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0-13 11:09:57| 人氣2,868|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絲路之旅二:敦煌、蘭州(柳原車站、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晚上十二點搭乘夜臥火車,提著行李在車站,急急趕趕ㄉ感覺像逃難式的狼狽,第一次在火車上過夜,四人一間擠著上下臥鋪,整晚徹夜難民,車穿外是黑丫丫ㄉ大漠戈壁,更顯ㄉ荒涼,等著天亮那第一道曙光,好像感覺光明到來!
 火车进入甘肃境内,,到达敦煌。驱车再向东南行驶25公里,当月牙泉和鸣沙山的美景掠过车窗,就能看到莫高窟了。492个洞窟,2415身彩塑,45000余平方米壁画,莫高窟无愧于“世界艺术宝库”的称号。史学家在敦煌寻找历史,雕塑家在石窟观摩彩塑,舞蹈家在壁画里领悟跃动的舞姿。于是慈悲的多臂菩萨,凌空飞舞的伎乐天和威武的金刚都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中国古典舞的新支——敦煌舞也在这里舞出了第一步。

·“满壁飞动”的灵感

石窟壁画中的舞蹈造型源远流长,自先秦、两汉至隋唐五代,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风貌各异。不仅有佛祖的拈花一笑,金刚的威武严肃,还有舞伎的温婉妩媚,飞天的飘渺空灵。壁画上的舞蹈也形态万千,他们或者是戛然而止的亮相,或者只是舞动中的一瞬姿态,或者是飘在彩云间的凌空飞舞。

如何将满壁静止的舞姿连接为动态的舞蹈程式是对中国舞蹈家们最大的考验。经过无数次模仿和研究,舞蹈家们才渐渐摸索出各个经典舞姿的起承转合。敦煌112洞窟中的“反弹琵琶”是最经典的舞姿,想要展现那一瞬间的姿态美必须兼顾头、肩、胸、胯、膝、踝的异向扭动。1979年,《丝路花雨》的编导和演员7次走进石窟,经过几个月的潜心研究,用连贯的舞蹈动作呈现出了壁画上S形曲线流动的韵律。依照此思路,壁画上静态、孤立的舞姿渐渐动了起来,连贯成流畅的舞蹈,在和敦煌音乐、服饰搭配之后,形成了独具神韵的敦煌舞风格。

敦煌舞以石窟壁画舞姿为依托,与以往中国古典舞中的身韵舞派和汉唐舞派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敦煌舞独特的流动韵律、舞蹈语汇和美学特征拓展了中国古典舞全新的创作前景,它以全新的舞蹈思维走上舞台,一经演出就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众多经典舞剧常演不衰。






以敦煌壁画为题材的舞蹈作品,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梅兰芳先生的京剧《天女散花》构思便源于石窟壁画中的伎乐天形象。50年代戴爱莲先生创作的双人舞《飞天》,实现了中国舞蹈的突破性进展。但敦煌舞的创造性实践和命名产生于70年代,起源于甘肃省歌舞团编排的大型舞剧《丝路花雨》。

《丝路花雨》的动作设计主要来源于唐代敦煌壁画中的胡旋舞、胡腾舞、清商舞、霓裳羽衣舞等,改变了过去只以戏曲舞蹈为基础的做法。舞剧中英娘所跳的“琵琶舞”、“波斯舞”、“盘上舞”成为敦煌舞的特色代表。《丝路花雨》1979年首演,30年来在国内外演出1500余场,先后到过朝鲜、法国、意大利、日本、西班牙及中国香港、台湾等20个国家和地区,被称为是“东方的天鹅湖”。

继《丝路花雨》获得空前好评之后,国内产生了一系列优秀的敦煌舞剧。许琪、张聚芳、张强以敦煌乐舞壁画为素材编创了大型乐舞《敦煌古乐》,获得巨大成功。取材于敦煌壁画系列的《敦煌彩塑》1980年在全国首届舞蹈比赛上荣获表演类一等奖。2000年,由陈维亚担任总编导的四幕大型舞剧《大梦敦煌》在北京首演成功,在全国掀起了新一轮敦煌舞热潮。2004年,历时3年创作的大型乐舞《敦煌韵》正式公演,它通过《飞天》、《鱼月神泉》、《千手观音》、《霓裳羽衣舞》等歌舞乐场景,表现了敦煌壁画乐舞的独特魅力。2006年《敦煌韵》代表中国艺术团赴哈萨克斯坦和马来西亚演出,深受海内外观众的喜爱。

2007年,舞蹈家史敏创作了《敦煌伎乐天》,被称为“复活了敦煌壁画”。整部舞剧从静态的冥想到动态十足的纵技,再到渐缓的礼毕,起承转合,全方位地展示了敦煌壁画的传世魅力。组合《伎乐天·三十六姿》依据的是112窟唐经变中的伎乐菩萨,再现了“千姿百态静中动,三十六姿画中人”的飞天景象。

2008年,飞天舞着飘曳的衣裙,流动的彩带出现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以轻盈曼妙、潇洒自如的舞姿,向全世界展示了敦煌舞的独特魅力。

·创立规范的教学体系

敦煌舞剧在国内外的舞台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让许多敦煌舞蹈家爱上敦煌。但演出总要有最后一次谢幕,退出舞台后的舞蹈家们并没有离开敦煌舞,他们把整个生命献给了敦煌舞教学,培育了一代代青年舞者。

