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8-23 01:35:47| 人氣18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男人、女人、異性、同性的界限在消失...(2017.08.10)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瑞士資訊-SWI swissinfo.ch

彩虹群體男人、女人、異性、同性的界限在消失


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者構成了被稱作LGBT的這一群體。許多擁有這類性取向和性別認定的人成為暴力、歧視與孤立的犧牲品,女性問題專家Caroline Dayer說。最近幾年,縮寫LGBT已擴展到LGBTIQ,因為又有新的類別群體加入,他們同樣是拒絕二元性別(非男即女)概念的人。

Deux femmes au style androgyne s'embrassent.

“人首先要了解自己,隨後才能和其他人進行社會化交流”,Caroline Dayer說。

(Thomas Kern/swissinfo.ch)

瑞士資訊swissinfo.ch :酷兒、泛性戀、無性戀,最近幾年總會出現新的術語,尤其是年輕人,愛用新術語定義性的取向和認定。這些定義滿足了什麼需求呢?

Caroline Dayer:這些新概念的形成折射出新的現實。多種多樣和更加靈活的性生活,動搖了在西方社會中廣泛流傳的、沿襲已久的思想。年輕人拒絕接受,在性取向和認定上只有兩種-非男人即女人這類兩元的分類。他們對傳統的同性和異性是分隔式實體的觀點,存有疑慮。這些新的術語是應運而生,是必要的,是要用整合的方式,形成一個自我的定義。因為人只有先認清自己,才能和其他人展開社會交往。

什麼是LGBT和LGBTIQ?

LGBT是英語世界中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者的首字母縮寫。有時也會出現的首字母縮寫LGBTIQ則是指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者、間性人(Intersex)與酷兒(Queer)這一群體。當然還有其他的縮寫指代其他群體,但他們的共性是:都不是常規的異性戀者。

幾個英文字母背後,卻掩藏著許多不同的生活軌跡、問題和困難。出於此種原因,瑞士資訊swissinfo.ch決定向您講述每個大寫英文字母下的故事。讓LBGTIQ這個總體概念下的每個群體都發出自己的聲音。讓他們講述自己的夢想、成就和要求。

本組特刊觸及到的是重要的社會命題,未來幾週請關注https://www.swissinfo.ch/chi 外部鏈接

信息框結尾

swissinfo.ch :使用LGBT LGBTIQ 這樣的一串字母,就”性少數群體“來說,對滿足他們的需求很重要嗎?

CD:很重要,因為這些大寫字母所代表的許多人,都還是歧視和暴力的犧牲者。這在瑞士和世界上的其他地方都是一樣的。使用這樣的術語,既可以提出性別平等的問題,也可以讓這些處於社會邊緣的人,發出自己的聲音。

同時,人們也要注意,在LGBTIQ這樣的大寫字母之後,其實隱藏著許多不同的人和人生軌跡。他們有著不一樣的故事。

每一個大寫字母都代表著一類人。當我們談到女同性戀、男同性戀和雙性戀時,偏重的是性取向和情感取向。而提到跨性別者,則強調的是性別認定;而間性人則是偏重生物器官上的性別區分。

Q指的是酷兒(Queer),它實際上是一場政治運動和與之相適應的理論。酷兒反對普遍的社會分類,其實這本身就是一場悖論,因為它自己成為了一串大寫字母中的一個,並形成了一個類別。

Q還意味著“提問題”(questioning),它表現的是人在生命軌跡中不停地追問自己的性取向和性別認定。

swissinfo.ch :縮寫LGBTIQ 下包含著不同的類別,那麼它們的共同點是什麼呢?

CD:我在我的科研領域與這些具有共性的人對話已經15年了。由此我確認,這些人有兩個基本問題:他們(的問題)能同誰說?他們應該以誰為角色作出認定?時至今日,2017年,要回答這樣的問題也依然不容易。

一方面,有這樣一個共同體的存在,他們隸屬於其中,可以減輕自我建構的難度。另一方面,這些人大多經歷了同性戀恐怖症(恐同症)和跨性別恐怖症(恐跨症)。這類歧視在社會中是廣泛存在的。有了這樣的經歷,還遭受過隱性暴力,這些人就構建出一種群體規模,為了避免被打上某些烙印而共同奮鬥。在此,群體的構建起到了一個極為重要的作用。

Caroline Dayer

Caroline Dayer,女性問題和暴力預防專家

(twitter/Caroline Dayer)

swissinfo.ch 與鄰國意大利、德國或者法國相比LGBTIQ 這個群體在瑞士過得怎麼樣

CD:從司法角度來講,瑞士落後於這些國家,特別在保護LGBTIQ人群和權利平等這一層面上。

德國以創紀錄的時間引入了允許同性戀結婚的法律。瑞士允許且只允許同性戀註冊伴侶關係,這與真正的婚姻不同。而且帶來了不少問題:因為許多同性戀拒絕前去註冊,因為他們不想每次在填寫表格時,都要被迫地承認一次他們的出櫃。

但從法律角度來講,瑞士也在逐步改善。例如自2018年1月1日起,同性伴侶就可以收養另一方的子女。目前還在進行一場討論,力圖增強反歧視方面的懲罰措施。這就意味著:那些由性取向或性別認定所引發的歧視,也要受到法律制裁。 

家庭可能會變成地獄,但也有可能成為重要的避風港。

引言結束

swissinfo.ch :您提及LGBTIQ 這一群體時曾說到暴力和歧視,在瑞士的情況怎樣?

CD:歧視、排斥和暴力在學校和職場還是存在的,在大街上、社交網絡裡,甚至家庭中都有。

與其他形式的歧視相比,恐同症和恐跨症的特殊之處在於,它有可能就發生在自己的家裡。如果青年人還沒有其他的一些防護機制,例如適宜的朋友圈,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可能特別會受到傷害。

“人們在生下來的時候並不會性別歧視或者恐同、恐跨,人們是被社會養成的。”

引言結束

這種歧視,特別是當它與社會孤立連接到一起,那麼就會引起在LGBTIQ群體中,年輕人的自殺比例大大高於平均值。

swissinfo.ch :那麼恐同症和恐跨症如何在家庭中影響性別認同的形成呢?

CD:LGBTIQ群體中年輕人一旦形成自卑心理,那麼性別認同的形成會變得很難。如果我們問這些年輕人,當你們對自己的性取向和性別認定存有疑問的時候,為什麼不和其他人談談呢?他們往往會說,他們害怕在家庭中受到排斥。

許多人斷絕了和父母的關係,因為他們感覺不被接受。或許因為他們談起了這一話題,從而打破了禁忌。這種情況經常發生。此外,父母總是最後一個知道此類消息的,因為孩子們對被看做是家庭的恥辱感到異常恐懼。

不過我們不能忘記,許多家庭都是可以進行交談和對話的。家庭可能會變成地獄,但也有可能成為重要的避風港。為了克服偏見,與父母進行交談一定是非常重要的。當然同樣必要的是,年輕人在家庭以外也要有防護網,這樣才能避免掉入被孤立和受傷害的漩渦。

Caroline Dayer

Caroline Dayer於1978年生於瓦萊州的Hérémence。曾於日內瓦大學學習心理學和教育學,並以歧視、平等為論題獲得博士學位。在該領域她已研究並進行授課連續13年。目前,她接受日內瓦州的委託就暴力、歧視、女性與平等等問題進行研究。她是2本與預防暴力和性別歧視有關的書籍作者。

信息框結尾


(翻譯:宋婷), 瑞士資訊swissinfo.ch

台長: →☆ 魅格格 ★←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