不能一直請假,兩老還是沒得玩。兄妹商量把兩老送到熱海度假旅館,其實兩老是想跟兒女在一起,去到熱海,看的是陌生年輕人的喧鬧,加倍襯托兩老的寂寞,老人家沒有玩興,老母親還突然暈眩站不起來,只好提前回到女兒家。這可慘了,女兒連著工作講習,根本沒有預期要接待父母,父親尷尬之下謊稱有朋友接待,母親只好再去打攪既己守寡、其實並沒有接待義務的媳婦。

其實這時兩老心中都有數,他們是不被歡迎的客人。兩老坐在廊前等候朋友和媳婦下班,是寂寞而蒼涼的。但是他們很有默契的絕口不提心中的失望與沮喪。
父親和朋友相聚,酒醉後終於說出心情,他心知肚明,知道讓孩子去東京留自己孤單在鄉間,孩子在東京卻過的很打拼,是大都會下的小人物,並沒有活出他當年對孩子風風光光的期待,遠離家鄉、父母去東京,原來是如此的不值得。

為人父母又能怎樣?只能坦然接受自己孩子的平凡。鬱悶下跟朋友酒醉,而朋友呢,其實也無法如預期的招待一晚,最終竟然是酒醉的爸爸帶著酒醉的朋友回女兒家,女兒嫌厭極了,一肚子氣。

至於母親呢,在經過親生兒女都不能接待居住的波折後,再去守寡的媳婦簡陋住所暫住,更深深感受到這個媳婦的體貼遠勝過親生兒女,但卻深知她不能為了公婆一直孤單守寡一輩子,也勸她該圖謀自己的幸福,找好男人改嫁。因此邊勸她改嫁、邊暗自垂淚。

就這樣,去東京都會一場,老父親最終的結論是:至少,他們都有自己的生活,過的好好的,我們也可以心安了。

回鄉間後,老母親隨即病倒,不久即過世了。未料父母才離東京,孩子們立即接獲噩耗返鄉。喪事匆匆,東京的兒女們又回去東京。竟然還是守寡的媳婦守到最後。尚未出嫁的小女兒無法接受哥哥姐姐們的自私,這個寬厚的守寡嫂子勸她說:「原諒他們,他們已經有他們的家、有他們的生活,每個人都是最愛自己的家、自己的生活,竭力扶持保護的....等我日後再婚,我們也會跟他們一樣的。

最後的影像,就是這個難能可貴的守寡媳婦也離開了,火車駛遠。剩下孤單的老父親,隔鄰早已守寡的孤單老婦,又再度經過窗前,體會理解的跟老父親說:「是很孤單阿。」

東京物語充分反映出年老父母的失落感。父母終生勞苦,就是為了孩子日後的成就,但孩子一個個長大按父母期望為事業打之後,勢必就得遠離父母,忙到當父母去探望時,竟連抽空的時間都沒有。一座火車的駛出鏡頭之外,串連了遠在異地的子女與孤單的老人家,也串連了鄉間與日益繁忙的工商都會。

人生豈不正是這樣?父母含辛茹苦,正是為了孩子的展翅高飛。但孩子展翅高飛之時,也是走出自己的世界遠離父母之刻。最終是白髮兩老老來伴。或許正因為這是人生不得不走的不歸路,所以電影中兩老將孩子的一切看在眼裡,卻盡是沈默,沒有責備與批判,只是說出一句話,道盡天下父母心:「知道他們好,就好了。」

將祝福賜予孩子! ,將寂寞留給自己。隨著火車離去,守寡老婦看著剛失去老妻的老人,不多言,只瞭解的點點頭:「很寂寞阿。」
 在孝道此一主題意涵的部分,我想小津的表現也讓人覺得脫俗。他並不像一般的醒世劇表現出:不孝的子女會有報應。反倒透過守寡的媳婦形塑出「盡孝」的模範,並與未以全力孝敬父母的親生子女對比,讓觀眾在看的時候能很明顯地做出比較,並且投射此一模範到心中。觀眾不僅同情此一寡婦的境遇,更會以其為榜樣。此外,我們雖然從老夫妻的對話(接受孩子變了)、以及寡婦與未出嫁小姑的對話(人都會變得自私)中感到一股無奈,但是這種無奈並不讓人感到絕望,我想這也是小津想要表現的,因為他的目的並非強力地批判、要求百分之百的孝心,而是想要提醒觀眾注重家庭的倫理,就現代的傳播效果研究而言,這種不刺激的感性傳達手法,或許比具有脅迫形的刺激手法更讓人能接受。(轉摘自http://images.google.com.tw/imgres?imgurl=http://ecx.images-amazon.com/images/I/51MKOxnNHwL.jpg&imgrefurl=http://u0401006.blogspot.com/2008/03/blog-post.html&h=500&w=351&sz=43&hl=zh-TW&start=1&tbnid=tICa6bZ9RhLfBM:&tbnh=130&tbnw=91&prev=/images%3Fq%3D%25E6%259D%25B1%25E4%25BA%25AC%25E7%2589%25A9%25E8%25AA%259E%26complete%3D1%26hl%3Dzh-TW)

我幾次有機會討論這部片子,都是在孩子正在青少年期的婦女群中放映。這部片子放映過程中,屢屢聽到席中有人嘆息。我們都想到自己的父母,操心他們的孤單寂寞與越來越老邁的身體,但是自己的家庭又擔子正重操心事多,很難兩邊同時顧全。電影充分道出這群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中年人的心事。大家都不認同那個「潑出去的水」的女兒,但是對行醫兒子週日因急診放下父母不能陪,則多少有點同情不忍苛責,至於那情義深重的守寡媳婦,只能說是現代社會中的太稀有族類,感佩之外,深覺不可思議。

今年端午節,父親又是為了我們要回去看他們,一早起來作菜。幾次跟他說我們只需要水餃,他不聽,非得要自己弄桌好菜。隨著我兒子年歲越大,我越感受到「養兒方知父母恩」的實實在在的父母恩情,越來越對他們覺得虧欠,擔心他們的老邁、責怪自己不能就近照顧。未料我從父親口中聽到「東京物語」中那老父親的心情:「你們一個個生兒育女有了自己的家,又個個安定沒病痛沒失業的,我該知足了。」 父親未曾有一絲一毫要我們回報的要求,也未曾因我們不如當年他期望的飛黃騰達而失望,反而因我們人生平順而知足。天下父母一般心,五十年前小津電影中的父母心,跟當今的父母心有何不同呢!

最偉大的文學或電影藝術,不管用了多少深具藝術性的形式,最終永遠是在一個個看似特別的故事中,挖掘出人性普遍的共相,因而激起最多人的感嘆與共鳴。

吾人要趁看得見,走得動,吃得下,拉得出,還會笑的歲月,多多享受,莫待晚年後悔。

台長: 彩虹魚
人氣(74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轉載 |
此分類下一篇:阿聖VS詐騙集團(轉載)
此分類上一篇:謝長廷擁有國民黨和民進黨雙重黨籍哩!(莞薾)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