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聞上得知,《愛殺17》被罰款了。
因為,劇情涉及援交、自殺、校園暴力等禁忌話題,
遭到NCC(國家通訊委員會)處以20萬元高額罰款。
我很懷疑,所謂NCC的那些委員們,到底有沒有把《愛殺17》看完?
即使看完了,他們是否是懷著既定成見的心態和眼光,
對於劇情裡的畫面,早已在心裡判刑了?
畫面血腥就是血腥嗎?劇情暴力就是暴力嗎?
援交難道不是社會上隱隱存在的問題嗎?
至於自殺,社會上有多少青少年甚或成年人,
每天懷疑自我價值、揮不去心底陰影,上演著自殺的戲碼,
難道他們都看了《愛殺17》?
始終不太喜歡〝偶像劇〞這個名詞,
它似乎狹隘的只能包含俊男美女、年輕偶像、
夢幻式的戀情以及包裝精美不切實際的劇情。
年輕人風靡偶像,喜愛唯美的愛情想像,
其實也是我們年輕時走過的路,無可厚非,
但是否年輕的〝偶像劇〞就無法給予一些思考的面向?
無法赤裸的呈現其實非常真實的人生?
難道,永遠我們就只能給予青少年們一個台灣幸福和平的假象?
並不是每一個年輕人都幸運,都是無憂的。
所謂〝偶像劇〞,大概也是模擬日劇的模式,用戲劇造就年輕的明星。
但,常常大家以為日本偶像劇即是浪漫愛情劇的代表,其實並非完全正確。
如果是日劇迷,便可以了解,
日劇裡即使主角是年輕的演員,內容也絕對不是完全編織愛情,
日劇裡可以談情說愛、可以談社會面向、可以訴說上班族的苦悶、
可以探討心底黑暗層面……,
當然,像《愛殺17》裡的援交、自殺、校園暴力,日劇早已拍過無數。
日劇,可以有看似違反人倫、
但實為影射家庭扭曲下孤寂心靈的《高校教師》,
可以有隱含同志性愛的《同窗會》,
可以有呈現校園暴力的《人間失格》,
可以有敘述非主流年輕人境遇的《未成年》,
可以有探討弱勢邊緣青少年的《聖者的行進》,
也可以有探討環保意識但有更多暴力畫面的《未滿都市》……。
但台灣,不能有《愛殺17》?
跟多部日劇比起來,我看《愛殺17》還是有點失望的,
編導畢竟還是做了許多保留,不敢太過直接導入核心,
呈現現實裡邊緣青少年的殘酷的無助。
在我看來,《愛殺17》仍舊只是一部〝偶像劇〞,
雖然前面鋪陳了蓄勢待發的氛圍,結尾,
終究沒讓雙胞胎姊姊變成雙重性格殺了妹妹,
終究給予了希望。何況,《愛殺17》被列為輔導級,
在深夜10點後播出(除了重播之外),還得要被罰款,令人不解。
昨晚看《危險心靈》,王文華在劇後說了段話,
他說《危險心靈》給了一個最安全的管道〝背叛〞。
在他青澀的求學階段,也曾有過像主角那樣的迷惑和委屈,
但當時他像大部分人一樣,只能乖乖的熬過那一段日子,
而看了《危險心靈》,讓當年的苦悶似乎得到了釋放。
援交和校園暴力難道不存在嗎?
那些被屏除於主流之外的人,難道就該當作沒看見,
讓他們自生自滅?如果可以有個戲劇讓他們看到自己,
得到抒發,不好嗎?其他〝正常〞的孩子看了這部戲,
從我看過留言區裡的言論,更珍惜現有的幸福,
遠遠超過有樣學樣的(其實根本沒看到)。
台灣每天新聞裡的暴力和扭曲,比起《愛殺17》恐怕有過之吧!
新聞甚至是在普遍級的時段播出,為什麼不必被檢驗?
憑什麼認定孩子們不會看新聞,只會看偶像劇?
《愛殺17》也只是一部戲,沒什麼大不了,
但在其中我看見了編劇的嚴肅和用心,至少,
我感覺到戲裡散發的訊息是關懷,而非擴張錯誤的觀念。
文章定位:
人氣(28)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