嘖嘖,
無聊發悶時,
忽然想起之前我爸帶我們出去吃東西時說的,
欲擒故縱。
為什麼會說到欲擒故縱呢。
故事是這樣的,
某天晚上,我爸帶我和我哥出去吃宵夜,
有個啤酒小姐過來搭訕說要推銷啤酒,
還說如果怕醉,可以改喝冰火,
本來我爸去盛飯,我和我哥一直說不用,我們不喝酒,
後來我說,那你問我大哥好了(指著正回來的老爸)
我爸就說
『要幹嘛!!!』
那小姐就說要推銷啤酒,還說冰火不會醉啦,
一直推託,形成拉鋸戰,
小姐又說
『喔,你們都很健康喔,不喝酒』
我爸就說
『難道妳不健康嘛?』
我心理OS,這槍也打的太兇了吧一口一
後來我爸跟我們說,這招叫欲擒故縱,
只怕,沒笑死我(哈)
以下是典故。
欲擒故縱
見於《三國演義》第十一回
劉皇叔北海救孔融 呂溫侯濮陽破曹操
漢獻帝初平四年(183年),割據兗州的曹操派遣泰山太守應劭往琅玡迎其父曹嵩及家人百餘口到兗州。途經徐州時,徐州牧陶謙為交好曹操特派都尉張護送曹嵩一行。不料張殺死曹嵩及其家人,席捲財物而去。於是曹操便把賬記在陶謙身上,以為父報仇為名,發兵攻徐州。其實沒有這件事情的發生曹操也遲早會發兵進攻徐州,報父仇只是一個非常好的藉口。
陶謙面對兵臨徐州城下的曹操大軍,自知難以抵敵﹐便採納別駕從事糜竺的建議,請北海相孔融、青州刺史田楷前來相救。孔融請劉備同去救陶謙。劉備遂欣然帶領關羽、張飛、趙云和數千人馬奔赴徐州。
劉備率軍在徐州城下與曹軍於禁所部小試鋒芒,初戰告捷,使久被曹軍圍困的徐州暫時緩解了危機。於是陶謙急令劉備迎入城內﹐盛宴款待。陶謙席間便主動提出將徐州讓給劉備,說:“當今天下大亂,國將不國;公乃漢室宗親,正當為國出力。老夫年邁無能,情願將徐州相讓。公勿推辭。我當自寫表文,申奏朝廷。”
陶謙這樣做無疑是很聰明的,劉備既然來了徐州這個軍事要地,以他志向,決不會放而不要的,陶謙這樣不僅可以保全自己和家人,還可以落個好名聲。劉備聞言愕然,急忙推辭說:“我雖是漢室苗裔,但功德不足稱道,任平原相猶恐不稱職。我本是為了義氣前來相助。您這樣說,莫非懷疑我有吞併之心?”
陶謙表白說:“這是老夫推心置腹之言,決非虛情假意。”但劉備只是推辭,終不肯接受。糜竺見二人再三辭讓,便說:“現在兵臨城下,且當商議退敵之策。待事平之後,再議相讓不遲。”
於是劉備寫信給曹操,希望曹操以國家大義為重,撤走圍困徐州之兵。恰好這時呂布攻破兗州,進佔濮陽,威脅曹操後方。因而曹操便順水推舟,賣個人情,接受劉備建議,退兵而去。劉備之所以推而不受,是因為他明白時機還沒成熟,現在要了徐州,只會破壞自己的名聲,劉備遇事仁義當先,因而比起曹操來就顯得委縮一些,沒有曹操那麼形象凸出。
陶謙見曹軍撤走,徐州轉危為安,便差人請劉備、孔融、田楷等入城聚會,慶祝解圍。飲宴既畢,陶謙再向劉備讓徐州。劉備說:“我應孔融之約救援徐州,是為義而來。現在若無端據有徐州,天下將以為我是不義之人。”糜竺、孔融及關羽、張飛等皆紛紛勸劉備接替陶謙治理徐州。劉備苦苦推辭說:“諸位欲陷我於不義耶?”陶謙推讓再三,見劉備終不肯受,便說:“如您必不肯接受,那就請暫駐軍近邑小沛,以保徐州,何如?”眾人也皆勸劉備留駐小沛,劉備方始同意。
不久,陶謙染病,日漸沉重,便派人以商議軍務為名,把劉備從小沛請來徐州。陶謙躺在病榻上對劉備說:“今番請您前來,不為別事,只因老夫病已垂危,朝夕難保,萬望您以漢家城池為重,接受徐州牌印,老夫死亦瞑目矣!”劉備說:“可讓您的二位公子接班。”陶謙說:“其才皆不能勝任。老夫死後,還望您多加教誨,千萬不能讓他們掌握州中大權。”劉備還是辭讓,陶謙便以手指心而死。舉衣畢,徐州軍民極力表示擁戴劉備執掌州權,關羽、張飛也再三相勸。至此﹐劉備才同意接受徐州大權,擔任徐州牧。
欲擒故縱的關鍵是“縱”字,不要捨不得看似即將到手的東西,時候不對,出手太急往往會造成事與願違的情況,只有耐心一些,深刻把握局勢,巧妙地“縱”才會達到牢固的“擒”。學不會“縱”的人,“擒”也不會長久。
文章定位:
人氣(60) | 回應(1)| 推薦 (
0)| 收藏 (
0)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