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8-03 14:52:50| 人氣10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京都之旅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3月18日
 踏上日本土地的第一步,即是大阪「關西」機場,機場內採光很好,有溫室的效果,室外溫度在大太陽下,約為十幾度,頗為寒涼,室內則少說二十多度,彷彿開了暖氣,穿著毛衣外套竟感覺熱。室內的植物正開著花,讓人一下飛機就感覺生氣蓬勃。

 出了機場,映入眼前的是無限綿延的藍色海岸線。機場附近,未見特別突出的建築,倒是高架道路錯綜複雜,令人印象深刻。

 從機場到京都全日空飯店,搭巴士可抵達,日幣2300圓,大約一百分鐘的行程。坐在巴士裡,感覺天氣很好,藍天白雲。我坐在巴士的左邊,看到的是無邊的海,有私人遊艇碼頭、有長長的金色沙灘,沙灘上正有人在下午兩點多的陽光下,放風箏。一隻蒼鷺亭在消波塊上,顯得好孤寂。關西市區周圍有山有海,算是一個地理環境條件不錯的地方,由沿途景象看來,關西算是一個海港都市。 

 從機場高速公路進入阪神高速道路,再轉入 界泉北道(有料道路),靠近收費口附近,有個高爾夫球練習場,果嶺就在水中央,周圍的幾片綠地也全在水中,可見此練習場對練習的人來說,難度是非常高的。

 沿途有許多翠竹林,就是我們在日本影片裡看到的那種大片大片的綠,接近市區時,隨處可見一座座公墓,一個個西式的墓碑,密密矗立著,形成一種特殊景觀,每個墓所佔的空間極小。

 來到了全日空飯店,這是套裝機票指定的飯店,外觀看起來很樸素,它的對面就是二條城,為德川家康幕府的居所。進入旅館,外面太陽大氣溫低,而飯店裡強烈的暖氣,讓人覺得躁熱。飯店給我的第一印象:設備還不錯,空間比以前我住東京的飯店要寬敞些,浴室也大的多。

 晚上到三條通的「王將」水餃店用餐,這餐也是機票招待的。出菜時,每人一份鍋貼,然後每人一盤蟹肉燴蛋炒飯,最後,又一人一碗海鮮拉麵,湯麵裡面的料有肥大的蟹鰲、鵪鶉蛋、豬肉、花枝、蝦餃、高麗菜、豆芽、木耳和少許紅蘿蔔絲,美味極了。只是,餐廳將這些屬於主食的東西全部一起上桌,而量又頗多,真是滿奇怪的方式。

 飯後,我們散步到鴨川,好多年輕人在堤岸邊,一看就知道是學生,有的還穿著高中生的制服。三條阪是最熱鬧的地方,就像國外的shopping mall,這裡也有路邊彈唱或肢體表演的藝人。更多的是逛街的人潮,這裡賣的東西,五花八門,許多小店十分精緻,讓人目不暇給。我們十個人,最後分成好幾組,各找自己的興趣逛,每個人都有不同經驗,也都買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我覺得這地方有些像英國的柯芬園,今天是周日,人潮聚集,只不知平時如何?

 逛完街,我們搭巴士回旅館,不得不提的是京都車站,那是我們每天都要經過的地方,京都車站非常大,為建築師安藤忠雄的作品,據說他喜歡自然與人結合的設計方式。我們在車站前搭近畿巴士100號,剛好坐到「觀光巴士」,車上為木頭坐椅,綠絲絨的椅墊,車內還有方形的古典燈飾,古色古香真是漂亮。


3月19日
 清水寺在山坡頂,沿路是鱗次櫛比的墓地,齊齊整整,山下賣的一束束鮮花,是為了給上墳掃墓的人所用,起先,我還以為是像我們端午節般,要在門前插花或到廟前獻花的習俗呢。掃墓的人除了鮮花外,還帶了小水桶和水瓢,祭拜完後,用小水瓢為墓澆水。後來,我也在一家料理亭前,看見一位穿著和服的少女,左手提著一桶水,右手拿著長柄的小水瓢,在地上澆水,她倒退著,在地上用水畫出了美麗的圖案,她的動作,不疾不徐,態度從容、非常專注的做著這件事,我足足看了十來分鐘,斜照的太陽光在她身後,我感覺似乎處在古代,如此靜謐與安詳,也感覺到生活中節奏和緩的美。

 古建築、庭院和櫻或梅的枯枝相映,在在令人駐足。清水寺今天剛好有音樂盛會,管絃樂及聲樂都在此為櫻花季揭開序幕,好像是呼喚櫻花早日綻放,那環繞在櫻花樹裡的杉木平台,成了最好的表演舞台,讓樂音在山谷中縈繞不去,我已能想像那櫻花盛放、風吹如雪的花瓣紛紛飄落的景象….好美!

