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納吉稱「LGBT在大馬無容身之處」聽聽8位跨性別者如何在這立足
你為什麼需要這則新聞
獲SAYS授權,《關鍵評論網》將他們於2014年發布的「8 Influential Malaysian Transgenders You Didn't Know About」進行翻譯,希望透過這八名大馬跨性別者的經歷,讓大眾進一步瞭解LGBT在大馬面臨的困境和挑戰。
翻譯 / 整理:周慧儀
在東南亞,住著這麼一個民族:武吉斯人(Bugis)。他們多居住在印尼,少部分居住在馬來半島、新加坡等國。在他們的認知裡,性別分成五類,如此多元的性別文化,顛覆了常人對於性別的框架和想像:
- oroané:生理性別是男性,自己也認同男性身分
- makkunrai:生理性別是女性,自己也認同女性身分
- bissu:在武吉斯人的社會裡為「薩滿」階級,同時具有男性和女性特徵,因此被視為具有部分神性
- calabai:生理為男性,但性別氣質較為陰柔,外觀舉止相當女性化
- calalai:生理為女性,但性別認同偏向男性
那麼,身為武吉斯人後代的馬來西亞首相納吉(Najib Razak)是如何看待此事的呢?他說道,LGBT在馬來西亞沒有任何立足之地。
雖然普遍人權已被定義,但我們仍必須在伊斯蘭教和伊斯蘭教法內,界定這個國家的人權。(納吉,2015年)
為了處理LGBT這個「威脅」,大馬政府近年來進行了一系列的預防措施。
2011年,大馬政府舉辦了「同志預防營」,在登嘉樓將66位看似具有陰柔特質的未成年男同學送到預防營,以矯正他們的性別特質。
2012年,政府推出了LGBT預防手冊,「教導」民眾如何及時糾正LGBT,呼籲一旦發現孩子具備這一些症狀,應該立刻給與關注。
時至2017年,大馬衛生部舉辦了「性與生育健康」比賽,邀請13至24歲的青少年拍攝創意短片,作品必須涵蓋問題和後果、預防和處理、解決方案。參賽項目分為「性與生育」(Seksual Reproduktif)、「網路與性」(Cybersex)及「性別錯亂」(Kecelaruan Gender)。其中,「性別錯亂」一項在參賽準則裡以LGBT為例,暗示LGBT是需要「被預防的」。
Photo Credit:Info Sihat引起爭議的第一版海報。
後來在外界的爭議和批評之下,衛生局最終將比賽項目更改為:「性與性別」(Gender Dan Seksualiti)、「生育健康」(Kesihatan Reproduktif)以及「網路與性」(Seks Siber)。
除了政府築起的歧視之牆,社會上極不友善的對待也築起另一面牆,讓他們無處可逃。
今年2月,一名27歲的跨性別者 Sameera Krishnan 在關丹慘遭殘忍殺害,跨性別權利組織「Justice For Sisters」調查發現,至少有67%的大馬跨性別女性在改變他們的性別之後都遭受某種形式的身心虐待。6月,18歲的印裔少年Nhaveen因其陰柔特質也遭霸凌喪命。
這一些都不是個案,背後揭示的是大馬在體制上的極度不完整以及社會對於LGBT的誤解,以致於失去了對話的可能性,從而也喪失了一絲對於他們的接納空間。
LGBT涵蓋了許多性別族群,或許我們可以從跨性別者開始,瞭解他們在大馬的處境。
馬來西亞著名跨性別人士
獲SAYS授權,《關鍵評論網》將他們於2014年發布的「8 Influential Malaysian Transgenders You Didn't Know About」進行翻譯,呈現給讀者。
在馬來西亞,跨性別者往往因被視為不符合關於「社會性別」(gender)和「生理性別」(sex)的標準慣例,而被瞧不起,遭受羞辱和歧視。以下這一些跨性別者,勇敢突破社會的障礙進而創造了屬於自己的生活,而其中一些人也付出努力、提高相關意識,以幫助跟他們面臨一樣問題的人。
一、Khartini Slamah
PT (Pink Triangle)基金會
ISEAN Hivos項目經理
Khartini Slamah是馬來西亞跨性別人權捍衛者,致力於愛滋病毒(HIV)、愛滋病(AIDS)以及男女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人士(LGBT)的權利。
Khartini擁有27年與跨性別者、性工作者合作的豐富經驗,包括在國內、區域內甚至是國際。促使她成為人權工作者的關鍵在於馬來西亞當局以「伊斯蘭教法」(Sharia law)為名,指控她的易裝(cross-dressing)行為。
「我覺得我像垃圾一樣被對待,這讓我渴望改變一切」她說道。
