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個月內的日子以來
就是不停帶著從三總轉出的病歷表和片子到處奔走諮詢
就像去公司面試一樣 只是換了場所叫醫院
病歷表和片子就是我的人生履歷表
病情轉移了
三總 北醫 榮總 問過一間又一間
北醫的醫師本身也是和信兼任主治醫師
也透露一些和信裡面的口風
最後北醫用得手法讓我事後想起很不是滋味
本來說得好聽不用手術 先用電療電電看
結果做完檢查一起開完聯合會診(跟演戲沒兩樣)
結果還不是要開刀 之後也要電療化療
還發現他早就已經幫我排好開刀(嘖)
努力想起在北醫初診 醫師寫下兩位推薦的醫師
由於他比較推薦榮總的醫師
年輕積極 研究頭頸部腫瘤這一塊很有心得
然而去過榮總的感覺不是很喜歡
(老人霹靂無敵多而且病人都是愁眉苦臉)
這位醫師講法籠統 大致還算中肯
種種情況合併 都有著混沌和不明確
幾乎是走投無路之下 才努力想起當初的提示
當初北醫主任寫得另外一位長庚的醫師
長庚 因為覺得林口太遠 當初完全不考慮(一開始就否決掉的那種)
但是這一刀真的太重要 能否藥到病除 不拖泥帶水
事情發展至此 已經完全不是遠近的問題
一直想不起那位醫師的名字(紙條已經搞丟)
於是趕緊上網搜尋長庚的網站
頭頸部腫瘤科-廖俊達主任
沒錯就是他 看到名字就有印象
原來北醫推薦的榮總和長庚的都是主任級的副教授
想當然這位醫師隔周的掛號都額滿
而且只有周二和周五 不能再等下去(心理有個聲音提醒著我)
當周周二下午隻身前去現場掛加號
家裡離台北長庚很近 把機車停在附近
就搭上接駁巴士前往林口 沒想到很快就抵達(約25分鐘)
然後在醫院迷了好一陣子路 才找到耳鼻喉門診區
長庚給我的感覺還不錯 年輕和青壯年和老人比例很均勻
護士詢問我的狀況和來意 馬上就得到一場加號單(VIP病人)
先被帶到隔壁小房間被小醫師詢問病情和觸診 再繳交病歷和片子
從三點半等到七點半 整整四個小時 等待區人滿為患
等待途中甚至覺得不太耐煩 跑到林口等那麼久
可能講不到幾句話就回去 就像個無頭蒼蠅 無所適從
總算夜深看診的病患逐漸散去 才曉得我是最後一位
進去後護士說先坐在黑色的診療椅上
只見這位醫師鳥都不鳥我 非常認真在翻 我的病歷檔案
然後啪搭啪搭專注打著電腦 雖然只有看到他的側面 感覺卻很沉穩踏實
當下我就對這位醫師產生好感 也感受出他和其它醫生不同的地方
約莫五分鐘 醫師嚴肅的走過來替我講述病情還有作法
並且幫我觸診 他觸摸的方式很有技巧不會痛
「腫瘤摸起來很硬,不趕快開不行」(硬漢的腫瘤當然也很硬!!)
之前小房間那位醫師摸得我會痛(壓到腫瘤會痛)
醫師說 開刀檢驗出來一顆就是第三期(也算末期) 手術加電療
如果兩顆以上 就是第四期末期 要電療加化療 存活率只有五成
「你覺得呢?」他說。
決定開刀從來不是只有醫生 而是醫生和患者的共同意識
接著他說不管如何 應該其他醫院講法都大同小異 在三總也可以 都要盡快進行治療才對
當下我居然不自覺脫口而出:「如果,是要在這裡給您做治療...」
他先是銳利看我一眼(眼神很殺) 詢問為何不在最初的醫院就診
然後說要開刀的話 要先給我照正子攝影
聽到先是一愣 在我詢問的那幾間都沒有主動說要照
因為正子攝影幾乎都是要自費 價格在4-6萬不等(即使自費也該花下去)
照出來的片子比核磁更要精準 高達90% 也能得知癌細胞明確擴散的部位
(有位朋友曾經和我說過,不少例子是轉移後開完刀後做完電療才照,
發現已經擴散到別處,例如骨頭和肺部遠處轉移,也提醒我一定要先去照正子)
想到當初三總只是憑藉核磁片子做的粗估就急忙想送我上手術檯
北醫只是多幾個醫師做聯合會診 說來說去 但是也沒要照
畢竟刀子劃下去打開來誰又知道(很明顯他們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樣)
(ex:有位朋友的爸爸之前在某間大醫院開腎結石,結果刀劃下去才發現沾黏的很嚴重,就是比原先判斷還要嚴重,結果手術到一半緊急通知朋友家屬,必須要拿掉一顆腎,當下也只能遵照醫師的建議,但是後來復原打聽才得知其實可以不用拿掉,但是朋友爸爸因為拿掉一顆腎,身體也變得虛弱很多)
這一步走錯 後面真的是後患無窮 所以碰到好醫生很重要
聽到廖醫師說長庚是健保給付 走到第4間才...(感嘆)
他說如果要找他治療 這個禮拜五就來找他 他會安排一些檢查
(待續)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