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4-15 01:48:58| 人氣9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古厝紀錄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5年四月,是這棟三合院最後生存的一個月了!
仔細想想,這棟建築物所代表的意義為何?
是一個歷史的見證,是整個家族的回憶,抑或只是丈量而出的土地與金錢。

從歷史與記憶的角度而言,這片土地是我們祖先遷移來台落地深根的開始。
從長輩的敘述中,與族譜的紀錄裡,慢慢地讓我尋找出生命的脈絡。
大約在西元1720年,曹家的第十代遠從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遷居來台,在第十一代(約1740年)就定居在現今的土城市青雲里附近。
因此,確立了居住的土地,也開始繁衍後代子孫,並且開始大興土木,建設出現今三合院的雛型。從此之後,曹家也開始分四大房,1.3房在三合院南邊,2.4房在三合院北邊,而東邊正是祭拜祖先與神明的祠堂。

三合院中間的空地,長輩們稱作為:埕(為台語發音),是族人活動的場所。也是蘊藏著許多族人共同回憶的土地;小孩的奔跑.嘻戲,大人們的祭拜儀式,還有長輩們的談笑風生.閒話家常。
這是回憶,印記在每個共同生活的時光記憶裡,它不曾消失。

時代變遷下,曾經是兩三百人住的曹家莊,在2005年4月的今天,只剩下約5.6戶的住戶了!
他們大多是老人與中老年人,當我詢問他們為何還不想遷移住所時,所有人大多是不願搬離早已習慣的土地。
當然,大多數的中年人給我的回答是:等待建商來拆遷,建設新房。
加上大自然風雨的侵蝕下,歷史的斑痕讓三合院的建築越來越不堪,放棄修繕的族人越來越多,因而選擇了鋼筋水泥的大樓居住。

或許是時代所趨,一個消費時代.資本主義為主的現今。在沒有文化保存概念的台灣經濟極速發展中,有多少像這樣的歷史都被埋沒在鋼鐵叢林之下,急功近利也變成了我們特有的文化了!
我不願看見這樣的事發生,一個活生生的歷史記憶,在幾天之後便會埋在土堆裡了!但我卻沒有任何能力去說什麼.做什麼~
唯一的是我能用影像讓它們存活下來,並且自私地保存下來。變成一種幻影~

記得在一曲競選歌曲裡有這麼一句,<老樹換新枝>。或許這是一種改變不了的自然原則吧!
只是我還不懂罷了!


台長: mocy
人氣(9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