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人們所謂追求的利益,並不像想像中的美好,
這只是一種對於尚未獲得物質所保有的某種憧憬,
為甚麼情願放自身邊的一切,去追求一個不確定的未知?
某鄉村的農夫,生了八個兒子,唯獨生了一個女兒,農夫對獨生女非常的疼愛,後
來把女兒嫁給城裡賣布的年輕人。
某年女兒生日,農夫長途跋涉來到京城,因為農夫很少來京城,女兒與女婿就帶著
農夫到京城的鬧區,農夫看到京城擺滿許多的攤販,稀奇古怪的東西從來都沒見過,農
夫驚奇的都說不出話來。
一家人路上吃喝玩樂,顯得非常開心。
回家路上,女兒特地選了一瓶糖果,這些糖果都包裝著不同的顏色,放在透明的玻
璃瓶裡,更是美麗透徹,再說,糖果的味道不甜不膩,吃在口中,也甜在心中。
農夫很喜歡這瓶糖果,每天都固定吃一顆糖,然後小心的藏起來,想到不懂事的孫
子會偷糖吃,為了安全起見,農夫把瓶糖果藏在瓦瓶內,這麼不起眼的瓦瓶,孫子就不
知道這裡有糖果了。
這天,農夫正在瓶中挖著糖果,不知怎地,手竟然塞進了瓦瓶,驚嚇地喊著:『我
的手!我的手啊!』
女兒焦急的問:『唉呀~怎麼會這樣?』
農夫望著手,倉皇說:『我也不知道,剛剛還好好的,現在手就這樣塞進瓶子裡了
。』
女兒使勁力量,但是不管怎麼拔、怎麼扭,手還是一樣塞在瓦瓶口。
女婿也前來幫忙,但是說也奇怪,瓦瓶口就像塗了膠似的,緊緊的黏著手,最糟的
是瓦瓶根本看不見手被甚麼東西塞住,所以不管用甚麼方法,都沒有辦法將手拔起來。
最後,實在沒辦法了,女兒提議把這個瓦瓶打破,農夫真有點捨不得,可是手實在
越來越痛,只好答應女兒的提議。
女婿準備了石頭,正想往農夫的瓦瓶敲去,農夫閉著眼睛,喊著:『輕點輕點!』
女婿也為難了,只好輕輕地,把瓦瓶一塊塊的敲下來,後來終於暸解手被塞住的原
因了。
想看看?甚麼原因使農夫的手塞進瓦瓶內?
就在女婿敲碎瓦瓶以後,正巧看見農夫的手中,握了一把的糖果,這就是原因了。
因為手中握有許多的糖果,導致手的寬度變大,根本無法讓手伸出瓶外,但是農夫又堅
持要拿出這些糖果,手就這樣塞在瓦瓶口了。
《司馬承禎.坐忘論》曾記載:『不貪故無憂,不積故無失。』
如果不貪求,只做分內事情,一步一腳印,踏實的去做循規蹈矩、循序漸進的去做
,我想,萬物都有固定的法則,並不會成為消極的情況,反而減少了許多的麻煩。
其實農夫只要將手放開,不要拿糖果或是少拿些糖果,手就不會塞在瓦瓶口了。只
是少拿一些糖果,糖果也不會不見,糖果還是在瓦瓶內啊!
這麼簡單的問題,為甚麼農夫沒想到?這種情況,是由於貪婪的人不願意放手,更
不願意失去,所以只好僵持在瓦瓶口,忍著痛、失去瓦瓶,然而這些代價,只是為了多
拿幾個糖果?
以經濟效益來說,這是極度愚笨的方式,但是對於一個貪婪的人來說,眼中只有糖
果沒有任何東西的時候,就很容易作出這些迷昧的事情。
反省自我,想想自己是不是曾經也有這樣的衝動?為了想要獲得利益,可以不惜代
價,甚至犧牲所有?我相信,人們所謂追求的利益,並不像想像中的美好,這只是一種
對於尚未獲得物質所保有的某種憧憬,為甚麼情願放自身邊的一切,去追求一個不確定
的未知?
我喜歡寒山子這段詩:
『我見世間人,茫茫走路塵;
不知此中事,將何為去津?
繁華能幾日?眷屬片時親縱有千斤金,不如下林貧。』
當然,學佛並不是說不追求,而是拒絕盲目的追求,學佛的追求與一般的追求,是
不大相同的,不論在意義或是實質上,都有所差距。
古訓說:『為尋一文錢,點完一支燭。』貪婪,並不會讓我們獲得更多的財貨,有
時候,反而會失去更多,好比故事中的農夫,為了多拿一些糖果,反倒失去了瓦瓶,以
基本面的損益來衡量,賺到了甚麼呢?
中國人的捨得,能捨才有得,可說是千古以來不變的道理,放下才能提起,如果一
個學佛的人無法放下,又如何能夠輕鬆且不帶走一切的瀟灑提起?
學佛的享樂,並不是一種罪過,但是我們的人生並不是為了享樂而生活,享樂的真
意在是休閒,而不是把享樂當作生活的重心。
說實在的,誰不想享樂呢?每個人都想享樂?是不是?誰願意辛苦的工作?誰願意
每天接受責難與勞苦?
只是,享樂要節制,不知道節制反而會因小失大。
享樂與喝水有著相同的關係,當我們口渴的時候,會不會很想喝水?不過,水可以
救人也可以害人,當口渴的人喝水喝到某種程度,還讓他繼續喝水,我相信他不會覺得
舒服的,最後反而會因為喝太多水而飽受痛苦。
享樂也是相同的意義,適當的享樂是生活的調劑品,但是過多的享樂,不但使生活
變得庸俗、面目呆滯,更沒有任何的前途可言。
人們應該少拿一些糖果,減少不正當的娛樂,應該多方面從事教育與精神工作,盡
量做些有意義的事情,相信,國家會因此逐步美好的,雖然憑己之力無法盡善盡美,但
至少要盡心盡力。
雖然很難讓世界大同,但至少,也要讓世界趨近和平減少紛爭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