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恩
太 皮
不知何時開始,有些原本正面的詞語會變得負面,例如“代表”一詞,諸如學生代表、運動員代表或獲獎者代表等等,是指一些獲權威者肯定或普遍得到公認有成就的人士。然而,自從互聯網時代到來,每個人都成為主角,“代表”就衍生了“被代表”或“你不代表我”等論調,像“奇葩”等詞一樣,用起來總會多個心眼,以免有曲直不分之患。
令我注意的還有“感恩”兩字。“感恩”是個人自發行為,卻頻繁地被強加於他者之上,有所謂“被逼感恩”,或某人勸其他人要感恩等等,逐漸也變得負面。現在自發說“感恩”,如“我感恩你的幫助”,說出來也有點不好意思,好似自己被愚弄了似的,與儒家文化一起,感恩被冠上洗腦的標籤。
我不敢對自己有否被洗腦妄下判斷,只是認為感恩有時可作為安慰劑,當生活疲憊、思想困頓,想像一下值得感恩之事,就可以擺平心魔,繼續前行。人比人比死人,看到別人生活風光,幾層樓揸手,有條件壓榨別人的下一代時,不禁會為自己居於斗室買不起三房而汗顏。但想深一層,我能夠在澳門生活已經是值得感恩的事,也許這裡有諸多問題,但始終是一個文明社會(有時覺得“文明”過了頭)。試想這個地球上還有數不盡的人連溫飽都成問題、有不少人生活於動盪區域朝不保夕,更遑論有乾淨的廁所或食飽飯冇屎屙玩社交網絡過日辰。
記得曾在一個網站上測試自己工資處於世上哪一水平,那時工資不及現在,也能“擊敗”世上九成人。當然,那結果沒算上生活成本,但我相信生存於澳門,縱有壓力,只要咬咬牙關就過去。畢竟,這是個充滿韌性的小城市,這城市懂得尋找生存空間和合適的生存方式。
我一個朋友有句話常掛嘴邊:識投胎先至可以生活喺澳門。當然,感恩的事自己對自己說就好,否則會成為“沃豚”。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