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當中有多少個節慶在我們身邊出現的?
聖誕節,情人節,跨年,中秋節,元宵節,端午節,農曆過年...等,
隨著台灣腳步地加速,
這些節日的氛圍都變了,
任何的節日都突然失去了當初慶祝的意義與精神,
有趣的是,台灣人過洋人的節日必過台灣本身的節日還重視,
聖誕節,情人節與跨年似乎年輕人都要去參加演唱會或是買東西,
沒有趕得上慶祝的人似乎就是趕不上流行的人一個,
不屑過的人更是被人們視為是一個怪人,
但這在老一輩的看法到是還好,
只是這些年輕人終究會是這個社會的中流砥柱,
在過一陣子台灣的整個文化也會跟著改變吧.
在媒體與資本主義的共謀之下,
所有的節日都會被納入它們的素材,
商機可以透過媒體刺激人們消費,
資本主義可以支持媒體的勢力擴張,
彼此共生著,
在家本家的眼裡,
利潤永遠都甚於文化的維持呢.
台灣有自己的傳統文化,
你說他是中國也好是台灣的也好,
終究在這塊土地上維持一陣子了,
我們都不可忽視它們的意義與存在吧.
台灣人都在追求一種想像與複製西方的全球化生活,
都自以為可以當上第一世界的國家,
不斷地告誡人民國外的科技與經濟有多好,
但是卻沒有看到他國的文化,政治,藝術是怎麼維持與發展的,
有時候我們模仿到的只是他們的皮毛而已,
卻沒有學到人家的精神呀.
科技與經濟固然重要,
但是文化的根與精神更是不可輕忽.
隨著科技和經濟的發展,
節慶儀式的靈光也消失了!
換來的只有媒體化,觀光化,商業化的形式化儀式而已.
人們以為這些狀況都是好的,都是有益於我們的.
但大家是否有想過節慶的氛圍是不是也跟著淡了,
過去的那種精神正日漸消散了.
原始並不等於落後,
現代化也不等於先進呀!
就算台灣的政府與資本家們知道了,他們仍舊不會說的吧.
有利益才是他們在乎的,
有些言語在他們的玩弄下,
都成了政治化,商業化的語言結構,
無辜的民眾被欺騙了,
還有人高興地以為他們獲得了很多東西呢?
有些東西是不能具體地去看的,
是無法用言語去說明的.
科技與經濟對人們並非都是好的,
過於盲目地追求後果就是台灣的現象,
這兩者都是工具而已,
它們的出現只不過是便民之用,
但如今卻改變了民眾的習性與文化,
文明的茁壯是容易吞噬文化的精隨的,
甚至瓦解文化的本質,
一個沒有鞏固文化的國家何來強盛之有呢?
人與人的關係在虛假的意識型態中日漸疏離,
人們的感情也正冰冷下去,
可怕的是人與天地的關係和互動,
竟然淡掉...........
當我再訴說這些沉重的現象之時,
文化的靈光正逐漸消解於無形之中,
我會提出是因為我感受到了,
但我們去正視時,
可以挽救的有限,
因為消失的很難在追回了.
如果人們都沒有感覺的話,
我想這些文化的精神永遠會趟在書本中或是博物館中吧,
也可能在Discovery頻道看到這些了吧
在新年到來之際,
人們訴說他們的新年新希望,
而我卻在這裡感傷,
憂鬱著心痛文化被這個可怕的貪婪與行為給撕裂而死亡
我們的台灣文化請你別走呀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