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平,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新東方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2003年榮登中國《福布斯》名人錄,被中國青年一代尊稱為“人生設計師”。
靠自己的勞動贏得生存就是成功
難以找到工作的青年,一般有三種情況:一是缺少求職技巧的人;二是缺乏就業競爭力的人;第三種人我覺得最糟糕——他們認為“僅為生存工作是可恥的”,認為“大學生去當家政,掃廁所,去賣肉……是丟人的行為。”這種丟人的感覺,恰恰是最丟人的!
生存永遠在成功之前,換言之,靠自己的勞動贏得生存,本身就是一種成功。假如上帝暫時沒有給你很多機會,就讓你掃廁所,那麼你就必須面對現實,把廁所掃好。我在美國就掃過廁所。如今職場競爭激烈,人必須樹立最基本的就業價值觀:靠自己的勞動生存,永遠是最基本的追求!只有把胃填飽之後,才有機會充實頭腦,提升自己。
偉大出於平凡,輝煌也來自卑微,微軟離破產永遠只有半年,你離挨餓或許只有三天。首先要生存下來,才能更好地追求其他夢想。
我有個親戚,大學剛畢業,去搬電腦,我說祝賀你了,就從搬運工做起。哪個旅館的總裁不是從端盤子、打掃房間開始的?沃爾瑪特的創始人,就從一個小雜貨店起家。美國著名影星史泰龍、施瓦辛格,在成名之前都曾做過裸體模特,李嘉誠14歲就肩負養家糊口的重大責任,天天琢磨下一頓吃什麼……當年我這個北大教師,一心想成為音樂家或者哲學家,但到了美國,也感到生存的艱難。我洗碗掃地,給必勝客送外賣,就差流浪街頭了。把滾燙的比薩在沒有變冷變硬之前送到客戶手上,成了我惟一的藝術追求——同事笑我:送個比薩也這麼激情!可是我感到自豪,激情不是浮躁,不是幻想,激情是執著當下,全身心投入,激情是做好眼前事的一種素質。
我承認浮躁是一種時代必然。同樣教育背景的人,有人月薪幾萬人民幣,有人1000元人民幣,人心不可能不浮躁,但是,你必須把手頭的工作做好,才可能真正進入一個成功者的境界。所謂成功者,並不單純指百萬富翁,也包括那些完美地完成一件工作,進而完成每件工作的人。
人生的偉大目標都是從養活自己開始,立足生存,追求夢想,這就是從卑微的工作幹起的基本意義所在。
騎驢找馬的人,也不該虐待驢
任何人都必須有敬業精神,能把小事幹好的人,成功的幾率更大。永遠不要抱怨工作有多麼無聊、渺小,只要開始工作,就有改進、提升和擴充自己的機會。譬如背英語單詞,一天背1000個單詞,你肯定背不下來,會精神崩潰,但如果一天背幾十個單詞,就能輕鬆做到,以少積多。反過來,假如你一開始就想做比爾•蓋茨,學哲學的一上來就想超過黑格爾,忽略手頭的工作,最終可能會一事無成。
可以騎驢找馬,但不要虐待那匹驢。要麼放棄這頭驢,既然要了,你就要把它當成自己的旅伴和愛人,認真對待。
再回頭說說掃廁所,你能把你負責的廁所弄得乾淨明亮,衛生清潔標準也比以前提升一個星甚至兩個星,就意味著職位的提升和薪水的增加。新東方發展早期,俞敏洪從講臺到灶台,從教室到廁所,什麼都管,他還曾發明一個“熏醋療法”,驅除了廁所裏面難以驅除的異味,至今“俞敏洪會掃廁所”還在被新東方的元老們傳誦。
新東方還有一個出名的“掃地王”張少雲。他來自貧窮的農村,在新東方實用英語學院讀了兩年非正式的大專英語,畢業後就在新東方看教室、打掃衛生,但他發誓“掃地也一定要掃出出息來,掃出前途來!”他一邊幹好本職工作,一邊確定了在新東方教書的目標,在家裏掛了一個小黑板,模擬課堂,一遍一遍地講,一遍一遍地寫,堅持了一年多。到了2002年初,他把這小黑板帶到新東方大樓,直接給招聘主管老師模擬講課,一舉成功。現在,張少雲已經成為新東方學校最優秀的講師之一。
不管做什麼工作,一個人的工作做到別人沒法替代的程度,就算成功。這種騎驢的態度,這種認真精神和敬業精神,才會感動上帝,也是個人能得到最大發展的直接原因。
要拋棄“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
