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兩年間,似乎是越過了某個臨界點,也或許是幾個潮流正好匯集到一塊兒,大家開始一股腦的談論北歐設計,不只是北歐設計,包括北歐人的生活態度,社會制度,一時間,北歐不只是了生活美學、任何與北歐有關的事物似乎都成了美與善的代名詞
北歐設計之所以可以在世界的設計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原因恐怕很多,不只是風花雪月浮光掠影談談表象的北歐風光可以一筆帶過的,之前看了一本由日本的椅子達人織田憲嗣(Noritisugu Oda)所編著的Danish Chair,前言是由村上太佳子(Takako Murakami)執筆,當中將她認為影響或者說造就今日丹麥設計的遠因近由有了一個清楚而明確的描述,這是很難得的資料,雖然是短短幾頁,卻都是幾十年研究累積後的珍貴心得,所以麥克雞不揣簡陋,將原文翻成中文跟大家分享,內容是重點,至於文筆不甚通暢之處就請大家包涵了,由於原文甚長,預計分三到四次翻譯出來。
--------------------------------------------------------------------------------------------------------------
一個民族的生活跟它的思考方式不但會反映出這個地方的歷史人文以及天候地理環境等內外在的特徵,甚至,這樣的精神也會表現在在她們所使用製作的商品上,而以”現代丹麥”為名的各種設計正正展現了丹麥人的精神與文化:丹麥,這個位在北緯56度,歐洲的最北邊瑞典的南邊,由日德蘭半島及附近島嶼所組成,面對北海及波羅的海,氣候嚴峻但景色優美,面積差不多相當於日本四國以及九州的總和,與挪威瑞典組成一塊通稱為斯堪地那半島的地區,氣候則是很典型的北歐,冬季酷寒夏季涼爽,春秋兩季則十分短暫,短到可以說只有夏冬兩季:夏天日照時間長,長到入夜之後仍有如白晝一般,冬天則伴隨著綿長的永夜。
我第一次造訪丹麥是在1968年秋末,彷彿隨時要落下的斜陽終日低掛天際,將哥本哈根成排的屋舍房瓦染上一抹淡淡的黃,這樣帶著些許憂鬱的美景讓我想起日本夕陽西下時的景色:而隨之而來的冬季則讓我學會如何在恆長的冬夜裡面對並了解最深刻的自我。
身為丹麥政府的公費留學生,我有幸能在1968到1970年間在丹麥皇家藝術學院家具學系就讀,在那兒,我得以認識丹麥的歷史文化並且第一次見識到丹麥家具設計中那份不隨時間改變的好品味:而這兩年的丹麥經驗,對我而言,不僅是我個人極為深刻的人生經驗,同時也深深的影響了我日後的設計。
在此,我希望能藉著這個機會讓大家了解丹麥設計的精隨及形式,就算經過幾十年,她們仍像剛被設計出來的時候一樣的清新及富有功能性。
丹麥的家具及工藝設計學校一向在國際享有盛名,從1920到1960年的40年間,傑出的設計師與工匠在一個又一個的國際設計展中聯手,打造了丹麥設計的黃金時期,即使是半個世紀後的今天,仍有許多經典設計被重新生產:我於是不斷思索:究竟是什麼樣的力量形塑了丹麥現代設計的獨特性,關於這點,我想從家具,特別是椅子的設計來加以探討。
【丹麥現代家具的特色】
可以這麼說,設計師的獨特創意與傑出的工匠技藝成就了丹麥家具的獨特性,匠師與設計師彼此互補,不論是手工限量或者大量生產,也不管價位的高低,都同時兼顧了使用者的舒適性與需求性,優質的設計與極長的使用壽命也讓使用者和其朝夕相處的家具間產生了一種特別的親密感;材質的使用絕對是丹麥家具設計中很重要的一環,憑藉著對材質的深刻領會,設計師一方面在材質的使用上展現他們的創新與創意,另一方面也沒忘記滿足使用者的需求;我相信這種對質材的追求絕對來在於丹麥人與自然環境的互動體驗中,質材不只用來造物,同時用以展現形體的美感,而這樣對材質的體會與詮釋不只表現在家具設計上,同時也表現在其他設計領域中;總而言之,丹麥設計之所以如此獨特除了來自於出色的工藝外,對材質功能的理解,對美與創意的追求,以及對品質的絕對堅持都是丹麥設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丹麥設計】
為何丹麥人會如此重視設計?又為什麼丹麥設計師對於美和功能的追求有一種責無旁貸的責任感?『更好的生活』:這個在許多國家喊了幾十年的口號,這個在物質生活或者社會福利上意味著更高品質生活的口號為何會在20世紀初的丹麥,成為整個社會追求的目標?並成為所有,包括建築、室內設計以及工業設計等設計運動的基礎。
丹麥設計的核心價值在於設計師始終堅信,將更美、更好的產品帶進一般人的生活中並藉此豐富生活的內涵是設計師的重要使命,這樣的信念來在於19、20世紀席捲丹麥的幾個社會運動,這些社會運動無一不在爭取落實更廣泛的公民權力,但為何當時的丹麥人能夠有這樣的視野?我相信這來自於丹麥人高度成熟的審美價值觀,而這樣的審美觀則源自於她們獨特的生活及精神背景。
【丹麥設計的社會背景】
在我對丹麥設計運動起源的研究中,我發現丹麥群眾啟蒙教育不僅產生了人民高等學校(Folk High School),也對丹麥設計的起源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力;運動的創始人Nikolai Frederik Severin Grundvig(1783-1872,後簡稱Grundvig,在1001期商業周刊關於丹麥的報導中可以看到Grundvig的簡介),一位路德教派牧師,聖樂作曲家,同時也是位詩人,他的博學在當時被稱為全斯堪地納之冠,而他在教育議題的影響力同樣也廣及丹麥社會,Grundvig在1833-1834年首度出版他的教育理念,當中他著墨最多的部份是佃農以及成人教育,Grundvig認為社會上的每個人都應享有同等的受教權,透過歷史文學音樂的學習,以及學習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互動,每個人都能體認到自己是群體的一份子,並成為一個自信勤勉的公民;而這同時也成為日後Kristen Kold(1816-1870)成立人民高等學校時的辦學理念;初期人民高等學校分別為男孩女孩開設冬季及夏季的課程,學生出於自願來到學校並自行負擔所需的學費及生活費用。
