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12-05 22:29:45| 人氣21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灣地區】同志家庭拒成單親,同家會倡合法擁子。(2018.10.30)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同志家庭拒成單親同家會倡合法擁子

華視新聞

華視

蔣亞岑、傅家鈺  / 台北市

「如果我死了,希望將親權交給你」、「我擁有親權的那一天,也是你離開我的那一天」不論你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我們對於「家庭」的想像都是兩隻大手,一人一邊牽著一雙小手。但,這段對話出現在多少台灣同志家庭中?因此,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不僅推動婚姻平權,更提倡同志家庭擁有親權。

二O一八年年底共有十個公投案,同性戀議題就佔了一半,分別為由下一代幸福聯盟發起的「愛家公投」與由平權前夕・彩虹起義發起的「婚姻平權」。

你可能會有疑問,台灣已於去年通過大法官釋字第748號解釋,認定民法婚姻不保障同性別二人的結婚自由已違憲,那「愛家公投」通過後,有什麼結果?根據中選會資料顯示,即便本公投案通過,政府仍必須在明年5月24日以前立法讓同志可以平等結婚,只是立法形式不可以是修改民法,而是「隔離式另立專法」。但是,你知道若「婚姻平權」公投遭否決,將會影響多少同志家庭嗎?

台灣同志家庭面對什麼困境?

一走進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同家會)辦公室,牆壁上、櫃子上、門上,無處不見彩虹圖樣,七、八位女生各自佔據一個角落,在「婚姻平權,加油!」的紅色標語旗幟下,為每一個「同志家庭」努力著。

「以前不敢渴望結婚,甚至小孩」那未來還是期望擁有一個家嗎?同家會執行秘書黎璿萍語塞了三秒,「如果未來台灣環境更友善,當然!」她表示,她有時甚至「勸退」同志情侶組織家庭。

同家會執行秘書黎璿萍表示,若未來台灣環境更友善,還是渴望一個家。攝影/傅家鈺

目前台灣的同志情侶,主要藉由國內外收養小孩,與國外人工生殖兩個管道擁有小孩。但是兩者的共通點為,只能由其中一方合法擁有親權,也就是另一位家長在法律上為陌生人。即便只是一個小小的手術,無親權的一方也無法替小孩簽手術同意書。

而同志伴侶最大的夢靨是,若擁有親權的一方去世,另一位沒有名份的伴侶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一手扶養大小孩被別人搶走,甚至回到社福體制,卻無權做些什麼。

你可能會說那為什麼不立遺囑?雖然預立遺囑可以指定未成年子女監護人,順序也優先於法定順序監護人,但若其他親屬另外向法院聲請改定監護人,則法院仍可裁定更改監護人。

財產繼承也是一大問題,過去與伴侶一起努力的成果,包括房子、土地、銀行存款等等,按照繼承順位,都將繼承到生母方的父母兄弟名下,而非伴侶和孩子。當你想捍衛權益的時候,你只會得到一個回應 — — 「很抱歉,你不是親屬」。

同家會打破大眾對於「家庭」的想像

「讓同志家庭被看見」是同家會創辦的動力,同家會前身由「台灣邊緣同志口述歷史小組」和「女同志媽媽聯盟MSN」組成。起初為一群大三同志學生於二OO五年走上街頭,捍衛性別平權。當時大眾對於同志的想像,均為走上街頭的「學生」、「中產階級」等。同家會開始思索,台灣過去沒有同志嗎?那些老年同志又在哪裡?

於是,同家會開始接觸女同志媽媽。從二OO五年到二OO七年,以「女同志媽媽聯盟」積極地在台灣同志大遊行中呼喊他們的訴求,但當時的同志媽媽,大部分經歷過異性戀婚姻,一直以「單親媽媽」、「離異婦女」身份帶小孩。即使她們離婚後,找到共度一生的同志伴侶,沒有婚姻關係的同志也無法執行繼親收養。同家會籌備委員Lupy表示,即使台灣當時社會已有上百組的同志家庭,彷彿還是淪為「邊緣同志」。

在台灣同志家庭只有生母能擁有親權,同家會致力於打破家庭的想像,扭轉同志家庭淪為單親家庭。 圖片提供/同家會

「她們不懂,也不敢走上街頭」當時的同志媽媽不像現在,擁有那麼多資源為自身權益發聲,但不被社會看見,如何募款?因此,同家會於二OO六年創刊《拉媽報》,開始於全台各地採訪,記錄與書寫女同志媽媽的生命故事。

「想讓他們家庭的藍圖中出現小孩」黎璿萍的眉頭從剛剛的緊繃放鬆,並露出微笑。同家會從不缺席每一個婚姻平權的活動,因為「婚姻」才能從根本解決同志家庭單方擁有親權的問題。

