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便在手機找些吃的貼上來 |
(金漆皮毛)
難食的好食
太 皮
在澳門租房子與外出用膳,我覺得好像有那麼一點類似:就是花的錢只要多一兩成,所得到的體驗會上升不只一個檔次。
看住宅招租廣告,六、七千元月租能租到的是一些有舊樓乃至唐樓單位,但只要能多付一兩千元,就可以住上幾乎同等面積的所謂豪宅。外出用膳也一樣,光顧中小型食肆吃個碟頭飯要五十元左右,但在大酒店用膳,七、八十元就可吃到一款美食,且中伏機會微,有時用會員卡或指定信用卡,還能打折。
高一個層次的“受用”,只是多花總價的兩三成而已,橫看豎看都十分划算,然而,對不少草根階層來說,這只是錦上添花,無關生存。生存談不上,其他都多餘。
近期大收的港產片《飯戲攻心》,黃子華飾演的主角陳鴻在面對弟弟陳禮(張繼聰飾)對老爸所炮製的叉燒難吃的評價時,就說:如果不是這些難食又便宜的有福叉燒,市面又怎會有平價飯同常餐(提供予草根百姓),而且,也是這些難吃的叉燒養活了他們一家大小。
筆者並不富有,當然也常吃平價食物。偶爾,吃街市的蘿蔔糕、芋頭糕或豬腸粉,實在難以說得上享受,不過,飽肚的功效是十分明顯的。一分錢一分貨,幾元一塊的蘿蔔糕,不能要求裡面摻入量多的蝦米、臘肉或冬菇,蘿蔔絲能多幾條就很不錯了。換了以前,未曾消受過昂貴美食之前,我大概會覺得那平價小食也是一種口福。猶記差不多三十年前在玩具廠打暑期工,小息時到樓下無牌小販阿姨處買一塊不記得是一塊錢還是兩塊錢的芋頭糕充飢,也感到那是不可多得的美食呢。
所謂的難食,其實只是一種對照,如果陳禮一直沒吃過其他美味的叉燒,也許不會覺得有福叉燒難吃。就像現代人吃一百年前的香蕉也會覺得難吃,現在吃到美味的香蕉只是經歷了百年以上人工改良的結果。
澳門的飲食場所分類別,按經營成本簡而言之,從下而上為“街市熟食中心”、 不設堂食的“外賣店”、領取“美食牌”的“食店”,以及“餐廳”(一般會收取百分之十的服務費)。所謂麵粉決定麵包價格,在一般情況下,食品價格也是從下而上,街市最便宜,餐廳最貴,但也有例外情況,如前文所述,餐廳打起折來,性價比能夠拋小店幾條街。當然要有一定消費門檻,吃碗雲吞麵沒甚麼可比,但一家人聚餐,性價比就凸顯出來了。
有時食店定價太高,哪怕舖頭是老闆自己的,不用交租,就是不肯便宜一點,於是有人認為食水深。從店舖的裝潢和服務態度來看,唔使問阿貴,基本都能夠判斷店舖業權是否屬於經營者。這類食店的老闆大概都散發着有恆產者的傲氣,如要求好態度,他們會叫你過主。筆者也不慣受氣,但有時為體驗一下澳門風情,只有壓下脾氣,品嘗各種被旅客“發現”的味道。回心一想,那些擁有業權仍然堅持經營的店家是值得珍重的,因其大可將舖位出租,收到的租金隨時好過自己捱生捱死。
筆者也常光顧街市。獨自用餐時,吃一份飯麵不夠飽,而食店的小食不是貴就太大份,街市可滿足我。雖然街市給某些人cheap或骯髒的感覺,但我反覺得安心,皆因那裡基本是開放式廚房,最少在食品最後的處理階段能夠被看得一清二楚,亦不怕檔主偷偷收回顧客吃剩的食物循環再用,而我也能夠多吃一串炸物或兩三個餃子填肚。
沾光於澳門這個富裕之城,不富有的我總算嘗過不少美食。只不過,飲食講求心境,在生存的城市裡營營役役,有時食龍肉都冇味,換個環境,去旅遊吃臭豆腐也覺得美好。“美食之都”不是對本地人來說的,是對旅客說的,他們在澳門如有好體驗,自然食過返尋味,正如我們對外地美食念念不忘一樣。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