 這裡的湯豆腐亦叫人回味無窮。我們坐在戶外的棚裡,盤坐於禢上(很像中國古時皇帝與大臣的戶外宴飲,也很像荊軻出易水的餞別宴場景),店裡端出一個木桶,桶的熱水裡燙著潔白柔嫩的豆腐,還燙著一壺特製醬油,旁邊一碟蔥碎與七味粉,那就是最佳的佐料,還沒吃就已被那氣氛感染了,等我們夾起那細白滑嫩的豆腐,放在佐料裏溜過一遍,再配上蔥花,那滋味可以「風雅」兩字形容!

 逛完清水寺,順著坡道往下走,是古典的石板路,兩旁數不完的小店,橫裏更有許多叉路巷弄,每家店裡的商品各有特色,「清水燒」的陶器自是少不了,和果子、京果子、紀念品、風鈴、摺扇、福袋、調味料…..都饒富十足的日本風味,現吃的零嘴也不少,手工仙貝、沫茶冰淇淋、櫻花 麻糬等,許多店還泡茶招待試吃。我們從中午十二點多,逛到下午五、六點,才逛了一半。

 為了方便看藝妓,晚餐選擇了祇園附近,雖不懂日文,卻可以依照店裡的圖片來點菜,大家也吃的很滿意。飯後去逛花見小路,沒見到藝妓,可能時間不對吧!感覺很冷清,天空彎彎的半月,更增冷意,是該回旅館的時候了。


3月20日
 銀閣寺,門票500圓。小小庭院非常潔美,園裡有許多人在整理照顧著,幾乎看不到落葉,落花他們倒是不掃的。此時開放的多半是茶花,紅、白、粉紅都有,入門即是茶花花牆,如果完全盛開,其景象一定很壯觀。幾株杜鵑也稀落的開著,開的最盛的是一種叫Yasaby 的花,花型很小,但是卻成串成串的開,有白有紅,日本人似乎非常喜歡它。

 這裡有個「洗月池」,好詩意的名字,許多人也把它當成許願池,密密的錢幣投在潔淨的池子裏,不知有多少人的願望得以實現。

 日本庭院裡的松,都極有姿態,因為從小就雕琢,不過也有的人工味太重,反而失了真。庭園雖小,倒也處處營造出不同的景致,小橋流水、平沙野地,細細觀來,也有些趣味。寺外種有竹子,竹子的翠綠色彩特別鮮活,是很重要的色彩點綴。

 「哲學之路」,是一條長長的河道,河堤兩旁種滿了櫻花樹,櫻花樹下有石板鋪成的步道,另兩條沿河的柏油道路上,錯落著一些具有獨特風格的小店。密密的櫻花林,可以想見四月櫻花鬧春的景象,河道上色彩繽紛,河道裏飄滿落櫻,水鳥悠遊其中,哇!那情景多麼浪漫迷人。如今卻只見含苞的枝條,綿延無盡的延伸,只等待它的花期到來,「啵」的一聲,所有的花兒都一起綻放,展露它醞釀了一年的姿彩。一年長長的等待,只為了兩個星期的燦爛,櫻花的花開花謝,誠然引人哲思。

 「草木染料紙」、「衣帽工房」、和各有風味的咖啡店,都讓人悠然盪入另一個時空,頓覺時光悠悠,陶然忘機。這裡最有色彩的要算「風之館」,各種因風而生的玩具與飾物,造型奇巧、色彩鮮麗,讓人久久不忍離去。

