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探底?陶冬:不會
· 2010-07-14 01:05
· 工商時報
· 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全球經濟會不會再次探底?瑞士信貸亞洲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直言:「不會!」但是歐美債台高築,以美國目前儲蓄率3%來看,陶冬預期要回到7-8%才可望帶動經濟成長的力道。他認為,未來全球經濟的成長力道將來自新興市場!
對於近期市場熱門的第二次經濟衰退議題,陶冬表示,引發金融海嘯的不是次級房貸,而是次貸觸發的超高金融槓桿,現在金融商品槓桿比例和兩年半之前已經大不同了,預期全球經濟將呈現平緩的成長。
陶冬說:「2009年資金投資行為正常化,引爆金融資產價格飆升,今年則是從去年一毛錢都不敢花的極端行為回歸正常化,且投資正常化仍在展開。」民間消費多一點、企業支出增加一些,就可望刺激經濟成長。
不過,陶冬強調,經濟增長的力道要夠,最重要就是「就業市場」,因為人要有工作才敢消費,然後進一步有投資行為。目前雖美國非農就業人數已經穩住,但是還是不夠。
另外,歐美還有債務過高的隱憂,尤其歐洲政府減少支出,可能導致歐洲經濟出現零成長。未來全球經濟的成長力道主要還是要靠新興市場。
陶冬表示,目前預估2011年全球經濟成長率4.6%,其中美國貢獻度0.7%、歐洲0.3%、日本0.2%,中國則高達1.2%,等於中國1國抵歐美日三大成熟國家,其他拉美等新興市場則有2.8%的貢獻度。
陶冬分析,新興市場的興起和這幾年新興主權負債沒有增加有關。過去新興國家被視為天生的二等公民,市場會給「努力借錢」的歐洲國家較高的評等,但新興國家也因此在金融海嘯之後凸顯優勢,他預期今後10年,成熟國家和新興國家之間的物質差距將逐漸消失。
至於今年市場的後市?陶冬認為,「流動性過剩勢必造成標準差變大」,也就是說,市場的震盪將會加劇。(相關新聞見CC2)
中國內需再起
· 2010-07-14 01:05
· 工商時報
· 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瑞士信貸亞洲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昨(13)日受邀為匯豐中華投信VIP客戶分析未來的經濟情勢,在看好新興市場帶動全球經濟增長力道之下,陶冬預期未來中國工資每年都將上漲2~3成,且新興國家城鎮化的浪潮,可能帶來史上前所未有的經濟變局!
人民幣升值趨勢的底定,讓中國面對出口可能受到打擊和拉抬內需消費刺激經濟持續成長之間的取捨,陶冬認為,中國未來10年要靠的是內需而非出口,經濟必須主動做出轉型,才可望創造下一個高峰,他預期中國在選擇以內需刺激經濟成長之下,「未來幾年中國工資每年都可能出現2~3成的上漲」。
而在工資上漲後,市場就會開始擔心外資撤資、生產線轉移的問題,對此,陶冬表示,「中國市場最大的優勢不在薪資,而是在生產鏈」,因和印度、印尼比起來中國仍是企業的天堂,所以他預期外資不會撤資且生產線將逐漸從沿海移向內陸。
陶冬說,中國過去創造雙位數的經濟成長率主要來自兩個超級因素:加入WTO和房地產的興起,目前看不到新的超級因素再創造這樣的高經濟成長;從過去中國3次高經濟成長之前都有數年的偏低成長期以及必須歷經重大經濟轉型的經驗來看,預期下一次的超級因素在於城鎮化引爆的內需消費力道,三、四線城市勢必要崛起,在這超級因素形成之前,中國經濟可能在保八、保九之間震盪。
文章定位:
人氣(252)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財經文章 |
此分類下一篇:
財金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