同家會也提供線上「我想要小孩」諮詢服務,協助同志情侶「合法」擁有自己的小孩。台灣同志情侶能透過三種方式得到小孩:第一,為自我注射滴精(由男性提供精子,再用針筒注射進女性體內),同家會也於案二O一O年出版《當我們同在一家:給想生小孩的女同志》,提供自我注射滴精懷孕的撇步。

第二,為國內外收養媒合。最後則為國外合法人工生殖,事實上台灣人工生殖技術與美國相當,但根據我國《人工生殖法》規定,只有「不孕夫妻」能執行人工生殖。我國不孕夫妻執行人工生殖的成本約為二十萬,女同志伴侶到國外執行人工生殖,約花費三至四倍。男同志伴侶又須找代理孕母,花費又是女同志伴侶的五至十倍「所以很多同志伴侶只能偷偷去東南亞、中國的黑市做,蠻難過的」黎璿萍搖著頭說。

從「小孩」視角論同志家庭

「有考慮過小孩生長在同志家庭的意願嗎?」面對這句話,黎璿萍無奈的笑了一笑:「有哪一個小孩曾經有資格決定他要出生在哪一個家庭?不管是單親、核心,還是隔代教養家庭」黎璿萍認為不只是同志伴侶需要被支持,整個台灣對「家庭」的想像都需要被支持。

同家會出版許多關於同志的繪本,提供同志父母教育下一代。 圖片提供/同家會

「同志家庭長大的小孩容易性別混淆」、「同志家庭的小孩,很容易變同志」這些社會上的質疑對同家會而言,早已司空見慣。但根據《澳洲醫學期刊》於二O一七年發表的研究《孩子沒問題:同性戀父母不會傷害孩子,歧視才會》,結果顯示,同志家庭的孩子在情緒方面、社交方面、學業方面的表現都與異性戀家庭的孩子一樣優秀。

同家會創辦至今,第一批協助的同志家庭小孩,大約已七至八歲,即將進入教育體系。因此,同家會未來將積極推廣友善同志家庭的教育體制,並出版繪本、故事等,讓台灣成為黎璿萍訪問一開始所期待的「更友善同志家庭的環境」。

採訪側記

聽到「如果我死了,希望將親權交給你」「我擁有親權的那一天,也是你離開我的那一天」這個故事,採訪當下我是起雞皮疙瘩的。說實話,在接觸性別團體之前,我無法深刻體會同志的困境。但隨著採訪過程中,聽到越來越多故事,我開始換位思考,將同志面臨的困境轉移到自身。不論你是異性戀還是同性戀,我們都有家庭,你能想像你其中一方家長在法律上跟你毫無相關嗎?我很認同一句話,「婚姻平權不僅是因為愛」,訪談中黎璿萍數度哽咽,或許我們將婚姻平權看的太簡單,希望讀者看完這篇文章後,哪怕多一點點理解也好,其實同志伴侶跟我們一樣,都只是渴望有一個「家」。

※完整新聞影音請連結:https://news.cts.com.tw/vita/campus/201810/201810301941491.html


《版主補充時間》

同家會=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
臉書專頁請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twlgbtfamily/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營業時間
clock
目前非營業時間
上午9:00 - 下午12:00 、下午1:00 - 下午6:00
商家資訊
誕生於 2006年
使命
主要目標有: 

• 共同書寫台灣同志家庭文化、推廣同志家庭社會能見度。 

• 促進各地區同志家庭交流,創造互助資源網絡。 

• 提供同志做為父母相關親職問題交流與討論。 

• 積極爭取同志家庭相關權益,包括同志婚姻合法化、人工生殖、伴侶共同收養等等權利。
聯絡資訊
通話 02 2365 0790
registration@lgbtfamily.org.tw
http://lgbtfamily.org.tw
更多資訊
關於
歡迎來到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我們由一群同志父母(和同性伴侶及小孩)、以及未來想有家庭的同志朋友所組成,歡迎大家在此對話交流和資訊分享
公司簡介
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的前身為「女同志媽媽聯盟」與「拉媽報編輯團隊」 。 在經過長期的合作後,於 2006 年7月4日決定要整併成為一個團體,更名為「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 ,由同志媽媽、媽媽伴侶、小孩、未來想有家庭的同志朋友一起參與,並歡迎想生養小孩的LGBTQIA一同加入,共同為書寫台灣同志文化、建立台灣同志家庭在交友、社會福利、教育等相關支持系統,在2011年正式立案後,更積極進行社會倡議,為爭取同志家庭相關權益而努力。

台長: →☆ 魅格格 ★←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