在經歷了一場為期兩年、痛苦的法律鬥爭後,雖然敗訴,但她決定繼續戰鬥。Khartini這麼做不僅是為了她個人的性取向,也是為了在馬來西亞倡導LGBT這個更「整體的目的」(holistic purpose)。
二、 Nisha Ayub
PT (Pink Triangle)基金會項目經理
權利組織「Justice for Sisters」成員
在回憶起作為跨性別者的生活時,當年35歲的Nisha Ayub表示儘管遭到來自嚴厲家庭的反對,但仍相安無事。直到21歲那年在馬六甲遭宗教當局逮捕後,Nisha意識到對她這樣的人來說生活會非常艱苦。
她被判監禁三個月。在監獄裡,僅僅因為她是跨性別者而遭到性侵,並被迫以淫穢的行為(lewd sexual acts)來娛樂其他囚犯。
出獄後,Nisha開始在馬六甲的夜總會工作,以養活自己和母親。從事副業的這段日子,讓她變得更堅強也教會她許多事情,尤其是關於跨性別者的健康以及相關問題。
「四年後,我搬到了吉隆坡。雖然得到很多工作機會,但我覺得成為跨性別權力的倡導者。」Nisha Ayub表示。
三、Hazreen Shaik Daud
檳城民主行動黨(DAP)
丹絨武雅州議員鄭雨週的政治秘書
2013年7月,Hazreen Shaik Daud被任命為檳丹絨武雅州議會議員鄭雨週的政治秘書。擁有大學文憑的Hazreen曾在檳城家庭健康發展組織(Penang Family Health Development)工作,精通中文、英文和馬來文。
「儘管具有資格,我們也常因為我們的樣子而被拒絕。」她繼而補充,希望最終能經營屬於自己的精品店。
Hazreen的職責包括透過跨性別委員會來監督跨性別者的福利。該跨性別委員會旨在收集資料,並且減輕跨性別人士所遭受來自社會、身分地位上的屈辱。此外,該委員會也會舉辦相關議題的公眾論壇,以喚起大眾的意識。
四、Sulastri Ariffin
跨性別權益工作者
PT(Pink Triangle)基金會SW Programme項目經理
Pusat Khidmat Sosial(PBKS)項目經理
在離開古晉的家後,Sulastri Ariffin被迫以跨性別者的身份在首都吉隆坡進行性交易,以維持自己的生活。她也在街上被逮捕,在被罰款馬幣25令吉(約新台幣)後,她被指控逃跑而接受輕微懲處。
後來,Sulastri意識到她應該停止對自己的厭惡,開始為自己做更多的事。「當時我加入了一個非政府組織,並成為跨性別權益的倡導者。那時要獲得支持並不容易,而我自己在加入社會工作後才更加熟悉跨性別問題。」她表示。
Sulastri是一名處理婦女相關項目的經理,同時與那些面臨家庭問題、工作歧視的人一起工作。
五、Yuki Vivienne Choe
跨性別權益工作者
TransMalaysia創辦人
當年34歲的Yuki Vivienne Choe是一位跨性別女同性戀者,同時也是倡議者和女性主義者;透過觀察LGBT、前同性戀運動(ex-gay movement),她將自己所見撰寫於不同的線上雜誌以及部落格。雖然認為自己是一位天生的女性跨性別者(Woman-Born-Transsexual),Choe仍支持所有不同個體、同性戀者的平等和權利。
她除了是一名為卡通品牌提供執照許可權的執照官,也是馬來西亞最知名的跨性別活動家之一。此外,除了為Tilted World(一個馬來西亞LGBT社區項目)和美國的前同志觀察組織「 US-based Ex-Gay Watch」撰寫部落格和寫作。Choe也創辦了TransMalaysia,一個支持大馬跨性別者、他們的家人以及朋友的組織。
六、Sharan Suresh
跨性別權益工作者
PT基金會「東南亞男性和跨性別人士健康網路(ISEAN)計劃」政策倡導官員
自小,Sharan Suresh傾向把自己看成是名女性,而非男性。
「身為家中最大的孩子,我的行為方式並有受到任何人的影響,父母也沒教導孩子怎麼做才像個異性。」Sharan Suresh說道,「14歲時,我不知道什麼是性,我在學校被性侵,但我沒有告訴任何人,因為我知道他們會指責我行為舉止像個女孩,但我不是。」
當她在21歲決定擺脫過去身為一名男生的生活之際,Sharan遭到家人的反對,因此她離開家裡。在大學時期,她在朋友的幫助下度過了「過渡時期Transition」(註)。 Sharan最終嫁給了丈夫,並計劃一起領養一個孩子。
七、鍾潔希醫師
天然保健中心(Natural Health Farm)創辦人
馬來西亞抗癌協會(MACA)副會長
