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週六休假,同時小孩寒假也即將結束,剛好平日行程滿檔的他們今日全都輪空,可以一起陪我們夫妻出遊旅行。最初我計畫的出遊地點是苗栗的薑麻園,可以在那裏走走步道,看看瞭望台上絕佳的360度全景展望,喝喝當地的名產「薑母茶」,逛逛只有假日才有的小市集...無奈,老婆大人興致缺缺,愛逛街的老婆與小孩,喜歡去大都市走走,於是只好退而求其次,到我也想去參觀的「台中公園」繞繞,順便他們也可以逛一中街,一舉數得!運氣不錯!能在台中找到便宜的車位,雖離公園有一點距離,但花點時間走動一下,也不賴!特別是在寒流來襲的日子裡,多走動,身子才能暖,不是嗎?台中公園同時也是台中燈會的主場地,本以為會遇到塞車或爆滿的賞燈人潮,結果...還好嘛!人潮雖有,卻不到爆滿!沒有人擠人的現象,就像一般假日時景點該有的人潮般,大概愈晚人愈多,畢竟花燈、花燈,晚上賞花燈才是最佳時機點嘛!至於我們,賞花燈非主要目的,所以,也就完全不在意所謂的“感覺”了。湖心亭位於台中公園之日月湖內,不僅是市定古蹟,更是台中市的精神象徵,也是台中市政府的府徽意象來源。這是我第一次來到台中公園,也是第一次親眼看到「湖心亭」,第一印象:湖,比想像中小;面對湖心亭的距離,比預期中的近。 主動提,挪去矜持,只會留下紀念。 日月湖中,許多遊客在此泛舟...我們只遠觀,未心動。保護coco比較重要! 以為我要拍,其實我沒拍此座橋的意願,不過,既想之,即拍之,意外拍下豆豆正面照。想拍到他正面“英姿”,還真需要碰運氣啊!說到豆豆,才剛手術完,就跟著我們往外跑,他可開心呢!來到陌生有新鮮的地方,有許多特別的氣味,可惜,頭罩礙著他,讓他沒法盡興的聞... 側拍湖心亭 日月湖走過中正橋,來到日月湖中的小島上,小島上的湖心亭就在眼前。不過,亭子似仍在整建中,尚未對外開放,我們只好在外頭溜搭一會,匆匆瞧了一眼,便匆匆而去。 民國九十六年重修過,那這次又是最新的翻修囉!也許下次來,會有新的“重修記”出現在我的眼前。 我們從中山橋回到公園... 中山橋通往湖心亭所在小島東西側木橋,橋名原為「第一橋」、「第二橋」,光復後,更名為「中山橋」及「中正橋」, 後經改建,中正橋成為鋼筋混凝土製的水泥橋,而中山橋維持木造型式,較似當年舊橋。 雨豆樹台中公園另一可觀之處就是園內的老樹,枝葉茂盛,直衝天際,真是壯觀。 公園一隅 台中燈會的主燈!湊湊熱鬧,拍一張。 台中神社遺跡 神社遺跡...參道,石砌基台及銅馬、狛犬。 參道及石燈籠基座遺跡。 吳鸞旂公館更樓1889年,台中仕紳吳鸞旂建公館於新庄子(今東區大智路30號一帶),佔地千餘坪(後人稱為吳鸞旂公館),更樓原為吳鸞旂公館之正門門樓。1922年吳鸞旂(大正11年)去世後,其長子吳東碧始從中國大陸返臺,並依遺囑在今太平冬瓜山興建吳家花園與墓園(今存吳鸞旂墓園)。1935年吳東碧將吳氏公館賣給有生意往來的基隆顏家顏欽賢,顏再捐給日治時期的市府作農校用地後改作孔廟用地,但孔廟始終未動工。國府接管臺灣後,公館就被百餘違建戶佔住,後經台中市議會審議將公館標售,1983年僅將更樓部份遷建於台中公園內,公館則於1985年經法院判決強制拆除夷為空地。台中更樓為台灣碩果僅存的中式更樓建築物。 望月亭 台灣省城大北門城樓遺跡 從我們走進公園時,我便看到公園內的小山頭,我知它是一座有基石的小山,名為「砲台山」。當下,很想先往砲台山的方向走,但考量老婆、小孩們的意願與遊興,還是先配合他們,等到公園大致繞完一圈之後,便跟老婆說:「再往上走,看看那裡有什麼...」 前往砲台山的“登山步道”,不到一分鐘就到山頂了。砲台山原是東大墩孤丘,海拔89公尺,為日治時期的台中市第一高峰(當時北屯、西屯、南屯三區尚未納入台中市)。砲台山之名的由來有兩則:一為清光緒年間,台灣鎮總兵藍廷珍平朱一貴事件時,於大墩街旁置高點處架設兩門砲,而得砲台山之名。另一個為1895年時日本攻打台灣,在此地架設三座大砲以防止台灣反抗軍,後稱為砲台山。 抗日忠勇將士民眾紀念碑(原為兒玉源太郎大理石像)砲台山的紀念碑離我們都很遙遠了...過往的歷史,還遺留下什麼呢?政客的歷史不是歷史,我們所聽所見所聞的歷史,究竟還有多少純粹性?兒時看著紀念碑的感受與今日看著這些一座座紀念碑的感覺完全不一樣,時代的變遷,造就著新的歷史觀以及情懷。對於下一代,就像我的小孩,他們對這些歷史,又有著何樣的觀感呢?單純就好,拍照到此一遊最重要! 台灣地籍測量三角原點中心碑(原始基準點)1898年,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設立,1900年8月於砲台山設置主三等三角點第89號,以此為原點展開台灣史上第一次的三角測量。 公園繞了差不多後,便逛了一下公園內的市集,買了飲料喝喝,然後又到了一中街吃吃喝喝、逛逛...有老婆在的地方,大概就少不多吃喝,逛街逛市集就是這樣。看他們逛得很開心,而我呢?我啊!也喜歡湊湊熱鬧,不過,今天的心,心向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