 「若王子」茶站,更是一處不可不去的地方,那兒由兩位老婦人打理,店裡堆滿了舊物、舊衣,簡直像儲藏室一樣,唯一做生意的兩張桌子,一張上面還堆著一半東西,以一個彷如琉璃的藍色陶瓶為界,陶瓶裡插著紅色的玫瑰。玻璃桌下也堆滿了雜物,客人得擠在滿是舊物的空間一角喝茶或咖啡,這景象很難想像。

 這裡的點心,只有包裝在塑膠袋裏的花生餅,飲料則有蕃茄汁、可爾必思、咖啡與熱茶。兩位老婦人看似母女,更老的那位背駝得很厲害,應該有八、九十歲了吧,這樣的老太太在京都街頭常見到,可見她們年輕時曾經歷過非常艱難的日子。

 這家店是由教堂改成,外面還有鐘樓的建築,它原來應該是天主教堂,牆上有哥德式的彩繪玻璃窗、有華麗的嵌磁宗教畫,還有多幅聖像畫、古典油畫與許多歐洲古典時期的希臘雕像,瓶瓶罐罐,都極有歷史古味,若有時間,真可慢慢在其中尋寶。

 走完「哲學之路」已是下午四、五點,「若王子」的茶點小吃,變成了我們的午餐。

 黃昏時來到四條河原,循著三條河原(鴨川的中下游)往出海口方向走,寒冷的風彷彿削著肌膚,讓人禁不住縮在衣帽裡,只見蒼鷺、大白鷺在水上飛翔來去,姿態很美,烏鴉也不少。河岸邊有彈唱的青年、有漫步或坐在岸邊談心的情侶,海風寒涼,對他們似乎不算什麼。

 河岸邊,古典木造的餐館有亭檯樓閣的曲折,客人面對的風景,是開闊的「鴨川」,頗有唐朝的意境,很讓人嚮往。也在此時我感到飢腸轆轆,畢竟,走了一天,只靠幾片餅乾是抵不久的。

 我們各自分成小組解散,「阪急百貨店」是我們約好碰面的地方。我這小組三人,選了一間西式餐廳用餐。飽餐後,則走進了 [居酒屋] 的小巷子,兩旁幾乎都是賣小菜與飲酒的場所,日本的酒文化與生態,在此可見一般。巷尾有間情色飯店,註明休息、飲酒、並有小姐陪伴。

 橋頭邊,有棟巴洛克式建築,靠近一看,原來是間北京料理店。河對岸也有棟仿歐式的古典建築,燈光很明燦,濃濃的異國風,讓人一時忘記了身在京都。


3月21日
 二條城,位在[全日空]飯店的對面,為德川家康時的城池。

 石頭壘成的城牆,結構堅實、固若金湯,其城建於1602年左右,護城河與城牆給人氣勢雄偉的感覺。裡面的建築更是壯觀,唐門的繁複裝飾讓人嘆為觀止,大東門的格局亦十分可觀,金碧輝煌與樸實剛勁的對比,整個內殿規模宏偉,可以想像當時幕府的風光景象。

 走在「夜鶯廊」上,有竹版碰觸搖曳的聲響,那是防夜裡宵小光顧的設計。寬敞的廊軒,讓內室與戶外有一過渡空間,從廊軒賞庭院景致,別有一番風情,若逢下雨天,孩子也可在此嬉戲,不愁沒處去。可惜此時門戶都閉鎖著,顯得森冷。

 庭院裡的宮廷植栽,依然是雕琢得十分嚴整,此刻正有人架著梯子修剪著松枝,原來,日本的松樹何以長成那樣,不是沒有原因的。

 最讓人興奮的是「梅花道」,此時櫻花尚未開,有梅花也不錯,梅花也分許多品種,形有單瓣複瓣,色彩則從白、粉到艷紅,我們在梅花林裡擺了各種姿勢拍照,感覺自己都美起來。

 從二條城出來,我們趕東寺的廟會,聽說廟會市集裡有賣吃喝的,午餐就在那兒各自解決。其實我最怕市集,四處都是人,很容易讓我暈頭轉向,不過參觀廟裡朝拜的儀式,倒是我感興趣的。