高金荣是敦煌舞教学的创始人。从1979年开始,为研究敦煌舞姿的复原与再创作,她先后5次深入莫高窟,从舞伎的眼神、手势、体态开始研究,提炼与分析了手姿、手势……汇编成《敦煌舞基本训练教材》。在教学实践中,她开创了包括手姿、手臂、单脚形态和琵琶道具组合在内的舞姿训练课和《妙手反弹》、《千手观音》、《大飞天》、《长沙女引》等教学剧目,为建立敦煌流派的舞蹈艺术奠定了基础。

贺燕云是《丝路花雨》的第一代首席“英娘”,从1977年走进敦煌石窟面壁学习敦煌舞姿开始,就和敦煌舞结下了不解的缘分。尽管最初离开舞台后,她在北京舞蹈学院学了4年芭蕾,但最后她还是回到了敦煌舞的研究领域。凭借着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和多舞种的综合素养,贺燕云在敦煌舞的教学和研究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她创作了《敦煌霓彩》、《东吟西舞》等经典剧目课,又在敦煌舞的日常教学中借鉴了芭蕾舞、民间舞的多种训练方法。作为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舞蹈分会的新一届会长,贺燕云还提出,应确立敦煌舞姿的标准语汇,达到舞蹈语汇和范式的规则化、统一化,来进一步完善敦煌舞创作与教学体系。

有“敦煌舞皇后”之誉的史敏,是继贺燕云、傅春英之后《丝路花雨》第三代“英娘”的扮演者,和贺燕云的人生轨迹相似的是,她也在功成之后选择了读书、教学。她坦言:“我的一生都属于敦煌舞。”除了婀娜多姿的飞天等形象,敦煌舞近年来也注重以男子为主的舞剧。比如张建民、张云峰的《胡旋》,欧思维的《胡腾》、《金刚》等,使敦煌舞的教学和创作更具时代特色。经过30年的共同努力,敦煌舞的教学和科研体系正逐步建立起来。2009年1月,首届敦煌舞教学与学术研讨会在北京舞蹈学院召开,这也标志着敦煌舞将在中国古典舞的范畴内实现更高层面的发展。

·永远的敦煌

敦煌舞把美丽献给观众,把掌声献给舞者,却把艰辛留在了敦煌。莫高窟夏天干热高温,冬天异常寒冷,宕泉河的碱水即使放了糖也是涩的。但是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仍有一批梦系敦煌的专家留在敦煌,他们守护着石窟,保护着壁画。

曾经在法国学习法文和绘画的常书鸿是首位“敦煌艺术研究所”的所长,他1943年来到敦煌,把毕生心血都倾注在敦煌艺术的保护和研究事业中。他和妻子李承仙组织修复壁画,搜集整理流散文物,临摹了大量的壁画精品,多次举办大型展览,出版画册。1996年10月,常书鸿的儿子常嘉煌和72岁的母亲一起回到敦煌,开始开凿现代石窟,他继续着父亲守护莫高窟的意愿。

画家史苇湘和妻子欧阳琳一生临摹石窟壁画,他们的女儿史敦宇是敦煌学者中最早在莫高窟出生的孩子,名字“敦宇”也是常书鸿所起。由于附近没有幼儿园,她自幼跟随父母出入洞窟,学习临摹敦煌壁画。按史敦宇的话说“她所看到的洞窟壁画和别人不一样,飞天是永远飞翔的;伎乐神灵们的舞蹈是跳动的;各种乐器是‘不鼓自鸣’的。”从美术系毕业之后,史敦宇继承了父母的事业回到敦煌继续临摹壁画。史敦宇的儿子金洵瑨由西安美院毕业后也追随母亲,用油画的形式绘制第三代敦煌艺术家心中的敦煌壁画。

游览敦煌莫高窟,人们会发现壁画上出现最多的是飞天。飞天不长翅膀,不生羽毛,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她们曾经沉睡在石窟千年,现在终于舞落人间。那么,当24米的长绸下一次在舞台上飞旋,谁又分得清哪里是天上,哪里是人间呢?
真ㄉ感受沙漠中ㄉ甘泉_月牙泉:第一次感受沙漠ㄉ熱情,真ㄉ像一把火,整個人簡直就要被燃燒!終於知道阿拉伯女為什ㄇ要把臉包住,實在是太陽太曬ㄌ,整個臉都快融化ㄌ! — 在鳴沙山

茫茫大漠中亭台樓榭,在加上起伏ㄉ沙山,清澈ㄉ月牙泉,景致令人畢生難忘!

月牙泉




莫高窟

莫高窟

 疑!這是哪裡來ㄉ駱駝客!

_


顯示文章地圖
台長: 鄭雅云老師
人氣(2,868)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休閒旅遊 |
此分類下一篇:絲路之旅四:張液_武威(文廟、蘭州(黃河之母)
此分類上一篇:絲路之旅_!西安_新疆

cobra
好漂亮的地方.尤其是敦煌.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
2011-11-02 02:45:26
版主回應
大自然造物真ㄉ很神奇!有空去看看,你會感覺是個探索歷史之旅!
2011-11-03 00:10:19
Terry
月牙泉很具特色‧
2011-11-02 23:04:46
版主回應
確實!如荒漠中甘泉!有如對我ㄉ支持!
2011-11-03 00:06:2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