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揉麵包(含蛋)
一切都是從下面這個網頁開始的
http://musicveter.pixnet.net/blog/category/1351928
格主是搖擺狗,她參考的是<廚房裡的人類學家>的做法,但是我做搜尋時,人類學家的網頁跑不出來,不知是否是因為人類學家目前所在地的關係。
自從看了以後我就一直想做,然後因為爸爸想做饅頭,買了我一直懶的去採購的麵粉跟發粉,所以我就決定動手。
材料的順序,我依東西放下去的順序改過了,所以號碼是亂的,但我懶的改。份量可做四個麵包。
【材料】
1.中筋麵粉 330克
3.速發酵母 0.5大匙(7.5ml)
4.鹽 1茶匙( 5ml)
6.蜂蜜 40ml
2.溫水 150ml
5.蛋 1顆
7.無鹽奶油 38克
[我的註解]
建議用原始版做一次,然後開始調整成自己喜歡的成份跟份量
中筋麵粉:我做第三次的時候改成高筋:中筋為4:6,第四次調成6:4,我想還是用4:6好了
速發酵母:如果麵團要放冰箱過夜或是有老麵,可以減少酵母的量,不過我還沒實驗出要少多少,但麵團還是可以發得很好的量。然後看了很多麵包部落格後發現酵母還有分很多種,反正我買的就是材料行擺的那一種,對初入門的我來說,有發起來就好,種類我就不管。
鹽:照原始版的量就可以了
蜂蜜:雖然我喜歡吃蜂蜜蛋糕但我不喜歡吃蜂蜜麵包,所以之後兩次分別用黑糖(粉)跟細砂糖代替,黑糖的甜度低要多加一點,我還想用二號砂糖試試看。
溫水:先倒入原本的量,最後如果麵團太乾,再加個10~20ml進去,媽媽喜歡水多一點的,每個人的喜好不一樣,可以慢慢調整到自己喜歡的口感。搖擺狗說可把水換成牛奶,我想多做幾次再來實驗。
蛋:蛋是新鮮的好,所以我盡量挑媽媽剛買回來的時候做麵包。
無鹽奶油:因為討厭等待奶油融化,所以我在第三次的時候改成用等量的橄欖油加進去,本來還怕失敗的,因為我在網球上找不到有人改用橄欖油的紀錄。
所以下面是我調整過的份量
【材料】
麵粉 330公克,可全部中筋,或高筋130公克,中筋200公克。或自行搭配比例。
速發酵母 7.5ml(1.5茶匙)
鹽 5ml(1茶匙)
白砂糖 40ml(3大匙,第三匙少一點)
溫水 150ml(喜歡濕潤口感可多加10~30ml)
蛋 1顆
橄欖油 40ml(3大匙,第三匙少一點)
【作法簡易版】
1.拿個保鮮盒,把材料依續加入。
2.把材料揉成麵團。
3.室溫發酵兩小時。蓋子放上但不密封。
4.兩小時之後移入冰箱,二次發酵三小時。
5.檯子上灑一點麵粉,把麵糰放上去整型及加料
6.麵糰放在盤上,室溫發酵一個半小時(第三次發酵),之後在表面塗上蛋汁。
7.烤箱預熱,用攝氏175度,烤20分鐘。
【作法說明】
1.拿個保鮮盒,把材料依續加入 > 這是我喜歡的順序,想換不反對,保鮮盒大小建議是1.8公升以上,比較安全。
2.把材料揉成麵團 > 可以用攪拌棒,但我喜歡動手揉。
3.室溫發酵兩小時,蓋子放上但不密封 > 因為發酵時會產生氣體,密封的話應該會爆開吧,嗯,我還蠻想看的。
4.兩小時之後移入冰箱,二次發酵三小時 > 然後,麵糰可以繼續進行步驟5,也可以繼續放在冰箱裡,冷藏可以放五天,或者用保鮮膜包起冷凍可以放四週,不過我都沒試過。我只放一晚而已,隔夜再烤的話,酵母可以放少一點(1.5茶匙→1.25茶匙),低溫加長時間發酵的麵包真的比較好吃。
5.檯子上灑點麵粉,在上面幫麵糰整型 > 造型隨意,加料任意。各種堅果,葡萄乾,芝麻粉我都加過,芝麻粉要調成芝麻醬喔,手邊沒什麼香料,不然是很想吃迷迭香口味的包。
6.麵糰放在盤上,室溫發酵一個半小時(第三次發酵),之後在表面塗上蛋汁 > 天氣太冷,如果烤箱有<發酵>功能的話,可以用攝氏40度發酵一小時,不過我的是陽春烤箱又不住東京就用不到囉。發酵時間要看氣溫高低來調整,我在寒流來襲時還是用一個半小時就發酵完成。麵糰體積會變成兩倍大。表面塗蛋汁這個步驟一直都被我省略,因為懶再加上沒特別喜歡這樣的口感。
7.烤箱預熱,用攝氏175度,烤20分鐘 > 下墊烤箱用紙或抹點奶油在烤盤上。時間視烤箱火力略做調整,不同烤箱所需的時間會不一樣。也可用香味做判斷,香味出現或看到表面著色就快好了,再烤多久就是個人喜好,但別烤過頭喔。
搖擺狗說:桶子裡粘著的麵糰可以不用洗掉,再利用就會慢慢有老麵的香味,作了好幾次麵包,味道越來越好。但是,因為我用的保鮮盒容量有2.6ml,體積超大的,媽媽拒絕讓這個大個子進冰箱佔空間,所以,我把黏在盒中的麵團盡可能的刮下來,拿個小盒子裝起來,放進冰箱等下次烤麵包的時候再加進麵團中。不知到是老麵的神奇功效,或是我做麵包的技術越來越好(臭屁一下),麵包的口感真的一次比一次好。
因為不是天天做,小麵團放久了會乾掉,加入新麵團前要用點溫水讓它軟化。有次水因此多加了20ml吧,麵團變成麵糊,讓我好擔心麵包會失敗,結果成功不說,媽媽還說這是她最喜歡的一次。所以我才在材料溫水的部份多上這一句─喜歡濕潤口感可多加10~30ml。
我比較喜歡做餅乾,至於麵包,很多年前我曾經嘗試過一次簡易型(要揉)麵包,做的很累不說,還以失敗收場。反正我就是沒有能把麵包揉出筋需要的力量跟技巧啦,我又不想花錢買攪拌器,雖然我是很想要沒錯,所以我就繼續安份的做我的小餅乾。直到去年(2011)搖擺狗在她的部落格中po了免揉麵包的做法,真的是讓我很心動。步驟簡單還一次就成功,讓我又連著做了好幾次,往後大概也會想到就來烤。
為什麼呢,因為外面的麵包大多都又甜又油,好吃又清爽的麵包則是貴的讓人難以常常下手享享口福,所以我想實驗一次也好。一入口,味道正是我想要的清淡,為了調整到自己最滿意的狀態,又進行了後續的實驗,目前還不斷的在進行中,何況過程中充滿驚奇與樂趣,每次烤出來的麵包都還不錯,我也沒急著一次就成功,就這樣烤下去吧。
最後,感謝搖擺狗的po文,讓我在茫茫網海中知道了免揉麵包的做法,感謝啦(附上飛吻一枚)。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