 寺裡頭正有位高僧在行禮念經,許多信眾脫下了鞋,跪坐在廊簷下,陪著高僧一起行禮,外面有個木製的捐獻箱,行禮完的信眾,臨走時就會丟下香油錢。

 廟的內院裡,另有一處點滿了白色蠟燭與薰香,許多人走到那兒用薰煙為自己沐浴,因為是戶外,所以不覺得嗆人。

 逛到廟外,此時市集正熱鬧,這市集環繞著東寺的四面,有賣各式陶藝品的、有賣花草盆景的、服裝飾物都有人賣,吃食自是不少,章魚燒、玉米燒和紫菜捲都滿吸引人,逛完這市集,廟宇也走了一圈,腳都快走斷了。


3月22日
 從京都搭JR線往草津→貴生川→轉森林線→信樂,走的是森林鐵路。

 「信樂」是陶藝之鄉,也是我們這次自助陶藝之旅必定要到的地方之一。這裡有陶藝之森和陶藝館,展出信樂地區各派陶藝家的代表作,另有許多私人工作室、陶藝教室、展示空間與小型賣場,散佈在整個「陶之鄉」裡。

 我們在火車站租了腳踏車代步,租金很便宜,一天不到台幣一百元,有了腳踏車,大家好像身上長了翅膀般的開心,大家集合了在車站前,拍完了團體照,就信心滿滿的拿著地圖出發了。
雖仍是集體行動,但是車速有快有慢,有時還會遇到紅綠燈阻隔,所以隊伍拉得很長,我們在車站附近繞了一圈,竟沒看到任何吃食店,而時間已近中午,不知中餐要如何解決,又騎了一段,有人提議到便利商店找找看,起碼會有些泡麵之類的東西可充飢,於是我們找到了一間便利超商,果真那裡有不少微波料理,我們各自買了自己想吃的食物和飲料,請店員幫我們處理好,於是每人提著自己的午餐,騎著車去找用餐的場所。

 說來幸運,我們很快找到了一處人家的後院,那裡堆放了許多木頭和陶器,院中的大樹下,有幾條木板搭成的長板凳,正好適合我們幾個人坐,我們在那野餐起來,還彼此分享每人不同的料理,吃的津津有味。

 吃飽飯後,就去找「陶藝之森」,途中見到Miho Museum的標示牌,聽說那棟博物館建築為華裔建築師貝聿銘的作品,團中有人準備等會兒去逛,我雖然也有興趣,但因剛好遇到生理期,實在不便騎太遠的路,而且,光是陶藝館的展覽、陶鄉的各個工作室,就讓人看不完。

 看到日本人與陶交融的生活態度,心裏感觸很多,圓墩墩的陶凳錯落在戶外草地上,彷彿回到了中國唐代,陶做的短牆圍著綠色的植栽,整面的陶壁與陶的遊樂園,讓你盡興地悠遊其間,累了,還可找處陶藝咖啡館歇歇,這種真正融入陶裏的生活方式,才是對「土與火的藝術」的極至發揮啊!




3月23日
 今天要坐JR奈良線到宇治看當地的「朝日燒」。
 京都→稻荷→藤森→桃山→六地藏→木幡→黃檗→宇治

 稻荷,多美的名字,有稻香與荷香,不過此區的建築,明顯老舊,可見歷史的久遠。桃山讓我們聯想到桃太郎的故事,六地藏又想到佛教故事,地名給人許多聯想啊!

 宇治也是以陶聞名,「朝日燒」的特色,是當地土質燒出的陶器,會在陶上呈現菊色的斑點,這是其他地方所沒有的現象。它與「信樂燒」不同的是,信樂地區的陶喜歡加上熟料,且以粗獷風格為主,「朝日燒」則細緻些,但若與「清水燒」比較,「清水燒」的素雅與青花,又是另一種特色。

 當我們來到宇治時,正好遇上宇治當地郵局舉行五十週年的慶祝活動,有人穿著古時郵差的服飾,頭上還綁上布巾,腳上打著綁腿,我們好奇的靠近,他們送了每人一套紀念名信片,真是很有意義呢!
 