我在新書《郵箱裏的燈光》(《騎驢找馬》修訂版)裏提出一個重要的思想:如果簡單地以學歷為準繩設計未來,人生的路就變得很窄;如果用市場需求來考慮、來測量自己,機會就會很多。這個思想,是針對中國社會依然盲目地追求高學歷、追求留學、追求名校的風氣而提出的。
我在書中講了則希臘神話故事《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惡魔普洛克路斯忒斯有一張床,他守在路口,見到行人就把他們抓來放在床上量一量,太長就用斧子砍去腳,短了就拉長,以便符合床的標準。結果被他丈量過的人,沒有一個不是一命嗚呼。
為了符合社會公認的許多“神聖”但已經過時的人才標準,很多人也寧可把自己拉長或鋸短。比如英語學習者,不把能否進行英語交流當作標準,而把四級六級當作標準。事實是,成功並沒有公式化的標準和模式。設想一下,假如姚明的父母是個學歷迷,強迫他學士、碩士、博士讀到底才打職業籃球的話,相當於要他接受“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的標準,那麼今天就沒有NBA的姚明瞭。
談談具體的案例。甲是家境窘迫,拿到法學學位又去考研。乙剛剛法碩畢業,就急著出國。他們都是以學位為中心,而不是以就業為中心,這樣做違反市場規律。現在不少青年陷入追求高學位的盲目狀態,認為出國是上品,考研是中品,就業是下品。
學歷崇拜,出國崇拜,是坑害中國青年的一張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這張床,威脅著當代中國青年奮鬥的命運。以學位為中心來奮鬥,是學位集體無意識,拿到學位未必得到前途;以就業資格為中心,是市場人才新規則,得到資格就可以獲得工作,從而邁出成功第一步!
黑夜給了我們黑色的眼睛,我們要用它來尋找黃金
不管從事什麼,要用敏銳的眼光,打開所有的神經天線,像捕捉愛人的眼神那樣,捕捉那些與你的工作相關、但暫時還沒有被商業化的需求,“就業”後“拓業”,更易獲得成功。
我在1996年剛回新東方時,完全為了賺錢謀生,根本沒有什麼神聖的使命。但在出國諮詢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人盲目盲動,根本不考慮自身條件,更不考慮出國後到底做什麼,反正就是為了出國而出國。在對他們的人生以及奮鬥目標的拷問、反問中,我發現了一種新的諮詢需求——這就是人生設計。後來我在新東方相繼提出“留學申請的藝術”和“美國簽證哲學”,都是在諮詢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後成為新東方的品牌成分的。
有個學生曾到新東方諮詢,他是地理專業畢業,在北京找不到工作,特別著急,家裏又窮,就想出國作最後一搏,我給勸住了,讓他先就業。後來他受新東方成功的啟示,想到教育貧瘠的貴陽老家也有英語培訓的需求,就回去創業了。五年過去,他的事業蓬勃發展,已經成為當地赫赫有名的創業者。
中國的人才不是過多,而是過少。輝煌的故宮藏畫藝術,被臺灣公司開發出商業價值,他們利用日本超級仿真古畫複製技術,生產高價成品,再向大陸推銷。中國這樣的市場空白增長點並不少,就等著人才開發。我常常戲言:“黑夜給了我們黑色的眼睛,我們就要用它來尋找黃金”。中國職業場上的“黃金”到處都有,就看你怎麼開掘。
智慧建議:
留學、升本、考研、就業都是青年的人生選擇,並無一個規則。問題是:它是否能使你們獲得幸福的生活,實現人生的終極價值?我在《郵箱裏的燈光》提出了重要的“三業”理論:成功無非就是就業(job)、職業(career)和事業(cause)。先要就業,也就是靠什麼謀生,解決溫飽;再要職業,通過穩定收入,擁有安全感;最後才是成就事業,實現人生最大價值。我呼籲我們的讀者和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打破精神枷鎖,衝破思想牢籠,確定奮鬥目標,以獲得“就業”為最低奮鬥綱領來設計自己的人生,追求個人的成功。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