來自砂拉越著名世家的鍾潔希,在2003年順利完成跨性別手術。她擁有令人欽佩的學術資歷,包括獲得廣州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博士學位,專攻腫瘤學。在馬來西亞,她也是一名獲得認證的中醫(TCM,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從業者。
2005年,鍾潔希與Joshua Beh舉辦了一場豪華婚禮,相信是馬來西亞第一宗同性結合(same-sex union) 的例子。
鍾潔希於1998年成立了天然保健中心(Natural Health Farm),並擁有56家零售店;她在2010年被任命為馬來西亞抗癌協會(MACA)副會長,也撰寫了許多關於醫學的書籍《潔希日記》(Jessie's Diary),有一些也被翻譯成英文和馬來文。此外,鍾潔希也涉足演藝圈,除了發行幾張專輯,也參與大馬國內、國外的電影製作。
八、 Dorian Wilde
LGBT權益工作者
Transmen of Malaysia (ToM)創辦人
Dorian Wilde是馬來西亞「性取向和性別認同」(SOGI)權利的倡導者,尤其在跨性別權益上強調反式權利。他是Transmen(ToM)——第一個也是唯一有關大馬跨性別男性的網路社區——的創辦人。他也合作經營馬來西亞最大的跨性別者聯合網路,包括馬來西亞跨性別者網絡(MyNETRA),同時也是「性向獨立」組織(SM,Seksualiti Merdeka)和Justice for Sisters(JFS)的主要成員。
自3歲起,Dorian已感覺並意識到他實際上是一個被困在女孩身上的男孩。他一直認為自己是唯一一個有此感覺的人,直到他18歲展開到新加坡的冒險時。
在新加坡,Dorian認識了一位跨性別男性,雖然生理性別是女性,但卻認為自己是男性。透過他的介紹,Dorian接觸了LGBT組織, 使他有勇氣和信心決定他最終想成為誰。後來,Dorian的未來導師提供他指導和建議,例如在轉變男性時應該怎麼做,包括他應該諮詢哪一些專家。
當他搬到吉隆坡時,Dorian意識到馬來西亞的LGBT社群經常成為被國家壓迫的受害者。因此,他決定成為為LGBT爭取權益的工作者,在身為LGBT的這個現實上,提高公眾對於LGBT的意識。
瞭解的開始:大馬LGBT相關組織
LGBT的權益爭取從來都不容易,一切的前提都必須建立在我們瞭解LGBT有多深的基礎上,唯有更多的瞭解,方能有理性和多元的討論平台。
以下是大馬LGBT相關組織,供有意認識該議題的讀者進一步瞭解:
- PLUsos大马同人互助諮詢協會 由大馬性別平權人士成立,主要提供 「在線諮詢」服務和「電郵諮詢」(Email-chat)服務,讓對性別認同、性傾向迷惘,以及面對性別壓迫、歧視的同人(LGBT),有尋求諮詢、陪伴和支持的管道。
- Diversity異樣 成立於2014年,臉書上分享跨性別相關資訊,包括進行問卷調查、講座分享等等。認為異樣性別,才是繽紛多元的世界。
- SEED Malaysia 旨在幫助社會邊緣人,尤其為跨性別人士提供支持和服務。
- I AM YOU: Be a Trans Ally 成立目的在於提高外界對跨性別人士的認識,從而彌合跨性別人士和社會之間的差距。隨著越來越多的錯誤信息和仇恨的傳播,該組織希望通過糾正這些信息,使外界擁有對於跨性別者更多的寬容和接受。
- The G-Blog 透過撰寫文章分享資訊,該組織希望邀請所有馬來西亞人參與對話,不論性別,背景或宗教信仰,讓性別議題得到多元的討論。
唯有邁出瞭解的第一步,方能拆除牢牢圍著他們的牆。由此,我們才能擁有後續改變和進步的可能。
【註】「Transition」指變性者從先天性別的裝扮及生活,轉變至完全異性裝扮及生活的過渡期,一般是指在RLT期間的轉變。
RLT(Real Life Training)指的是「現實生活訓練」,為變性慾者提供與同期進行的輔助治療,為期兩年或以上,作用為測試、觀察變性者在RLT期間,全日24小時以異性身份、打扮、生活模式下,在生活、工作、社交之適應能力,與及被社會接受程度,從而決定該變性者在心理上是否適宜進行變性手術。)
資料來源:
- 8 Influential Malaysian Transgenders You Didn't Know About《SAYS》
- 當跨性別「跨入」校門——從快樂寶拉北大演唱談起《當今大馬》
- 論馬來西亞華人男同志的處境(湯炳超)
核稿編輯:李牧宜
*完整新聞影音請連結:https://asean.thenewslens.com/article/82778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