 宇治是一個相當幽靜的小鎮,有一條很寬的河川流過,我們沿著河道邊幽靜的石板路尋找「朝日燒」的展示館,乾淨的石板道,古樹成蔭、香花瀰道,又有潺潺水聲相伴,簡直如詩如畫。

 逛完了展示館,午餐我們吃日式茉茶麵,且嚐了茉茶甜食,然後悠閒的各自逛小城。這就是自助旅行的好處,想吃什麼、什麼時候吃?要逛哪裡、想逛多久?全都隨我們高興,從河的這頭走到對岸,再從街的盡頭走到前端,有人買了吃食、有人買了用品,人手一袋滿載而歸。

 下午五點多,我們二度到祈園,因為上次來沒看到此地的特色--藝伎。此次,倒是不虛此行,一進巷子就看到有一女子穿著和服,走進一間「京都美容院」,後來陸陸續續,有進有出,這家美容院好像是舞台後的化妝間,每個上台的藝伎都要先在此化妝,每個出來的臉都抹得粉白粉白,而髮髻梳的式樣各個不同,服飾亦然,聽說從化妝、髮式與服飾可以區別那女子的地位與身分。

 窄窄的巷子裏,來了一輛輛的豪華私家車與計程車,載來了恩客,也載走了藝伎。藝伎館裏開始熱鬧起來,因為送酒食的外送小弟,在各個藝伎館間忙起來,藝伎館的媽媽桑就站在門外打點一切,門有布簾遮著,所以客人在裡面還算隱密,這些藝伎館都有他們的台柱,也有固定的客人,自然形成一種模式。這裡是觀光區,免不了有前來捕捉鏡頭的英美觀光客,外國觀光客多,也是特色。有的藝伎不介意被拍,有的則用扇子或寬大的衣袖遮臉,那情景倒真像回到了古代呢!

 看完花見小路的藝伎眾生像,我們買票看了場「戲」,戲裏表演的是日本傳統藝術,如:茶道、花道、雅樂、狂言、偶劇與舞蹈,這些都值得另用篇幅加以介紹。


3月24日
 嵐山,以遊船、溫泉著名。

 我們到時,遊人如織,尤其是河兩岸特別熱鬧,我們找到了預先定好的民宿,放下行李,即各自出外逛去。我一個人隨性走著,忽然覺得肚子痛,想找個方便的地方,首先想到的是寺廟,這裡有一間極古雅的天龍寺,我聽到不少說國語和北京片子的,看來中國觀光客或台灣遊客不少,但是我沒找到洗手間,我踱到外面,跟著別人走,逛到一個大庭院外,在那裏看到了「御手洗」,建築以細竹編成,蹲式便池為不鏽鋼,兩者竟能併置,且乾淨優雅,可算是特殊搭配。

 巷道裏走著走著,覺得好幽靜,人蹤也稀,於是我走到大街上,往河邊走去,河上有艘船正在泊岸,河堤路邊有許多人力三輪車,非常有秩序的排列著,車夫身穿日本古時苦力的衣服,非常斯文有禮貌的在對街吆喝。

 中餐我點了碗「親子烏龍」,所謂「親子」,即是雞肉和雞蛋。雞肉鮮嫩、雞蛋酥滑,好吃極了,配上日本的香Q米飯,真是人間美味。我的旁邊座是一個榻榻米的餐桌,正有一對年輕夫妻帶了一雙可愛的兒女用餐,看他們輕聲細語快樂的交談,溫馨美好的畫面,讓我懷念起家來。

 飯後,逛到「人形繭」工作室,那裡有成千上萬個蠶繭,經過巧思與巧手,變成了各種人物、動物、建築或其他器具,這些成品的作者,就是店裡的兩位女士,年約30~40歲,以這樣的手藝開店,創出了一番天地。

 繼續逛到一間玻璃屋,這間店專賣玻璃製品,它有一面牆全以「玻璃珠」構成,水泥地板也以「玻璃珠」做界線,整間店裡因為玻璃而光燦亮麗。

 回到民宿,屋前停了幾輛腳踏車,是房東的小孩同學來玩,看起來是國中生,幾個大男孩十分乖巧,我回去時他們正在房裏看電視,知道我回來休息,他們就出去了,臨走前還送來了一壺熱水與茶包。我聽到他們靜靜地下樓與腳踏車離去的聲音。

 我泡了杯茶,盤坐在桌前將今日見聞記下,然後好整以暇,從我住的日式二樓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不遠的街上Bus來去,陽光暖暖的灑在小鎮,讓我有種熟悉的感覺,好像已在這裏住了很久很久,如同這是我的家鄉一樣,「賓至如歸」,就是這樣吧!


