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劇版本的我可能不會愛你完全很可以啊。
反觀今年夏季一部棄一部,
棄劇直接棄到懷疑人生。
魯邦之女偽裝不倫濕淋淋偵探天國餐館撐不過一集,
每年夏天幾乎都在回放有喜歡的人,
果然還是要花火大會才有夏季檔的感覺😭
-
上一次認真做過一件事是什麼時候,
庸庸碌碌完美詮釋離開學生時代的生活。
如果不冒險是得不到任何突破的吧,
風險往往夾帶著無法預期的收益,
但我們究竟願意為了夢想放棄多少東西呢?
不小心就懂了置死地而後生的秘密,
前陣子在狂賭之淵裡也看過類似劇情,
沒有賭上一切的決心,要怎麼爬上更高點。
大部分人都期許擁有平穩的人生,
乏味無趣也無所謂,至少不會餓死。
他們訕笑那些把金錢拿來享受生活的人,
也訕笑那些這年頭還難得懷抱著夢想的人,
那是笨啊,等到終老只能過著窮困日子。
Youtube頻道快樂大學的熊仁謙說,
曾經有個僧侶問他:
「為什麼電視裡的人被訪問到人生目標是什麼時,
他們的答案都是賺大錢?」
對他而言,這是個文不對題的答案,
就好像別人問你晚餐打算吃什麼,你卻回答用筷子吃一樣。
金錢是工具,達成目的的手段,
錢只有在花出去的瞬間才是你的。
/
在YT找到上個月OOR Vans Warped的tour,
不誇張十年份鼻血直接先預支起來。
Taka終於有套不浮誇的打歌服,
(對服裝師各種不解)
太嬌小太可愛,太,可,愛。🤤
失蹤已久的迷妹精神連帶著他若隱若現的小肚肚一同燃燒了啊🔥
RIP我的肝,每個因為Live睡不著覺的夜晚,
喜歡的程度已經沒有辦法形容,
Wasted Nights聽了不下200遍,
06年07年的作品好想要全部刻在腦袋上,
看完Live當下常常有種「人生不過如此」的感慨,
這無可救藥無處安放的愛該怎麼釋放呢。(?
在無名小站聽到Keep it real,
接著Goose House Cover的The Beginning,
斷斷續續10年多
團員輪替到進軍海外,
若是由我來闡述TAKA,
我會說他是個生而為音樂賦予生命的人。
他,還有Toru、Ryota、Tomoya都是。
你就是感受得到,
感受得到OOR的靈魂。
從第一首到最後一首,
面露疲態也從未停止吶喊跟跳躍,
再小的舞台甚至再簡單的開場演出都是。
時至今日還是會被Nobody’s Home搞得老淚縱橫,
特別是Yokohama那場演出,
Taka把最後一句歌詞改成:「愛してるぞ」
多不容易,
那份感謝的心情毫無一絲遲疑,
每一次鞠躬,每一次用生命對待Live,
We are歌詞裡面那句The colors in the dark,
那黑暗中的光芒也宛如OOR的音樂一般,
而我不斷被它救贖,
因此同樣感激著。
-
人生第一場CPBL因為彭政閔,
07-08年那左右吧,
京奧、WBC,總之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回憶。
那天發現有人在討論,
如果黃金戰士陳致遠沒有參與黑球,
是不是如今也能光榮退休。
光不光榮這件事我想事後討論也不具意義了,
不管是當年兄弟抑或今日中信,
早已歷經各種不同變化。
能的話誰不願意讓時間停留在當時呢?
回憶起來依然會感到快樂,
如此而已。
/
稍微吐吐近期近況,
工作然後熬夜畫畫圖,
偶爾名偵探柯南配宵夜,
雖然被影響不是件好事,
但時不時在評論看到那些針對曲風抨擊的樂迷還是蠻無奈的。
會留下來的人始終會留下來,
流失舊有的樂迷那也不過是樂迷自己的選擇罷了。
一直不斷重複攻擊樂團變調實在沒什麼意義,
誰不希望任何事都往好的方向前進呢?
然而大家所謂的好都不盡相同啊,
迎合大眾的另一面不過是變成迎合你個人而已嗎。
公道一點,曲風確實是產生急轉彎,
曾經我個人也是一度刻板認為這樣的作品肯定主流肯定平庸。
但是錯了,一直到完整聽過整張作品(當然包括Live),
才發現自己真是大錯特錯。
從開始接觸音樂這個圈子後,
發現曲風對非常多樂手來說都是聖旨,
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Goole OOR算什麼曲風,
那時候看到了一個答案,
OOR的曲風叫做OOR,因為他們從未不在任何框架內,
我想任何能感染樂迷的音樂都是好音樂,
不論曲風,不論主流不主流。
-
年紀一把還能夠擁有目標真的是奢侈,
還保有對生活的憧憬,
單純選擇快樂,並且單純體會心跳動。
無憂無慮幾近不可能,
但是要怎麼活著那是我們的自由,
小時候看夢想跟長大是兩回事,
小時候我們遙望,長大後我們回頭望。
正因為知道非常不容易,
所以始終深深尊敬,
尊敬著懷抱夢想並且不斷堅持的人們。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