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10-04 21:52:11| 人氣24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一個關於取捨的真實故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之前論述過取捨的道理
現在要說的這個真實故事 則是關於取捨的佐證
故事很諷刺 很現實 但真的值得人好好思考

這故事是關於我球友的
我有很多個球友 這個球友小我八九歲
在我大學畢業回母校實習時 他正在我母校國中就讀二年級還是三年級吧
是當時母校籃球隊的隊長
也許因為他是籃球隊隊長 對自己的實力有很大的信心
所以才國中生 居然就敢跑來我們這一群社會人士裡報隊
當然一開始是被我們打好玩的 但打沒幾場 我們也很快就發現
再過幾年 我們應該都贏不了他了
因為他的基本動作好 身體素質也強 基本上我們是靠著體型和經驗才有辦法贏他
可是他才國中 只要身體長開了 經驗有了 我們會反過來被他打好玩的

這個學弟球友升上高中後 身高很快就長到了185公分左右
而且因為對籃球很有興趣 所以就讀的學校是高中籃球聯賽裡的常勝軍
不意外的 他被選進了學校的籃球隊
打的位子是後衛或前鋒 但角色卻是替補 三年來都是替補上場
之所以會如此 原因也很簡單 在球隊裡 有比他更高 爆發力更好的選手
上了大學後
學弟依然選了大學聯賽裡的籃球名校就讀
重複了一樣的過程
獲選進入籃球隊 再打了四年的替補

大學畢業後 這位學弟先去服完兵役
退伍後並沒有就業 而是考進了某大學的研究所
為何會選擇考研究所呢
因為這間大學的籃球隊可以打甲組聯賽 所以研究所的學生也可以加入籃球隊
而甲組聯賽則是台灣職業籃球球隊會去尋找人才的地方
換言之 這位學弟還是堅持著他的籃球夢想 想藉由甲組聯賽當跳板進入職業籃球隊
毫不意外的
他進入了大學的籃球隊 在讀研究所的幾年裡繼續打替補

研究所除非狂休學 否則也沒辦法讀太久
幾年後 這學弟研究所也畢業了 似乎該放棄自己的籃球夢想了
但他又跑去參加台灣職業籃球舉辦的選拔營
台灣職籃的選手除了球隊自己尋找出色選手之外
每一隊每一年都會辦自己的選拔營 對自身實力有信心的人就可以報名參加
這位學弟前後參加過台銀 台啤等等的選拔營
也都順利地通過選拔 進入了職業球隊
但還是替補 幾乎沒有什麼上場的機會
幾年之後
一直到他年紀逼近三十 他才終於放棄了籃球的夢想
找了其他的工作

如果從高中起算
這位學弟為了他的籃球夢想 足足拚搏了十多年
但無論到了什麼環境 什麼隊伍
他都只能打替補 足足打了十幾年的替補
到了現在 他還是偶爾會到球場和我們打球
我是個很冷淡的人 關於他的事都是聽其他球友說的
當然我更不會去關心他的感受 問他是否後悔之類的

我在第一段就已提過
這故事很現實 很諷刺 很值得思考
現實與諷刺的地方在於
努力真的與能否成功是兩回事
真實世界裡 多的是努力卻得不到相應回報的事
反而靠著與生俱來的 或是天賦 或是家世背景能讓人輕而易舉地得到成功
而值得思考的又是什麼呢?

我想很多人看完這個故事
心裡都會想到 我這學弟浪費了這麼多年的時間
早知如此 早點放棄不就好了嗎? 還可以做些其他的選擇
是阿 搞不好連那學弟自己都會有這樣的想法
然而 這只是事後諸葛的膚淺思考罷了
我在"取捨"一文中提到
取捨要的是無悔 要做出不會後悔的選擇
在做決定的當下 誰能知道結局是成功或者失敗呢
頂多是推測出成功與失敗的可能孰高孰低而已
如果今天我們都是因為這麼做容易導致失敗 而去違逆自己的心意
不斷的逃避 你真以為十幾二十年後 我們不會後悔
再講更清楚些
如果我這學弟從高中畢業後就放棄籃球
等到了現在再去問他 他肯定會後悔自己當時的放棄

我們在取捨時 都只能憑著當下的訊息與心意去做決定
決定前該做好詳細的思量
對於我們不知道的事情 我們是無法納入考量的---除非是你該知道卻疏忽了 那就另當別論
這樣所做出來的決定 無錯更該無悔
而我也說過 無悔的決定 不代表能夠有好的結果
只需要去承受 只需要感到遺憾即可
如果還是會感到後悔 那也不過是代表你在做決定時
沒有做好承受代價的覺悟 這才是真正的錯誤 才是該後悔的地方

台長: 獨行的真實
人氣(24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