3月25日
 今天是遊嵐山的最後一天,夥伴們決定集體行動,先坐小火車上山,再坐船遊江。天空下起雨,我原備有雨衣和雨傘,卻因傘較重而將傘留在京都的旅館裏,為免拍照時淋濕了相機,只好到超商再買了一把雨傘。

 小小嵯峨驛裡,有一個小小的溫室,有些美麗的植物,溫室中也有手工藝品販售,藍色印花布與各式布包、衣飾,十分討喜,讓等車的人不致於無聊,也讓觀光客有獵艷的喜悅。

 小火車很可愛,車廂的椅子和地板全都是木板製成,上山的感覺,有如坐上了阿里山的森林小火車,這裡是一邊可看山,一邊可看水,水是保津川。沿途看到許多含苞的櫻樹,我們直惋惜來早了,未能看到滿山櫻花盛開的盛況,間或有一兩株乍開的櫻花或梅花,我們就忍不住高興的歡呼。火車行駛到距離河川最近的地方,還特地停下來,等川裏的遊船經過,待彼此打過招呼,才繼續搖搖擺擺的上路,這真是用心的觀光設計。

 坐船要先搭巴士到渡船頭,在等船的渡頭,遇上了一群年輕女孩,也是來自台灣的自助旅行團,我們很自然的交談起來,分享了自助旅行的一些心得。船來了,彼此匆匆道再見。船體是玻璃纖維所做,十分輕便,一艘船可坐十五到十六人,由三位船夫掌船,一人在行船時用常竹竿撐開各種障礙,一人搖槳,另一人在船後控制方向,從渡頭到渡尾,約要兩小時的行程,搖槳與使用長竿的人,中途會對調工作。

 船上有篷,兩邊還圍有塑膠布,怕水濺上來濕了遊客衣裳,因為下雨,我們都穿著雨衣,縱是如此,我們依然覺得冷。保津川兩旁植有許多楓樹,聽說秋季這裡是賞楓最好的地點,此時只見枯枝。河道非常自然,水裏有一群群的游魚,兩邊巨石嶙峋,沿途處處可見水鳥,計有:蒼鷺、水鴨、翠鳥、黃鶺鴒、鴛鴦,以及我叫不出名的鳥類,空中亦有猛禽飛翔……..好豐富的生態環境。

 船行到較平緩的地方,此時有攤販船靠近,上面賣各式罐裝飲料、水果與燒烤,因為天冷感覺特別想吃東西,於是合買了魚丸串燒,大家吃的頻頻點頭,就這樣快快樂樂的到了終點。




3月26日
 早上起來,到旅館外晃了一下,想在臨走前買些適當的小禮物帶回去送人。沒想到空氣那麼冷,寒風削面又刺骨,原來日本早春的天氣,說變就變,說冷就冷。在這寒冷的早晨,已經有許多上班族匆匆忙忙的趕車趕路,穿的一片灰黑厚重,感覺心情也跟著灰暗下來,這比較像我印象中日本大都市的景象。 

 匆忙中,找不到我要的東西,只好買了幾個日本織錦做的錢包和皮夾,織工纖細、色彩艷麗,很有日本特色。

 回到旅館,開始打點行李,並最後一次使用充電保溫的馬桶,這次來京都,不論是飯店、旅館或民宿,馬桶都有插電保溫與沖洗設備,使用起來十分方便,一時也不覺有什麼稀奇,唯有一次,坐上了一個沒插電的馬桶,那冷冷的感覺,讓我聳然一驚,原來,沒有保溫的馬桶蓋,是冷得那麼令人不舒服啊。

 再一次來到京都車站,在等車到機場的時間空檔,我們仔仔細細的將這建築逛了一遍,宏偉的建築裏,我們看到許多不同層次的空間與結構的美,一節又一節的電扶梯,將我們送到最上面的一個廣闊空間裏,在那裡可以欣賞到京都的城市風貌,長長的電扶梯,可與香港海洋公園的電扶梯媲美,然而海洋公園的電扶梯在甬道裏,這裡卻是開放在大小不同交錯的空間中,整棟車站的建築,可說是「空間設計」的藝術品。

 離開京都前,再看一眼整個京都城,在心裡說:莎喲那那,美麗的京都,希望下次再見了

台長: 鵑鵑
人氣(10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