1864年,在克服了種種的障礙後,人民高等學校成為國家活力的來源,並且在丹麥文化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到了1980年,全國共有91所這類型的學校,即使到了今天,人民高等學校仍然是一個極具影響力的教育形式,同時也是丹麥文化傳承中極為重要的一環;可以這麼說,人民高等學校的對丹麥社會的影響和貢獻不僅僅在知識的學習上,各式各樣具有潛力的民主與教育實驗也同時在這裡進行,而這樣開放的教育形式也成為丹麥人民培養敏銳審美觀的重要因素;早在1830年代,當大眾的教育需求開始被討論,成立於1844年的人民高等學校則正好呼應了這樣的需求,這顯示教育普及化不僅僅是知識份子的理想,也因為有了農民以及一般市民的支持,這樣的教育理念才得以被實現,當然正因為有了精神與經濟上的奧援才使得普及教育的理想得以實現,普及教育的成功反映了丹麥人民所擁有高水準的生活素質,更令人驚訝的是,這樣自主、非強迫性的教育制度竟能持續150年而不墜,並將這樣的生活哲學深植於丹麥人民。
【農民合作組織】
要實現教育普及化,當然也要一般民眾都能達到一定的經濟水平才有辦法做到,農民合作組織(farmers’cooperative association)便是以改善農民生活為宗旨而成立的,但農會組織的成立不只讓農民獲利,同時也嘉惠了丹麥人民的生活,並且非直接的支持了人民高等學校的發展;成立於1880年的農民合作組織在丹麥農業的發展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那個以小農舍為主的時代,農會因為掌握了大部份出口農產品的生產而具有重要的地位,不只對農民,對丹麥整體的經濟都有很大的影響力。
由於大大改善了農民的生活條件和弱勢的社會地位,尤其是那些小規模的農場,農民合作組織因此得到農民的大力支持,在1851年,農民合作組織成立了自己的儲蓄銀行,到了1861年,第一個自營的零售商店在Hans Christian Sonne催生下於Chisted Juran成立;零售部門在都市地區成長迅速,到了1890年共計有400家店,到了1913年總店舖數成長到1526家,零售部門的成立不只為農產品的拓展了更好的出路成為,也導致了農會組織日後的成長。
農業生產的自動化於焉展開,奶油、蛋的出口加速了農業自動化,也由於農業自動化的導入,即使是比較小的生產單位,因此獲得較大的經濟利益,農民合作運動持續擴大,於是不僅成立了的合作銀行,到了1904年更設立了農民專屬的療養機構,從這裡可以看的出來,農民合作不僅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改善了農民的經濟生活,更重視農民福祉及農民生活品質的改善,更進一步,它開始從事出版、電影製作以及戲院的經營;到了1932年提供技術與一般文史教育在農民合作組職的資助下成立,像人民高等學校那樣,這裡的教育是非強迫性的,在這段關於農民合作組織的簡短歷史中,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的出來農民合作組織在促進經濟以及社會發展上的重要貢獻。
【女權運動】
另一項對於社會意識與價值提升至關重要的社會運動是女權運動,對每個國家而言,大部分的日常生活都掌握在婦女的手中,丹麥的女權運動始於19世紀,大約與前述的人民高等學校及農民合作組織同時,其目的在於替女性在家庭、社會以及國家體制中爭取平等的權力;1871年,為了爭取女性的受教、投票以及參選權,丹麥的女性公民協會於是成立,在當時,女性,特別是未婚女性的社會地位十分低落,在克服了一連串的挫折與失敗之後,女性學校在1872年至1876年間成立,1875年,女性被允許進入大學就讀,1908年可以參加地方選舉投票,1915年可以參與國家選舉投票,接下來在1922年,雙親的平權,1947年,夫妻間的平權關係一一被確認;女權運動爭取的不只是女性權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它徹底扭轉了女性對於自身與社會的態度。由於可以和男性一樣在職場工作,並且在家庭與公民權利上取得平等的地位,這不只豐富了女性自身的生活,也讓女性在各類型的社會參與上扮演更積極活躍的角色。
上述三個重要的社會運動:人民高等學校、農民合作組織以及女權運動,顯示了丹麥從上個世紀開始,便有不同的社會團體各自發揮影響力,推動公共利益與全民福祉的提昇,並從而提高全體國民的生活素質,這是我們今天在看高品質的丹麥設計、工藝以及家具製造時所絕對不能忽略的。
【圖片取材自我的好友 Mojocoffee 的網路相簿,很讚的咖啡館,很棒的網路相簿,
http://www.flickr.com/groups/21825077@N00/,裡面有老闆Scott最近丟下coffee shop不顧,跑去北歐喝了20幾天咖啡的相片,連網路相簿的朋友請記得把網址列後面@N00的部分加回hyper-link的網址列上才能正確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